泥石流勘查技术

泥石流勘查技术

陈宁生, 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48.0

书籍简介:

本书在收集已有的自然地理、地质构造、气象水文等资料的基础上,对泥石流流域进行了有关泥石流形成、活动、堆积特征、发展趋势誉危害等方面的各种实地调查、综合分析与评判;结合泥石流调查确定防治工程方案,采用测绘、勘探(钻探、物探)、试(实)验等手段,查明对应的可行性论证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防治工程所需要的工程地质条件,同时总结出不同类型泥石流的防治模式,并以实际工程为例说明泥石流工程效益。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泥石流及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1.1 泥石流与泥石流灾害

1.1.1 泥石流特点

1.1.2 泥石流灾害

1.1.3 灾害性泥石流

1.1.4 泥石流防治

1.1.5 泥石流勘查

1.2 泥石流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

1.2.1 泥石流流域位置

1.2.2 地质条件

1.2.3 地层岩性

1.2.4 地貌条件

1.2.5 气候水文条件

1.2.6 植被与土壤

1.2.7 人类经济活动

第二章 泥石流勘查基础理论

2.1 泥石流分布与分类

2.1.1 泥石流分布规律

2.1.2 泥石流类型

2.2 泥石流形成条件与机理

2.2.1 泥石流形成条件

2.2.2 泥石流形成机理

2.3 泥石流形成模式与发展趋势

2.3.1 泥石流形成模式

2.3.2 泥石流形成过程

2.3.3 泥石流发展趋势

2.4 泥石流运动特征与机理

2.4.1 泥石流运动特征

2.4.2 泥石流阻力特征

2.4.3 泥石流流速特征与计算理论

2.4.4 泥石流运动方程

2.5 泥石流沟判识

2.5.1 泥石流沟判识依据

2.5.2 泥石流沟判识的充分条件

2.5.3 泥石流沟判识的必要条件

2.5.4 泥石流沟判识

第三章 泥石流野外勘查与室内实验

3.1 泥石流遥感调查

3.1.1 泥石流遥感图像

3.1.2 泥石流遥感图像解译方法

3.1.3 泥石流遥感解译特征

3.1.4 遥感解译案例

3.2 泥石流实地勘查

3.2.1 泥石流调访

3.2.2 泥石流形成特征勘查

3.2.3 泥石流运动特征勘查

3.2.4 泥石流堆积特征勘查

3.3 泥石流样品实验技术

3.3.1 泥石流固体颗粒大小分析

3.3.2 泥石流流体及浆体容重测试

3.3.3 泥石流堆积物坑探及容重测试

3.3.4 泥石流土体强度实验

3.3.5 泥石流源区土体湿陷性实验

3.3.6 泥石流源区土体渗透实验

3.3.7 泥石流堆积物黏土矿物鉴定

3.3.8 泥石流流体流变实验

第四章 泥石流防治工程系统参数确定

4.1 泥石流容重确定

4.1.1 泥石流容重的影响因素

4.1.2 泥石流容重的计算方法与应用

4.1.3 泥石流容重分析与判识

4.2 泥石流流速确定

4.2.1 泥石流流速的直接确定法

4.2.2 泥石流流速的经验公式

4.2.3 跃高法与最大颗粒直径法

4.2.4 弯道超高法

4.3 泥石流流量确定

4.3.1 泥石流流量特征与过程模式

4.3.2 泥石流流量计算方法

4.3.3 冰湖溃决泥石流流量计算

4.4 泥石流一次总量确定

4.4.1 直接测量法

4.4.2 经验公式法

4.4.3 基于峰值流量的阵性泥石流一次总量计算

4.4.4 混合型泥石流一次总量计算

4.4.5 年均冲出泥沙总量计算

4.5 泥石流冲击力确定

4.5.1 泥石流颗粒冲击力计算

4.5.2 泥石流流体压强计算

4.5.3 泥石流冲击力计算实例

4.6 泥石流排导比降确定

4.6.1 泥石流排导比降的影响因素

4.6.2 泥石流排导比降计算方法

4.6.3 泥石流排导工程实例

第五章 泥石流危险区划分与防治模式

5.1 泥石流危险区划分

5.1.1 我国泥石流危险区划分

5.1.2 单沟泥石流危险区划分

5.2 泥石流堵河危险预测

5.2.1 泥石流堵河影响因素

5.2.2 泥石流堵河判别

5.2.3 泥石流堵河判识实例

5.3 道路泥石流防治模式

5.3.1 道路泥石流防治原则

5.3.2 道路泥石流工程防治模式

5.3.3 泥石流堵河与主河淤高的防治模式

5.3.4 道路通过不同部位的泥石流防治模式

5.4 工矿弃土弃渣泥石流防治模式

5.4.1 工矿弃土弃渣泥石流特征

5.4.2 工矿弃土弃渣泥石流的防治模式

5.5 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模式

5.5.1 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区泥石流的危害特点

5.5.2 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原则

5.5.3 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实例

5.6 风景区泥石流防治模式

5.6.1 风景区泥石流治理原则

5.6.2 风景区泥石流防治实例

5.7 村镇泥石流防治模式

5.7.1 村镇泥石流治理原则

5.7.2 村镇泥石流工程防治

5.7.3 村镇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5.8 泥石流防治工程效益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

5.8.1 泥石流防治工程效益评价体系

5.8.2 泥石流防治工程效益评估实例

5.8.3 泥石流防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 泥石流勘查实践

6.1 泥石流工程勘查实例

6.2 地震次生泥石流勘查实践

6.2.1 汶川地震次生泥石流沟应急判识方法与指标

6.2.2 汶川地震次生泥石流形成条件模式与机理

6.2.3 汶川地震灾区灾害性山洪泥石流临界降雨量

6.2.4 汶川地震次生泥石流的发展趋势

6.2.5 地震次生泥石流勘查典型案例

参考文献

附录1 伽马函数表

附录2 泥石流勘查报告参考大纲

内容摘要:

《泥石流勘查技术》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泥石流勘查技术》共六章,其内容包括泥石流及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泥石流勘查基础理论,泥石流野外勘查与室内实验,泥石流防治工程系统参数确定,泥石流危险区划分与防治模式和泥石流勘查实践等。《泥石流勘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汇集了作者研究团队40多篇论文成果,其中SCI论文10篇;关键的参数计算都有实例作为支撑,《泥石流勘查技术》共有40多个泥石流勘查案例;不易理解的内容均附有插图,《泥石流勘查技术》共有插图200余幅。《泥石流勘查技术》特别适合从事泥石流勘查的人员使用,可供国土资源、水利水电、交通、铁道、环保、建设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的地质、地理、水文、水工、资源环境、水土保持等专业师生阅读或作为参考教材使用。【作者简介】陈宁生,男,1965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5篇,其中SCI/EI/ISTP论文17篇,泥石流专著2部。5年来主持国家和地方项目4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交通部、水利部重大项目10项,汶川地震次生灾害项目9项,科研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泥石流勘查技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30302694
如需购买下载《泥石流勘查技术》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 330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泥石流勘查技术是科学出版社于2011.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P642.23 的主题关于 泥石流-地质勘探-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