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28.0
本专著选择梯姆·奥布莱恩(Tim O’Brien 1946—)的作品为研究客体,在国外批评界新近研究的基础上,以修辞叙事学理论为框架,在兼顾其前期作品的情况下,着重对他九十年代以来的叙事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重新解读。本研究关注不同文本中隐含作者、文本策略和读者判断这三者之间的动态性交流,并结合作家本人的创伤化经历,揭示出这些作品在性别、种族、暴力和爱情婚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作家本人创伤化的内在矛盾,以及由此体现的作家深切的道德、现实关怀。
导论
第一章 修辞叙事批评与奥布莱恩的越战叙事
第一节 修辞叙事学基本理论和修辞阅读原则
第二节 创伤理论的兴起与创伤小说的创作
第三节 奥布莱恩的创伤叙事与越战经历
第二章 人物叙述中的创伤化与性别、种族话语:《他们携带之物品》(1990)
第一节 越战创伤与人物叙述者的创伤化讲述
第二节 叙述交流情境中的性别话语
第三节 叙述交流情境中的种族话语
第三章 人物叙述中的个人创伤、民族暴力与暴力呈现:《林中之湖》(1994)
第一节 人物叙述中的创伤化人物:约翰韦德
第二节 一个文本,两重叙事,多重目的
第三节 创伤叙事中的暴力呈现与读者判断
第四章 人物叙述中的创伤恢复、讲述目的和伦理判断:《恋爱中的汤姆卡特》(1998)
第一节 人物叙述者与作者的创伤与恢复
导论
第一章 修辞叙事批评与奥布莱恩的越战叙事
第一节 修辞叙事学基本理论和修辞阅读原则
第二节 创伤理论的兴起与创伤小说的创作
第三节 奥布莱恩的创伤叙事与越战经历
第二章 人物叙述中的创伤化与性别、种族话语:《他们携带之物品》(1990)
第一节 越战创伤与人物叙述者的创伤化讲述
第二节 叙述交流情境中的性别话语
第三节 叙述交流情境中的种族话语
第三章 人物叙述中的个人创伤、民族暴力与暴力呈现:《林中之湖》(1994)
第一节 人物叙述中的创伤化人物:约翰韦德
第二节 一个文本,两重叙事,多重目的
第三节 创伤叙事中的暴力呈现与读者判断
第四章 人物叙述中的创伤恢复、讲述目的和伦理判断:《恋爱中的汤姆卡特》(1998)
第一节 人物叙述者与作者的创伤与恢复
第二节 可靠/不可靠叙述、多重讲述与隐含作者的讲述目的
第三节 叙述者话语中的女性与读者的伦理判断
第五章 走出个人创伤的叙述:《七月,七月》(2002)
第一节 客观、冷静的全知叙述模式与集体创伤的讲述
第二节 叙述距离、多重聚焦与隐含作者的讲述目的
第三节 叙述的力量和集体创伤的利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创伤后紧张应急综合症诊断标准
APPENDIX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l
后记
作为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梯姆奥布莱恩因其越战老兵身份在美国文坛发出了独特的声音。他在记录越战经历的同时,也展现了一种历史的关怀和文化的深度,被批评界誉为“美国的康拉德”。《创伤与叙事(越战老兵奥布莱恩20世纪90年代后作品研究)》以大量的原文文献为依据,基于国外新近的相关研究,将修辞叙事批评与创伤理论相结合,在兼顾其前期作品的情况下,着重对奥布莱恩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小说创作进行重新阐释与解读,揭示出这些作品在性别、种族、暴力和爱情婚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作家本人创伤化的内在矛盾,以及由此体现的作家深切的道德和现实关怀。《创伤与叙事(越战老兵奥布莱恩20世纪90年代后作品研究)》对我国读者了解美国越战后文化和社会精神状态很有帮助,具有较强的认识作用和社会意义。本书由柳晓著。
《创伤与叙事(越战老兵奥布莱恩20世纪90年代后作品研究)》选择梯姆奥布莱恩的作品为研究客体,在国外批评界新近研究的基础上,以修辞叙事学理论为框架,在兼顾其前期作品的情况下,着重对他九十年代以来的叙事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重新解读。本研究关注不同文本中隐含作者、文本策略和读者判断这三者之间的动态性交流,并结合作家本人的创伤化经历,揭示出这些作品在性别、种族、暴力和爱情婚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作家本人创伤化的内在矛盾,以及由此体现的作家深切的道德、现实关怀。本书由柳晓著。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创伤与叙事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13592 如需购买下载《创伤与叙事》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创伤与叙事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2.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712.074 的主题关于 奥布莱恩,T.-小说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