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年代:2010
定价:36.0
90年代以来,随着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和人文知识分子生存策略的调整,中国文化讨论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时期。一方面,文化讨论撤离了80年代已经开始涉及或展开的许多敏感的学术论题和社会政治问题;另一方面,文化讨论却又出现了许多新潮流、新说法,如第三世界或本土文化理论、人文精神等。
再版序:文化批评往何处去
引言:“文化讨论”中国式的文化批评
第一辑 文化批评和公民社会
文化讨论和公民意识
“我们”是谁 ——论文化批评中的共同体身份认同问题
第二辑 文化批评和社会伦理建设
学术规范的社会理想——从“新国学”的价值观谈起
从人文精神到人文教育
当今中国文化讨论需要关注的伦理话语
第三辑 文化批评和大众文化
影视观众理论和大众文化批评
能动观众和大众文化公众空间
当今大众文化批评的审美主义倾向
第四辑 文化批评的政治文化关注
重提“政治文化”
“文革”政治文化中的恐惧和暴力
什么是中国的“后新时期’,和“后现代” ——“现代性”在当今中国的政治文化意义
第五辑 第三世界的文化批评
后现代、后殖民批判理论和民主政治
从本土主义身份政治到知识公民政治——第三世界知识分子及其文化批评
第三世界批评在当今中国的处境
附录1 公共知识分子:记忆有目的,言说有立场
附录2 中国知识分子可以从德国政治文化学习什么
后记
文化批评基于独立的思想和判断。它是知识分子介入社会事务和公共政治的公民行为;它剖析、评价与“共同的善”相关的政治文化、社会观念和群体价值,难免会触及“不方便”的政治敏感议题。1990年代的“文化讨论”撤离了1980年代业已形成的政治敏感议题,丧失了文化批评的公共政治锋芒,变成一种精致而无目的的游戏,陷入了无所适从的困境。 叩问“文化批评往何处去”,就需要重申文化批评的公民政治作用和坚持知识分子的思想批判传统。这样的文化批评是未来中国公民社会发展和宪政民主建设所必不可少的。【作者简介】徐贲 1950年出生于苏州,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Disenchanted Democracy、《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文化批评往何处去》、《知识分子:我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全球正义和公民认同》、《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什么足好的公共生活》,并编有《复归的素人:文字中的人生》(父亲徐干生的回忆文集)。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文化批评往何处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46345642 《文化批评往何处去》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长春 | 出版单位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36 | 印数 | 6000 |
文化批评往何处去是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12 的主题关于 文化-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