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研究

《新闻联播》研究

艾红红, 著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创办、发展、改革的历程、栏目的取材特点、叙事风格以及价值体系进行了探讨。

书籍目录:

引言

一、写作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本书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上篇

第一章寻根溯源

第一节《电视新闻》的栏目定位和内容设置

一、栏目定位

二、内容设置

第二节《电视新闻》的节目样式与运行机制

一、移植《新闻简报》的节目样式

二、借鉴广播新闻的运行机制和播音风格

第三节《电视新闻》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章借势扬名(1978~1992)

第一节《新闻联播》创办初期的发展机遇

一、系统内部建设

二、政治推动

三、电视普及

第二节栏目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第三节观众眼中的《新闻联播》

第三章“链接”市场(1993年至今)

第一节“标王”与“品牌的力量”

一、“标王”浮沉记

二、“标王”的卖点是《新闻联播》观众群

第二节“标王”背后的电视市场博弈

一、地方台突围

二、中央台革新

三、《新闻联播》的“市场化”疑云

第四章遭逢新媒体

第一节新媒体崛起,《新闻联播》受冲击

一、新技术、新媒体对《新闻联播》的冲击

二、网民眼中的《新闻联播》

第二节谁没有《新闻联播》情结?

下篇

第五章《新闻联播》的取材特点

第一节《新闻联播》的常规内容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及国内重要会议

二、经济、科技等各领域的进展与成就

第二节《新闻联播》的取材偏向

一、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做选题

二、以正面新闻信息为主

第六章《新闻联播》的叙事风格

第一节《新闻联播》的叙事主体

一、叙事主体的视域设置全知叙事

二、叙事主体的角色认知国家叙事

三、叙事主体的“形象”代言播音员

第二节《新闻联播》的叙事结构

一、言语语篇的主体性、书面化和自足性

二、画面语篇(图像)的辅助性和常规化

三、节目编排的意识形态性

第七章《新闻联播》的价值体系

一、政治性

二、导向性

三、权威性

第八章《新闻联播》的发展路向(代结语)

第一节“路径依赖”、诺斯悖论”与栏目变革的可行性分析

一、制度经济学视角中的《新闻联播》

二、革新是《新闻联播》未来发展的必然路径

第二节栏目未来发展初探

一、反思全国联播制度

二、扩充价值体系

三、优化新闻内容,改进话语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按出版年月排列)

附录一有关《新闻联播》的重要文件、规定

一、广播事业局关于各人民台联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的规定

二、中央宣传部转发“广播事业局关于组织地方人民广播电台承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集体记者的决定”

三、中央广播事业局《集体记者工作试行条例》电视新闻工作细则

四、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必须完整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节目的通知》

五、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制止部分地方电视台切换中央电视台广告的通知》

附录二《新闻联播》大事记

附录三国外电视“新闻联播”管窥

一、前苏联

二、朝鲜

三、越南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追源溯流,详尽梳理了《新闻联播》30年发展进程。首先是对它的其前身《电视新闻》给予了充分关注和较为深入的分析;其次是对《新闻联播》开播至今的两个历史阶段进行了系统考察。同时,本书还注意把《新闻联播》的发展、变迁置于中国电视新闻乃至中国社会的整体变迁中加以思考,力图突破一孔之见,在一种更为广泛的视野之内观照这一栏目存在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作者简介】  艾红红(1970~)山东莒县人。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和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中国传媒_人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有专著《新时期电视新闻改革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史初论》,以及参著《中国广播电视图史》(任副主编)、《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中国广播电视新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传播史》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新闻联播》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4356598
《《新闻联播》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30 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新闻联播》研究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于2008.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29.24 的主题关于 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电视节目-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