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40.0
本书深入浙东史与越文化沿革中,探究鲁迅与故土文化的血脉关联,呈现鲁迅文学、思想的丰富面向。具体论述中,以文本分析为基础,参之以域外、尤其是日本的鲁迅研究成果,把民风研究、历史研究与精神现象研究糅为一体,并提升至哲学与审美层面展开讨论,开拓了鲁迅研究的新思路。
序一 重新体认鲁迅的源泉性价值
序二 越文化里的鲁迅
序三 从区域文化视角对鲁迅现代性文化思想的深层开掘
引论多元文化背景中生成的鲁迅
一、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鲁迅
二、越文化的精神原型、流变与谱系
三、《故乡》:鲁迅与越文化的精神解读
上编 在越文化摇篮里成长的鲁迅
第一章 越地民间文化的熏陶与同农民的精神联系
一、童年经验与鲁迅思想和艺术的发生
二、越地的神话传说与鲁迅的天性取向
三、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与同越地农民的精神感应和血肉联系
四、民间艺术与民俗活动的滋养:精神与审美
第二章 浙东学术、魏晋文章与早期教育:思维与文风
一、浙东学术、杂学、“浙东性”与鲁迅的思维和“师爷笔法
序一 重新体认鲁迅的源泉性价值
序二 越文化里的鲁迅
序三 从区域文化视角对鲁迅现代性文化思想的深层开掘
引论多元文化背景中生成的鲁迅
一、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鲁迅
二、越文化的精神原型、流变与谱系
三、《故乡》:鲁迅与越文化的精神解读
上编 在越文化摇篮里成长的鲁迅
第一章 越地民间文化的熏陶与同农民的精神联系
一、童年经验与鲁迅思想和艺术的发生
二、越地的神话传说与鲁迅的天性取向
三、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与同越地农民的精神感应和血肉联系
四、民间艺术与民俗活动的滋养:精神与审美
第二章 浙东学术、魏晋文章与早期教育:思维与文风
一、浙东学术、杂学、“浙东性”与鲁迅的思维和“师爷笔法
二、魏晋文章(“嵇康风”)、章太炎与鲁迅的思维和“师爷笔法
第三章 家庭变故:创伤性体验与求索精神
一、台门里的周氏家族
二、家庭变故: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中编 一对越文化的时时返顾:寻觅文化之根与精神之源
第四章 “原鲁迅”:《新生》文艺运动的文化建构
一、“个”的思想:争取自由与解放的(越地)异端文化思潮的结晶
二、民族文化“固有之血脉”的“新生”:“立人”思想的一个重要支点
第五章 从《越铎》到《会稽郡故书杂集》
一、“沉默的鲁迅”及其意义
二、开拓“越学”:民族文化“固有之血脉”的发掘
三、《越铎日报》:《新生》文艺运动的延伸
四、“浙东情结”与“魏晋感受”:生命之根
第六章 “思乡的蛊惑”:《朝花夕拾》及其他
一、“第二次绝望”与《朝花夕拾》
二、作为“安魂曲”的故乡与童年记忆
三、走向底层民众“鬼的世界
四、抵抗黑暗的“复仇
第七章 《故事新编》与《女吊》等
一、“中国的脊梁”:大禹、墨子等人物谱系
二、魂归故土:“复仇之神”《女吊》等
中编二 鲁迅文学艺术中的越文化底蕴
第八章 鲁镇、未庄与S城:鲁迅小说建构的文学世界
一、背景:以绍兴为原型的越地水乡村镇——“鲁镇”、“未庄”、“S城
二、闰土、阿Q、祥林嫂等:越地底层农民形象系列
三、狂人形象谱系:越地异端知识分子谱系的镜像
第九章 《故事新编》的“油滑
一、“油滑”:《故事新编》的艺术方式
二、“油滑”与越地(民间)艺术和智慧
三、文本:“故”事“新”编与杂语喧哗
四、文体:“历史的小说”与“故事新编”体
……
下编 作为“中华民族新文化方向”的鲁迅——越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化建构中的生成性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深入浙东史与越文化沿革中,从越文化独特的历史底蕴、风俗特征和文化个性的视角出发,探究鲁迅与故土文化的血脉关联,呈现鲁迅文学、思想的丰富面向。具体论述中,从地域文化人手,以文本分析为基础,参之以域外、尤其是日本的鲁迅研究成果,把民俗研究、历史研究与精神现象研究糅为一体,并提升至哲学与审美层面展开讨论,从而对鲁迅精神与艺术的“原色”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梳理,丰富与深化了鲁迅研究。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鲁迅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博雅文学论丛 | ||
9787301200605 如需购买下载《鲁迅》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68 | 印数 | 4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