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札记

伯克利札记

刘景泰,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18.0

书籍简介:

本书为一位中国科学家在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一年,将传记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凝聚成数十篇小文。

书籍目录:

前言言以声其心之所得

札记1初抵伯克利

札记2初识伯克利

札记3BCSSA

札记4食为天?

札记5目标的修正

札记6实验室的伙伴们

札记7Larry

札记8跟踪与创新

札记9月是故乡明

札记10本科教学

札记11I-House

札记12美式足球

札记13Ivory-billedWoodpecker与安装实验

札记14节日季节

札记15课程评估与讲课风格

札记16皇帝的新装

札记17学期盘点

札记18RichardNewton

札记19MEMS

札记20冬天的短装和全球变暖

札记21观察与设计

札记22形式与内涵

札记23网上世界

札记24顺时针逆时针

札记25SatherGate

札记26Redding之行

札记27感知技术

札记28世纪校园大屠杀该拷问什么?

札记29朝闻道夕死可矣

札记30核心技术与集成技术

札记31市场并不糊涂-

札记32资源的差异

札记33宽容与效率

札记34聚会上的联想

札记35终身教授

札记36暑期伯克利

札记37别了,伯克利

附录

前言

言以声其心之所得

再过不到一个小时,按北京时间就要进入2008年了,在辞旧迎新的喧闹声中,重新打开自己的《伯克利札记》,去年此刻自己独自倘徉在纽约时代广场的情形又浮现在眼前。再过十几个小时,近百万人将在纽约时代广场迎来著名的新年亮灯仪式。新岁将至,回眸2007,重新阅读自己写下的文字,心境已然完全不同。

虽然10年前随国家“863”高技术考察团访问过大半个美国,之后也到美国有过短期的学术交流,但是,静下心来在美国做一整年的访问学者,还是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2006年初。在从教近20年后,有了公派赴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机会。之后,在自己从事的机器人技术领域,我联系了4所大学:东部的麻省理工、南部的佐治亚理工、西部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伯克利反应比较快,发出电子邮件当天就有反馈。一周之内,在Skype上如约与Alpha实验室的KenGoldbrg教授谈了半个小时,基本说定了。在商量访学的具体日期时,我在时间上做了规划:预定在2006年秋季开学日前赶到伯克利,然后集中精力完成一个学年的工作;转年暑期开始时,可以抽出时间安排夫人和儿子来美探亲。

中国的改革开放马上就要30年了,我作为一位全过程的受益者,从国门打开的那一刻起,便在日夜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美国作为西方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大多数科技创新的原发地,方方面面的情况我都很感兴趣。和现在大多数赴美青年学生不同,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有多年在国内大学教学和科研的经验积淀;通过中英文各类资讯、在美故知旧友的述说以及便捷的互联网,我自认为对美国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可是,真的来到美国切身体察之后,新奇的感受如此强烈,这便促使自己萌发了动笔写《札记》的念头。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时代迅速来临。访美期间,我不仅能够借助Skype每周进行网络例会,继续指导自己在南开的学生,而且可以通过每周一篇的《札记》,把自己在美国的点点滴滴切身感受及时与同学们分享。每次动笔,眼前总是浮现出同学们洋溢青春活力的笑脸与充满求知欲的眼神。与同学们谈天说地是自己平常的一大快乐,借助网络可以把这类谈天说地延续到美国。实事求是地讲,是他们的不断激励和积极反馈,使我感觉到这些文字对于正在求学中的青年学子的意义。

我曾读过不少访美散记、游记。借助这些文字,尽管中美之间隔着浩瀚的太平洋,但美国俨然已成为当代国人最熟悉的国家之一。哪怕很多人从未踏上过美利坚的土地。但是,已有的各类札记、散记、游记,执笔者大多是文科出身,观察的焦点很少定格在美国大学的理工科领域。同时,我们国家的理工科学者,整天埋头忙碌于可被SCI和EI收录的正规学术论文,很少分心涉猎这类“副业”。所以,从一名科学工作者的角度和心态,写写对于美国的感受,就有了一定的必要。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美国最好的公立大学,各类学科的发展比较均衡,不仅有非常强的文科,其理工科的实力也相当卓越。伯克利与斯坦福并肩撑起了位于旧金山湾区南部、有美国高科技摇篮和象征之称的硅谷。

以伯克利为基点,在美一年,我写了数十篇《札记》,每篇文字相对独立,篇幅不等。我往往从点滴小事的观察与描述开始,由此引发的联想也漫无边际。比如,在晨跑的运动场上,我发现不时有人迎面跑来,对于早已习惯于在田径场只能盯着他人后脑勺跑步的国人,难免感觉到一丝异样。这就是中美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差异。再深究下去,这类差异还有不少,均源自深层次的中西文化之别。

观察美国,对于我而言是为了更好地审视自己的祖国,《札记》中一些文字,也只有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理解,才更有意义。2007年岁末,“虎照门”事件在大江南北闹得沸沸扬扬。在美国,2004年夏天曾有过起因类似而结果截然不同的版本:已经被认定绝迹了60多年的象牙喙啄木鸟被野外观鸟爱好者意外拍摄到了;与周正龙不同的是,美国人拍摄的是一段普通视频;遗憾的是,视频上疑似象牙喙啄木鸟的片断并不清楚,不足以支撑一个科学结论,不像“周老虎”那样虎目圆睁、清晰异常;耐人寻味的是,对于模糊的疑似象牙喙啄木鸟的视频片断,以及那位野外观鸟爱好者的诚信和动机,美国媒体并没有质疑,大家关心的是调查清楚目前象牙喙啄木鸟的确切状态。为此,NSF(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拿出900万美元资助伯克利和康奈尔大学组织相关科学家进入当初拍摄视频片断的自然保护区进行连续三年的科学观察。虽然安装了专门研制的机器人摄像机,但是直到今天,仍无象牙喙啄木鸟的影子。反观我们的“周老虎”,从一面世便被广大网友炮轰,如果有足够的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知识背景,理解“周老虎”是一只纸老虎,不是什么难事。抛开这个事件本身不谈,一个社会,诚信的缺失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除了科技和文化,札记中也涉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震惊全美的弗州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惨案后爆出的“上海枪手”传闻。这次事件,我把它看成是中国形象透过太平洋映在美国的倒影。我对此非常气愤,同时也强烈地意识到,中华民族正在迎来大好机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在全世界面前上演一幕波澜壮阔的凤凰涅槃。

访美一年实在短暂,观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力求以独特的视角去博釆善择,并反映自己那一时刻的真情实感。这些札记引发了学生们的共鸣,期待可以激起更多读者的兴趣。唐代大思想家韩愈强调写东西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并且能“闳其中而肆其外”,学问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多彩,风格雄浑豪放。清代史学大师章学诚发展7韩愈的这一思想。推崇“言以声其心之所得”。也就是说只有心有所得,方可言之于声。我将其作为自己通篇的追求。

这些年,我和学生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慢慢体会到了做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简单说,三个方面,六个字:真懂,真教,真情。

真懂,就是对自己所教的内容有正确的把握,对其来龙去脉了如指掌;真教,就是善于因材施教,深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道理,面对学生成竹在胸;真情,就是真正地热爱学生,把每个学生视为己出。

具备“真懂,真教,真情”之中任何一个条件,都可以去从事教师的职业。具备其中两个条件,就是不错的教师。如果三者皆备,将会是使学生获益一生的优秀教师。

以《札记》与同学们的交流告一段落了,但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亲身实践,依旧任重而道远。

刘景泰

2007年12月31日于南开翠薇园

内容摘要:

  一本与众不同的访美观察,因为,这是科学家的手笔,而不是出自文人墨客。中国机器人研发领域的一流学者,访学于名满天下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栖身一年,轶事众多:年近六旬的室友是研究中国问题出身,如今转行成计算机技术人员;从普通话地道的韩国学生到有艺术家气质的掌门人教授,实验室藏龙卧虎;研究之余,随堂听课约600次,见识水准高超的教授与风格多样的学生;参与I-House(留学生楼)组织的活动,深入美国家庭,体验美式文化……所见所闻所感,促成思维上的化学反应,凝结为书中的数十篇文字。  本书是一本与众不同的访美观察,作者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基点,在美一年,写了数十篇《札记》,每篇文字相对独立,彷幅不等,作者力求以独特的视角支博采善择,并反映自己那一时刻的真情实感,从点滴小事的观察与描述开始,由此引发的联想也漫无边际,除了科技和文化,札记中也涉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作者简介】  刘景泰,南开大学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工业机器人专业专家组成员。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伯克利札记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3686160
如需购买下载《伯克利札记》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法律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伯克利札记是法律出版社于2008.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1 的主题关于 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