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25.0
本书作者在占有了较为详细的农村生产队账本资料的基础上,从工分制的研究入手,揭示了工分制作为集体制时期为国家工业化、为社会稳定、为提高社员劳动积极性、为农村社会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由于本身设置的缺陷,也削弱了部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农业经济史丛书总序
序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
七、研究框架
第二章 集体化时代农村经济档案收集利用
一、农村账本资料特点
二、保存情况
三、学术界收集、利用情况
四、作者收集情况简介
第三章 工分制
一、工分制:劳动计量和分配标准
二、从便于换工到普遍形式:工分制渊源、发展过程
三、工分类型
四、影响最大的工分形式:大寨工
五、评工记分的基础:底分
六、工分的实物表现:工分票
七、工分制作用:优点与缺点并存
第四章 当代中国农村的阶级成分划分
一、什么是阶级成分
二、为什么要划分阶级成分
三、怎样划分阶级成分
四、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关于阶级划分的标准
五、各阶级成分的地位
六、划分阶级成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五章 农户劳动配置与阶级成分
一、东北里自然地理环境
二、阶级成分登记表
三、东北里生产大队阶级情况
四、阶级地位与底分的关系
五、各阶级成分的工分收入与劳动时间
六、各阶级劳动时间不同的影响因素
七、各阶级农户的理性选择
第六章 农户劳动配置与家庭结构、劳动力结构
一、东北里生产队的家庭结构
二、家庭结构对劳动工分收入的影响
三、劳动力结构对劳动工分收入的影响
四、劳动力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工分收入的变化
五、相同家庭劳动力结构与工分收入
六、农户劳动投入与保留
第七章 农户劳动配置与劳动力性别差异
一、研究使用资料介绍
二、北台子生产队的工分体系
……
第八章 农户劳动配置的家庭个体差异
第九章 农户在集体土地与自留地上的劳动投入质量
第十章 农户劳动投入与集体农业发展
附录
参考文献
《工分制下的农户劳动》是围绕着人民公社的工分制而展开的一个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工分制是人民公社时期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甚至可以说,在新中国的农业经济史开端之时,工分制就已滥觞,它也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前农业经济变革的整个过程。在农业经济的研究中,工分制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林毅夫、周其仁等人的早期研究中,与其他因素(计量困难、失去退出权、恶化的博弈格局等)共同作用,工分制(“大概工”)的低激励绩效导致了人民公社失败的观点,已是一个人们熟知的理论假说,甚至成了农业经济领域必须了解的入门知识,也正是这些研究开启了改革开放后农业经济研究的新时代。毋庸置疑,无论从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还是新时期农业经济研究的进展中看,工分制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可毕竟,这些研究还没有专门去关注工分制,也没能做到系统完整,全面揭开工分制的“黑箱”这一工作还没有完成,还不能非常肯定地说它就如林毅夫等人所说的那样低效。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工分制下的农户劳动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农业经济史丛书 | ||
9787109155961 如需购买下载《工分制下的农户劳动》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4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工分制下的农户劳动是中国农业出版社于2011.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322 的主题关于 工分制度-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