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秦俑

解读秦俑

王学理, 著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180.0

书籍简介:

本书作者为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队第一任队长,本书从军事和艺术两个方面对秦始皇陵兵马俑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解读。

作者介绍:

王学理,196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汉研究室主任(兼秦始皇陵兵马俑、汉鼎湖宫、汉阳陵考古队队长)、省文物局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兼职教授及研究生导师,现为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顾问、中国秦文化研究会顾问、陕西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 先后参加并主持秦都成阳、秦始皇陵、汉鼎湖宫、陕西省汉陵等大型考古工程。 学术专著有《秦都成阳》、《咸阳帝都记》、《秦始皇陵研究》、《秦俑专题研究》、《秦陵彩绘铜车马》、《汉景帝与阳陵》、《秦都与秦陵》、《王学理秦汉考古文选》、《成阳原上的汉帝王陵园》等,合著有《秦物质文化史》、《陕西历史地理沿革》(“历史地理述略”部分)、《陕西古代简史》、《陕西风物志》、《秦俑一号坑考古发掘报告》(上下册)、《秦文化》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曾先后到瑞典、挪威、奥地利、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士、美国等国参观访问,并做学术交流。

书籍目录:

军事篇

壹 一幅秦代的陈兵图--论秦俑坑的性质及其编成

一 兵马俑坑的设置意图

(一)作用和属性

(二)“陈兵”形式

二 秦俑一号坑--一个完成了布阵程序的形式

(一)矩阵的格局

(二)构成特点

(三)阵法意义

三 秦俑二号坑--一个兵营性质的形式

(一)“营”的概念

(二)是“营”非“阵”

四 秦俑四号坑--一个未完成的战阵形式

五 简单的结论

(一)陈兵同陵的关系

(二)秦俑四坑的格局

(三)指挥坑内无指挥

贰 秦俑矩阵的历史意义--再论始皇陵一号坑中武士俑群的编成

一 一个军事学术史上的新课题

(一)矩阵由来尚矣

(二)新型的矩阵实例

(三)便于战术机动的临战队形

二 秦矩阵的历史性战例选析

(一)秦、晋的“韩原之战”

(二)秦伐棼的“拔郢之战”

(三)秦伐赵的“长平之战

三 秦矩阵的历史地位

叁 播校相连营壁必坚--兼论秦俑二号坑的象征意义

一 有关几个军事术语的概念问题

(一)壁垒和营垒

(二)顿舍和营军

二 冷兵器时代“营式”的雏形及其完备化

(一)秦汉时期营壁结构与攻防设施的概况

(二)秦俑二号坑的短期性军营实例

(三)从李靖到戚继光的完备营式

三 驻营和作战关系索解

(一)母营和子营

(二)京师的屯卫和区庐

(三)障塞

(四)营阵相侔

肆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秦俑三号坑漫议

一 第三号俑坑性质的判定

(一)结构述要

(二)军幕的模拟物

二 关于先秦时期“幕”的探索

(一)关于“幕府”的认识问题

(二)指挥部职能的诸问题

三 秦幕散论

(一)秦俑军幕的特色

(二)秦俑“幕”的性质

(三)学术意义

伍 先秦阵战中的指挥系统--附论秦俑矩阵提供的实例

一 指挥物的内容及其识别

(一)金鼓

(二)旌旗

二 指挥系统的构成及其实施

(一)金鼓铃旗的用途及其配合

(二)实施

三 士卒和各级军吏的标识及其“位”

(一)章、徽

……

兵器篇

艺术篇

附录

后记

内容摘要:

俑群同车马固然因受坑内空间的限制,放置得相当紧密,但这只是临战队形,显然是不能对敌的。一旦接战,拉开距离,就变得相当疏散。这是因为长兵器的挥斥需要足够的空间,车、步同时作战还得互相掩护。况且单辕战车转向不灵活,本身也需要疏散。那么,雄壮的秦阵,在各部分兵力的布置上,就为迅速展开作了巧妙的安排。“散”的结果,无论是从横的或是纵的方面,都会构成一个以石击卵、强鹰捕食的态势,对敌人形成无比的军事威慑。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解读秦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7738568
如需购买下载《解读秦俑》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学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8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解读秦俑是学苑出版社于2011.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78.94 的主题关于 秦俑-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