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札记

记者札记

梁衡,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9.8

书籍简介:

本书是作者任《光明日报》记者时的作品,作品后附“独白”,叙写稿件背后的故事。

作者介绍:

梁衡,山西霍州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记协特邀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著有散文集《觅渡》、《把栏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怎样采访 解进保自荐任林科所负责人取得显著成绩  独白1 在春风中寻找破土的新芽 繁峙县试办农技推广联合体 农艺师郭蒲生牵头建起繁峙县科技承包网 山西忻州地区鼓励科技人员下乡搞承包  独白2 采访如采药 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光荣  独白3 有钱难买回头问 重视智力投资建设精神文明  独白4 “三点一线”采访法 山西出现第二个“太阳村” 临猗县牛杜公社业余农技校办得好  独白5 发现新闻的亮点 农民医生史铭珂进行断指再植成功

第一编 怎样采访 解进保自荐任林科所负责人取得显著成绩  独白1 在春风中寻找破土的新芽 繁峙县试办农技推广联合体 农艺师郭蒲生牵头建起繁峙县科技承包网 山西忻州地区鼓励科技人员下乡搞承包  独白2 采访如采药 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光荣  独白3 有钱难买回头问 重视智力投资建设精神文明  独白4 “三点一线”采访法 山西出现第二个“太阳村” 临猗县牛杜公社业余农技校办得好  独白5 发现新闻的亮点 农民医生史铭珂进行断指再植成功  独白6 采访对象就是你的上帝  独白7 优待之忧  独白8 采访勇如初生犊 写作巧似绣花妇第二编 怎样写消息 交城县应迅速处理殴打科研人员的事件 交城枣树研究所贴钱向枣农传授新技术  独白9 和你笔下的人物同命运 山西科研机构着重应用研究成绩显著  独白10 顺瓜摸藤讲清所以 新式五用塑料蛋箱在山西诞生  独白11 关于新闻小品 钟新淮研制出新式找水仪测定井位方便准确 卜宜乡党委决定给工程师钟新淮每月保健费一百五十元 林业工程师王晋益研究黄土高原取得成果  独白12 为隐者立传给无名者传名 曲沃县去年集资二百多万元兴办学校  独白13 谈谈组合式新闻 小学教师李健被授予“山区办学英雄”称号  独白14 一条记者导演的新闻 东一株西一株积木成林今一棵明一棵坚持有益  独白15 想起了一首诗 翼城县公路林储材百万方价值两个亿  独白16 抓住灵感 神池县将立造林功臣碑表彰高富育林十六载 一心为村里乡亲造福  独白17 青山不老 所谓“蒲县武装暴动”案真相大白  独白18 历史曾有这样一个时期 山西省试办人才开发公司  独白19 从导演到演员第三编 怎样写通讯 一个农民养猪专家的故事  独白20 我的成名作 一个冷静的企业家  独白21 一点小小的遗憾 听农民朱勤学谈信息  独白22 要时时追求“最新”二字 核桃之乡访“核桃王”  独白23 瞬间新闻与稳态新闻 农民灭鼠能手赵生成  独白24 且把新闻当文学 “忘了群众,还配做个党员吗?” 她在塑造美的灵魂 敬礼,特殊的母亲 热炕  独白25 一种宗教式的虔诚 三十一位同窗友二十五年祁连月  独白26 关于这个得奖标题 责任制在这个研究所 一个工程师的解脱 欲要山长树先教山留人  独白27 新闻的“新”就是“快”和“深” 女中学生池越忠踏冰救人英勇牺牲 园林工人王志胜奋不顾身连救三入  独白28 眼前英雄刮目相看 抓住典型深深开掘 提出问题说透问题第四编 怎样写记者来信和内参 宣传《森林法》积极保护森林 山西农业大学教师李连昌建议大力发展我国的红枣生产 山区养猪、养牛,孰更有利? 要重视放射性同位素的管理工作 农村科学实验也要有一种责任制 关键是现行教学体制和教材内容脱离实际  独白29 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还要难 我国已有近150个城市出现缺水的局面 在郭凤莲像上画“眼镜”引起的一件冤案第五编 怎样写报告文学 路,该这样走 耳朵湖的探秘者 老兵行  独白30 报告文学的边缘性第六编 怎样当记者 读写无定时见缝就插针 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 是记者就应是学者 老牛食草先吃后嚼  独白31 作品就是你的身份证  独白32 亦文亦理 且研且习  独白33 顺境与逆境  独白34 关于“其他” 散文——文学中的“醉拳”  独白35 种一片新闻与文学的混交林 只是一层薄薄的糖衣 论科学文学  独白36 三边地区打天下 晋祠 我写《晋祠》 当前散文创作的几个问题 年感  独白37 我的修养观 相声应以“剌”取笑  独白38 记者要杂  独白39 告别记者

内容摘要:

《记者札记》是作者对1978年到1987年任《光明日报》记者期间新闻业务的自我剖析。本来记者你我,大同小异,并无可记之处。但这里有两点特殊。一是,这九年正是新中国历史由低谷到复兴的一个转折期,所记的人物、事件、思想都有特殊的时代印痕,可资参考;二是,这九年作者以大报记者身份处于最基层的记者站,又是初出茅庐,深挖细采,绞尽脑汁,有一些特殊的收获。几篇作品得奖也在这一时期。这一本书原名《没有新闻的角落》,本意是一个记者在不大出新闻的地方,如何抓到新闻。该书1990年出版后,曾先后再版、重印13次,影响较大。归纳出的一些法则、警句也广为流传,如“出门跌一跤,也抓一把土”,“三点一线采访法”等。其中《青山不老》一篇还被选入教材。

编辑推荐:

本书原名《没有新闻的角落》,意思是一个记者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也要能设法采到新闻。后来我把这提炼成一句话:“记者出门跌一跤,也抓一把土”,在业界流行甚广。本书是作者1978—1987年在《光明日报》任驻站记者时的作品抽样。它的最大特点是大多作品后面都有一篇“独白”,叙写稿件背后的故事或采写经过、作者的构思过程以及见报后的反响。本书于1989年初版,收入《梁衡文集》时列为第四卷。其间重印多次。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记者札记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跟梁衡学新闻书系
9787300106939
如需购买下载《记者札记》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9.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记者札记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53 的主题关于 新闻-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