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2.8
本书以心理学的视角,从理论上阐述群际关系、刻板印象和元刻板印象的概念、实质及测量等核心问题,以不同社会阶层群际关系的实证研究为依托,揭示群际关系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刻板印象、元刻板印象的作用,并经过结构方程模式的路径分析,理清了各种变量(群际关系、刻板印象、元刻板印象)间的关系,构建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群际关系模型。该研究对于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增进了解,改善群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群际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前言上篇理论篇第一章 群际关系的理论探索第一节 群际关系概述一、群际关系的界定二、群际关系的相关理论三、群际偏差四、群际关系的改善第二节 不同社会群体的划分及其研究一、不同权力群体的研究二、不同社会阶层群体的研究第二章 刻板印象的理论探索第一节 刻板印象概述一、早期概念与研究二、近代概念与研究三、现代概念与研究第二节 刻板印象的特性与研究一、刻板印象的测量二、刻板印象的激活三、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第三章 元刻板印象的理论探索第一节 元刻板印象概述一、元刻板印象的界定二、元知觉和元刻板印象第二节 元刻板印象的特性与研究一、元刻板印象测量二、元刻板印象的准确性三、元刻板印象的激活四、元刻板印象的作用下篇实证篇第四章 元刻板印象、刻板印象的特征研究:基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分析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研究方法一、被试二、研究工具三、研究程序第三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一、不同社会阶层元刻板印象、自我刻板印象和他人刻板印象的特征分析二、不同社会阶层元刻板印象、自我刻板印象和他人刻板印象的比较第四节 讨论和结论第五章 元刻板印象、他人刻板印象与群际关系:基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分析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研究方法一、被试二、研究工具三、研究程序第三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一、不同社会阶层元刻板印象、自我刻板印象和他人刻板印象的分析二、不同社会阶层外群体态度、对群际关系的认知和交往兴趣的分析三、不同社会阶层各变量的相关分析四、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关系结果模型的路径分析第四节 讨论和结论第六章 元刻板印象的改变对群际关系的影响:基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分析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研究方法一、被试二、研究工具三、研究程序第三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一、不同元刻板印象凸显条件下的外群体态度二、不同元刻板印象凸显条件下的群际关系认知三、不同元刻板印象凸显条件下的交往兴趣四、中介分析第四节 讨论和结论第七章 实证研究结果的解读:总讨论和结论第一节 总体的讨论一、元刻板印象、自我刻板印象和他人刻板印象的特性二、元刻板印象、他人刻板印象对于群际关系的作用三、元刻板印象的改变对于群际关系的影响作用第二节 结论和未来研究的展望一、研究的结论二、未来研究的展望附录参考文献
本书以心理学的视角,从理论上阐述群际关系、刻板印象和元刻板印象的概念、实质及测量等核心问题,以不同社会阶层群际关系的实证研究为依托,揭示群际关系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刻板印象、元刻板印象的作用,并经过结构方程模式的路径分析,理清了各种变量(群际关系、刻板印象、元刻板印象)间的关系,构建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群际关系模型。该研究对于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增进了解,改善群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作者简介】 贺雯心理学博士女,1969年3月生,浙江宁波人,198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94年6月进入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工作,期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并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8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伊利诺州大学香槟分校心理系进修访学。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为教育心理、社会认知。先后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以及与中小学校的横向研究课题,撰写的专著《了解学习—学业心智模型的构建与测评》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担任多本著作的副主编,在各类核心杂志上独立、合作发表论文多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群际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高校社科文库 | ||
9787511235336 如需购买下载《群际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2.8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1000 |
群际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是光明日报出版社于2012.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C912 的主题关于 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