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0.0
本书针对西方政治学研究中忽视时间脉络、将“变项”抽离出来加以研究的功能主义缺陷,着重强调了时机与时序的重要性,强调政治过程与政策过程作为“路径依赖”的本质,指出:政治学乃至所有社会科学的研究宗旨,不能仅问“什么”,还要追问“何时”。研究者必须把事件置于较长时段中进行观察,让研究者的视角由“快照”切换到“动画”,实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生学视角改造政治学方法论的理论尝试。全书共七章,从正反馈与路径依赖、时机与时序、长期过程、制度设计的缺陷、制度发展、社会科学研究的时间语境等方面,用发展与联系的方法,对政治学研究的非历史主义方法进行了批判,强调了历史主义视角在政治学分析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一章 回城
第二章 开学
第三章 天天读
第四章 大米饭事件
第五章 活学活用
第六章 忆苦思甜
第七章 老董
第八章 写检查
第九章 毒草
第十章 回家
第十一章 学农
第十二章 宣传队
第十三章 北大河
第十四章 小吴老师
第十五章 翻案
第十六章 再次下放
后记
《童年——一九七一》由东晓著,故事发生在北国边陲的一个小县城。董三明在早春二月离家进城,开始读初中一年级。尽管他聪颖本分,品学兼优,但因家庭成分不好,处处受挤,备受歧视。他父亲董维之多次通过组织申诉表白,要求重新审理当年土改时成分错划一案,但每一次都受到了更为严厉的处罚,最后险些被开除党籍。 小说行文流畅,故事曲折生动,题材新颖独特,展现了一个普通家庭,在一个政治疯狂的年代如何生存。他们不求吃得好,不求穿得好,只求在政治上得到一个公正的名分,而这个名分现在看来是如此荒唐,微不足道。《童年——一九七一》由东晓著,小说描写了“文革”中的一九七一年,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董三明的故事。因为家庭出身不好,董三明全家下放到了农村,但后来由于一种罕见的地方病的威胁,董三明只身又回到县城,在一个小学继续读书求学。《童年——一九七一》从一个孩子的角度,观察一个荒唐年代的人和事。【作者简介】东晓,黑龙江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去美国留学。获博士学位后,进入制药业从事新药研发工作,是一位资深生物化学家,曾在上海、北京的几家跨国制药企业任高级主管。 东晓下乡当过知青,那时最大的愿望是当兵,但因为家庭出身问题而被拒。1977年参加高考,同样因为家庭出身问题不被允许报考工科院校。医科大学毕业后,本想当个好医生,但却留校开始了基础医学研究的生涯。写作是他的业余爱好,借助互联网经常发表些海外生活杂记、诗歌。这是他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是想把童年的记忆梳缕一下,不被忘记。 作者现定居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时间中的政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凤凰文库 | ||
9787214108616 如需购买下载《时间中的政治》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南京 | 出版单位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5 × 23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