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28.0
本书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探讨名-动转类的转喻理据与名-动转类的词汇学习的问题,提出转喻是名-动转类最根本的构词理据,并据此对名-动转类的词汇学习展开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有二:一是探究转喻理据在名-动转类构词过程中的运行规律;二是从名-动转类的转喻理据出发探讨这类词的词汇学习特征和学习策略。研究表明:转喻是名-动转类的一种最根本的构词理据,对转喻理据的良好掌握有助于学习者对名-动转类的正确理解和深层习得。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概述
第二节 研究背景
一、哲学背景
二、语言学背景
第三节 本研究的目标和对象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一、溯因法
二、内省法
第五节 本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六节 本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七节 本书的内容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之争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二节 什么是理据
一、不同学科对“理据”一词的认识
二、构词理据的分类
三、构词理据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第三节 理据过程中的符号关系
一、内容一形式关系( content-form relation)
二、形式一内容关系( form-content relation)
三、内容一内容关系( content-content relation)
四、形式一形式关系( form-form relation)
五、形式/内容一形式/内容关系( form/content-form/
content relation)
第四节 转喻及转喻理据研究
一、转喻研究的历时性考察
二、转喻理据研究
第五节 构词理据与词汇教学
第三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元理论的一般说明
第二节 关于认知语言学
一、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和原则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取向
第三节 心理模型理论
一、心理模型理论探源
二、心理模型理论介绍
三、类层级结构
第四节 外延内涵传承说
一、“外延内涵传承说”的理论源起
二、“外延内涵传承说”的主要观点.
三、“外延内涵传承说”对转喻的解释力
第五节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一、关于构词理据
二、本研究的理论要点
第四章 作为构词理据的转喻
第一节 不同视角下的转喻研究
一、转喻研究的修辞观
二、转喻研究的语义观
……
第五章 名-动传类的转喻理据分析
第六章 概念化与—去 转类的词汇学习
第七章 名-动转类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第八间 结语
本研究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探讨名-动转类的转喻理据与名-动转类的词汇学习的问题,提出转喻是名-动转类最根本的构词理据,并据此对名-动转类的词汇学习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转喻是名-动转类的一种最根本的构词理据,对转喻理据的良好掌握有助于学习者对名-动转类的正确理解和深层习得。同时,对名-动转类词汇学习的研究发现,概念结构的延伸和重组是名-动转类形成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其形成过程中,语境因素、文化因素和学习者个人的概念整合能力等制约着名-动转类的词汇学习。【作者简介】何爱晶,女,1971年生,博士,硕士生导师,湖北恩施人。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河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中国认知语言学会会员。2006年于江西师大获取硕士学位,2009年在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取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中国博士后和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另主持了厅级和校级项目三项。迄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在《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外语学刊》、《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外语》、《外国语文》等外语类核心期刊6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名-动转类的转喻理据与词汇学习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00523 如需购买下载《名-动转类的转喻理据与词汇学习》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