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互渗的世界华文文学

复合互渗的世界华文文学

刘俊, 著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6.0

书籍简介:

本书通过对世界华文文学“纵”的历史发展和“横”的区域互动的综合考察,对世界华文文学的历史轨迹和区域特色进行扫描和透视,力图对世界华文文学中极为突出的“复合互渗”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论挖掘,以期对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不但更契合世界华文文学的特点,而且在理论上,也能有所突破,形成对世界华文文学的新认识。

作者介绍:

刘俊,1964年9月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人。1986年获苏州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著有《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从台港到海外——跨区域华文文学的多元审视》、《跨界整合——世界华文文学综论》、《精神分析学与中国文学批评》等;参与编著《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主编《跨区域华文女作家精品文库》(十本)等。《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2001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书籍目录:

历史延伸:从现代到当代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上海书写

“家”的颠覆与重建

——以“父子关系”为视角看20世纪中国文学的

历史变迁

从“崩解”到“新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性别关系研究

——以鲁迅、张爱玲、白先勇和朱天文为论述中心

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两种形态

——施蛰存、欧阳子比较论

论张爱玲及其小说中的“不安全感”

“我的声音和我的存在”

——论纪弦的文学史意义

个人记忆与当代历史

——论莫砺锋的《浮生琐忆》,

台港兼容:从“外岛”到“特区”

思想启蒙与民族认同:台湾新文学诞生之初文学现代性的三种形态

——以连横、张我军、赖和为代表

挣扎在认同与背离之间

——吕赫若论

论《现代文学》对台湾文学的贡献和影响

论陈映真的“台湾文学观”

时空变形后的人间生态及其意义

——论朱天文的《巫时》与《E界》

论中、日两篇《古都》的精神形态及相互关系

从《有缘千里》到《离开同方》

——论苏伟贞的眷村小说

香港小说:中国“特区”文学中的小说形态

——以《香港当代作家作品合集选·小说卷》

为论述对象

香港小说中的“香港制造”和“心经”

——以“三城记小说系列·香港卷”和“香港

文学选集系列·小说选”为论述中心

区域跨越:从南洋到北美

“跨区域华文文学”论

——界定“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的新思路

“历史”与“现实”:考察马华文学的一种视角

——以《赤道形声》为中心

寻找人类生存的净土

——论王润华的《把黑夜带回家》

“告别”的姿态和意义

——论黎紫书《告别的年代》

北美华文文学中的两大作家群比较研究

新移民“海归文学”

——以施雨为论述中心

“等待”背后的“期待”差异

——以《魔女》和《等待》为论述中心

现代美文的杰出实践

——论白先勇的散文创作

刘俊学术年表

内容摘要:

在世界华文文学这一文学共同体中,按照目前文学生态的实际分布情况,大致可以分为祖国大陆文学、台湾文学、香港(澳门)文学、东南亚华文文学、北美华文文学、欧洲华文文学、大洋洲华文文学等几大文学区域,这些不同的文学区域,既各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独特风貌,同时彼此之间也双边或多边地互有交集、重叠、渗透和影响。《复合互渗的世界华文文学(刘俊选集)》由刘俊编著。

编辑推荐:

“世界华文文学”中的不同区域,按照各自的历史沿革和文学特性,其“位置”和性质也有所不同。其中,祖国大陆文学(以及当代台湾文学)在世界华文文学中,在某种程度上是个核心体,其他区域的华文文学,都是从它身上生发、延伸、变异、剥离出来的;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外岛”文学;香港(澳门)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特区”文学;东南亚华文文学、北美华文文学、欧洲华文文学和大洋洲华文文学则都是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外国变体”。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复合互渗的世界华文文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文库
9787536073050
如需购买下载《复合互渗的世界华文文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广州出版单位花城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复合互渗的世界华文文学是花城出版社于2014.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106-53 的主题关于 华文文学-文学研究-世界-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