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0.0
本书选取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作为主要个案,通过分析其与所处社会环境(中国新闻界、高等教育界、北京大学校内情况等)之间的种种关联互动,重点探讨了社会因素如何推动中国新闻教育的出现并塑造其最初形貌,揭示了知识与社会之间的深层关联。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主要研究思路
第一章 研究会之前中国新闻教育的基础
第一节 清末传入的新闻学图景和新闻教育样式
二、国人对美国新闻教育的初步知悉
第二节 民初的新闻教育倡议和新闻学译介
一、中国报界俱进会对新闻教育的首倡设
二、《实用新闻学》的译介
第三节 国人对新闻教育的体验与初步尝试
第二章 中国新闻界当时的情况
第一节 政治势力与新闻界的纠结
一、政党报刊的勃兴与畸变
二、军阀统治下报纸的不同趋向
三、政治漩涡中的北京新闻界
第二节 报刊实践与认识的主要变化
一、新闻在报纸版面上的崛起
二、新闻采集活动的日趋活跃
三、报纸营业的发展和记者专门组织的出现
第三章 中国其时的高等教育与北大
一、清末新式大学在中国的出现
二、民国初年的大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 北大独特的大学理念
一、大学应研究高深学术
二、大学应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第三节 北大开启的大学学制改革
一、选科制的酝酿实施
二、沟通文理、废门改系的改革
第四章 北大师生与新闻学研究会
第一节 北大师生的新闻相关经历
第二节 前所未有的新闻出版热潮
第五章 蔡元培与北大新闻学研究会
第一节 蔡元培和北大新闻教育的酝酿
一、蔡元培与徐宝璜的渊源关系
二、邵飘萍向蔡元培致信助推
三、北大同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第二节 蔡元培对新闻教育的相关认识
一、新闻应该成为北大“专科”
二、新闻学是一种欧美最新科学
三、新闻学:从一种科学到一门有用学问
第六章 徐宝璜与北大新闻学研究会
第一节 徐宝璜在美国接触到的新闻教育
一、密歇根大学当时的新闻培养项目
二、徐宝璜在密歇根选修的新闻课程
第二节 徐宝璜对研究会的最初设想
一、徐宝璜为研究会勾勒的最初轮廓
二、向“新闻学”发展的扩充努力
第三节 徐宝璜对研究会的重新定位
第四节 国外参考书与徐宝璜《新闻学》的形成
一、徐宝璜使用的国外参考书概况
二、海德《报纸报道与通信》与《新闻学》第一稿
三、布莱耶《报纸写作与编辑》和《新闻学》第四稿
第七章 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实际情况
第一节 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的创办
一、研究会成立大会的召开
二、研究会第一学期的活动
第二节 研究范围的扩充与实践活动的加入
一、研究范围的扩充
二、讲演形式的丰富与实践活动的展开
第三节 研究会第一年活动的小结
一、研究会第一期满式
二、首批会员的日后去向
第四节 选修课的开设和研究会活动的中止
一、新闻学选修课的推出
二、研究会活动的中止与北大新闻教育的后续
第八章 北大之后的新闻教育
第一节 “密苏里式”新闻教育
一、圣约翰大学的新闻教育
二、燕京大学的新闻教育
第二节 国人自办的新闻教育
一、新闻界与复旦大学的合作尝试
二、厦门大学的新闻教育
三、平民大学的新闻教育
结语
附录一 年谱
附录二 文章 、演说词
附录三 章 程
参考文献
后记
《新锐新闻传播学者论丛·中国新闻教育的初曙: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为中心的考察》选取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作为主要个案,运用知识社会学的分析思路,详细考察了其与所处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互动。这些社会环境包括中国新闻界、高等教育界、北京大学校内等当时的状况。以此探讨了社会因素如何推动中国新闻教育的出现并塑造其最初形貌,揭示出知识与社会之间的深层关联。
中国新闻教育的出现,并非仅仅得益于几个关键人物的存在。让我们在知识社会学的视野下,探寻其与种种社会因素之间的深层关联。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新闻教育的初曙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新锐新闻传播学者论丛 | ||
9787560991993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新闻教育的初曙》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武汉 | 出版单位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8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