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泽

佛泽

张望, 著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8.0

书籍简介:

本书是著名摄影家张望六年来深入佛门与僧侣共同生活而产生的摄影、文字作品。通过形象的、艺术化的摄影图片,再辅以一定的文字来阐述佛学教理、佛学要略、佛法大义等。

书籍目录:

走进天台山佛学院

灵隐钟磬入梦来

苦行僧

圆寂

鱼乐国

随缘弥乐

白骨情缘

佛光梵影

影缘.佛缘

附录一:佛教常识问答

附录二:佛教基本知识

附录三:佛教法相名词解释

孤独的行旅者(代后记)

张望艺术活动年表

鸣谢

前言

释迦牟尼佛说自己是“人数”、“僧数”,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彻悟了人生的真理,寂灭了内心的烦恼,超脱了世间的轮回,但他仍然是人、是僧,外在形式和生活与我们是没有区别的。但大多数没有走进佛门的人,对佛陀以及佛门里的僧人都是充满好奇的,他们到底怎样生活,他们的内心世界怎样,这都是佛门之外的人想要了解的。通过《佛泽影像中国佛学文化》一书,人们可以真实地了解佛门中鲜为人知的生活以及僧侣们的内心世界。

我通过对该书的阅读,颇有感悟。首先是随缘的人生态度,它是修行人所必需的,非但不消极,反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般人认为出家了就什么事情都不做,远离社会人群,是避世,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其实,佛教出家人不仅不消极,反而相当积极。如书中列举了一位法师对“随缘”的解释,他说当各种条件具备时,积极争取以达成目的那是随缘,如众缘聚合时而本人不努力去做事那就不叫随缘。这是一种符合佛教大乘精神的随缘态度。随缘就是要顺势而为,顺随的是客观条件和时机,是一种积极而明智的人生态度。佛教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服务社会和人群,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普渡众生。这种淡定与明智,我以为能使人减少生命历程中的诸多烦恼,化解不必要的世俗仇怨,从容而坦然地对待生命中的荣辱、得失、祸福、生死,给人生与心灵带来宁静、平衡与满足之乐,这便是随缘的人生。

其次是恬淡的佛门生活。佛陀教导弟子要“乐寂静处”,也就是要远离喧嚣的生活环境,回归到一种自然、恬静、淡然与和谐的生活中去。书中对佛门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图文并茂,如早晚课、过堂、诵戒、禅坐等。实际上,出家人的生活是一种极度简单而纯粹的生活,一衣一钵一榻便是其所有“财产”,生活虽然清苦,但他们的内心却是宁静安详的,无欲无求。特别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出家人的这种生活和精神境界显得弥足珍贵。书中还描述了一位苦行僧,佛陀虽然既不主张苦行,也不主张纵欲享乐,但在今天,不追求物欲而过着苦行的生活更是难能可贵,这种苦行的生活赋予了生命非凡的意义。

再次是佛教兼善天下的精神。佛教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兼善天下。佛教徒不是自私自利,而是普渡众生、自利利他。佛教的慈悲、布施等理念,是佛教慈善文化的具体内涵,也是佛教的根本情怀。

佛教的立足点就是普渡众生,而佛教的慈善事业就是这种精神的具体表现。书中描述了两件事:一是某佛学院学僧的放生经历。其实,放生不仅是佛教大乘慈悲精神的体现,而且也是一种环保理念、有情生命的平等观。佛教“五戒”中的第一戒是不杀生,就是不杀害其他的生命,这实际上是促进众生、社会和平幸福的第一要素。佛教也有“十善业”和“十恶业”,而“十善业”的第一即是不杀生,“十恶业”也以杀生为首。可见爱护或夺取人类及其他众生的生命,被认为是佛教中最大的善恶,这种有情生命的平等观,是实现人类和平的重要条件。二是某师父在自己并无多余金钱的情况下还竭力地帮助他人。佛教的基本精神就是利益众生,而不为自己求安乐。

佛教所说的慈悲,慈就是要给他人带去快乐;悲就是要解除他人正在承受的痛苦。这不仅是佛教最单纯的动机,而且也是一个佛教徒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佛门弟子的本分”,这就是佛教徒所具有的一种“兼善天下”的基本情怀。

最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佛教寺院既是僧人的修行场所,同时也是人们追求的梵国净土。书中的张张画卷,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心目中的净土表现得淋漓尽致。《风里看花花非花,烟中礼佛佛即佛》的梦幻仙境,表达了佛亦近亦远的思想主题;亦有《一领长衫任去留,哪知尘世有喧嚣》的超凡脱俗;还有《寺外青山山外天》的清净空灵。书中的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和谐,以及佛门的清幽与空灵。

张望老师从事佛教题材摄影多年,与佛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用镜头记录下了佛教中许多精彩的瞬间。这次出版的《佛泽影像中国佛学文化》,是他多年来从事佛教题材摄影心血的结晶,精美的摄影作品,淡雅的文字,真实地记录了僧侣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描述了佛门的清净与和谐。我与张老师结识多年,感情真挚而深厚,深为他的艺术精神而感佩,特撰此文,序于书前。

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杭州佛学院院长释光泉杭州灵隐禅寺监院2007年8月25日

内容摘要:

  释迦牟尼佛说自己是“人数”、“僧数”,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彻悟了人生的真理,寂灭了内心的烦恼,超脱了世间的轮回,但他仍然是人、是僧,外在形式和生活与我们是没有区别的。但大多数没有走进佛门的人,对佛陀以及佛门里的僧人都是充满好奇的,他们到底怎样生活,他们的内心世界怎样,这都是佛门之外的人想要了解的。通过本书,人们可以真实地了解佛门中鲜为人知的生活以及僧侣们的内心世界。  佛门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浩瀚的佛教经典,隐秘的丛林殿宇,总让身处红尘俗世的人们保持敬畏或者只是心生好奇。难得有人心怀虔敬,深入佛门,领略另外一种人生的同时也体悟自己原本的生命轨迹,从而渴望澄明。本书的作者便是其中之一。他历时九载,深入灵隐寺、天台山等佛教寺院,与方丈同吃住,与法师共修禅,更与众多佛门弟子朝夕相处。佛门的清苦他难以忘怀,而佛门的高尚则让他感动而景仰。作为一位摄影家,作者用镜头记录下这段时光里让他记忆犹新的时刻,小到饮食就寝,大到剃度受戒。  他同时用真切的文字记叙了这段令他也另异国他乡的友人改变了自己人生的岁月。他希望这是一座桥,让人们通过它看到一个真实的佛门;他也希望这是一面镜,让人们照亮自己的内心。【作者简介】  张望,男,1962年出生于浙江天台。19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00年研修摄影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现定居杭州,独立艺术家,国际摄影评委,浙江省高级职称评委。其摄影艺术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外摄影赛事金牌。2005年,荣膺世界艺术类摄影最高级别、最大规模的奥地利国际摄影艺术展专题组冠军;2006年,受邀前往欧洲出任国际摄影评委。国际权威摄影杂志《德国摄影》与《PHOTO》,法国《欧洲时报》、奥地利《皇冠》以及国内的《人民画报》、《人民中国》、《中国摄影》、《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家》、《新周刊》等39家国内外新闻媒体都曾介绍过他的摄影作品与艺术人生。张望的佛门摄影作品别具一格,具有迥异于他人的精神境界。日本著名摄影家高桥亚弥子评价其作品曰:“张望先生的作品给人一种空间、距离、对比感,因为他站得很高。”台湾《摄影天地》主编评价曰:“……张望大师他已将禅学造诣融入了摄影技巧之中,举凡主题、美学、光影、人性的表现,已超越出神入化的境界。”2003年,英国艾克斯特大学硕士、曾为英联邦财政部官员的新加坡人陈永宏先生深受张望佛门摄影与文学作品的感染,立志前往中国削发出家。于2007年在中国天台山剃度,终生为僧。张望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追求:其书籍设计作品获全国书籍装帧设计展银奖,华东书籍设计展整体设计奖,浙江省宣传画册设计两届最高奖,他蝉联2005、2006、2007年度浙江省书籍装帧设计评比三届一等奖,为浙江省近年来书籍装帧设计领域最高荣誉保持者。其出版的作品获浙江省出版界最高奖树人奖,其文学作品获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至今,张望在国内外共获得文化艺术类重要荣誉奖100余项。2005年5月,张望被杭州市人民政府以特殊人才方式引进,同年11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职评部门破格评授国家高级职称。2007年9月,张望获中国摄影界最高成就奖中国摄影金像奖。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佛泽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6866108
《佛泽》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杭州出版单位浙江摄影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00 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佛泽是浙江摄影出版社于2008.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94-64 的主题关于 佛教-宗教文化-中国-摄影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