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弯的脊梁

不弯的脊梁

虹静,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以史料和刘达同志一生投身革命和教育事业的经历为主线,从刘达参加革命,到1948年转而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的一件件真实事例展开,多方面展现了刘达的生平业绩、教育思想和他不畏艰险、刚直坦荡的人格魅力;记述了刘达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献身革命和教育事业,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一生。本书借鉴小说创作手法,运用大量事例和鲜活的对话,使得一位可亲可敬的革命家、教育家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读来欲罢不能。

书籍目录:

代序

第一章青春岁月

一、苞米杆子里的新郎官

二、爱国思想点燃青春热血

三、你下学期不来上学了

四、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

第二章老区纪事

一、变敌后为抗日前线

二、作战细腰涧,改编游击队

三、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四、我有救命丹,一吃就好了

五、沉痛悼念李光汉同志

六、我们打大烟苗椒错误的

七、在废墟上组织生产自救

第三章冰城释爱

一、彭真同志同意了,你就来吧

二、你这个人就是太急躁

三、刘成栋,你办了一件大事

四、我就是新来的市长

五、对人民有利的就不能取消

六、千方百计管理好哈尔滨

七、全力以赴支援前线

八、保护工商业和知识分子

九、抵制挖浮财丢了“乌纱帽”

第四章筹建东农

一、千方百计网罗人才

二、我找你来是想办好农学院的

三、创业中不忘政治思想教育

四、不能讨价,房子我们自己盖

五、远见卓识打造东农特色

六、做人要给社会多留点东西

七、我说的都是有道理的

八、不能忘记党的核心任务

九、看来你已是党内专家了

第五章东林写真

一、勤工俭学80天

二、大炼钢铁前后的反思

三、给欧阳钦的一封信

四、跑步跃进的年代

五、不造假,简直使人活不下去

六、戴右“倾机会主义”帽子

第六章科大风云

一、深入基层大反贪污盗窃

二、下乡蹲点清理地痞恶霸

三、大学生不能只学习毛主席语录

四、教学也要精兵简政

五、我又要当运动员了

六、刘达是好干部,是打不倒的

七、学生们称他“硬骨头”

八、真理是在斗争中前进的

九、一件怪事

十、你们不应该为我受影响

十一、“回炉”铸才,从头开始

十二、刘达调回北京有什么问题吗

第七章拯救清华

一、你要去!教育太重要了

二、清华还有点勇气

三、我看这个孩子可以录用

四、只有依靠清华才能办好清华

五、我觉得你有些想法不对

六、毅然主动退居二线

七、老骥伏枥,志在教育

八、盖啤酒厂与培养后代哪个重要

九、这次我死不了,北戴河能去

十、革命事业一定能胜利

附录一刘达论文选

附录二刘达简历附录三

参考资料

后记

前言

马家故地,东农新府,先长刘达,伟容既成。亲戚捧卷,传先生之宏愿;后学汇聚,慕先生之遗风。

先生一生,粲若金星。廿五入党,满怀爱国之志;雁北杀敌-尽酬救民之情。旌旗动鞑虏清,千里行驻冰城;无纤毫之所取,有安市之奇功。戊子庚申,云霓在望。先生赴任,为国育英。披荆斩棘,东农学基始奠;夙兴夜寐,农教事业日兴。先生长校东农,十年有成。农学名师汇聚,若川归海;教改经验推广,风行影从。农机兽医,渐有反响;畜牧农学,初现峥嵘。然,未报雨露之恩,先生业已成行,建东林主黑大,一身一人。又有科技大学,亦德于先生。更举华发之年.再造清华雄风。

先生为人,一身清正。阳春有脚,关切话语殷殷;青松傲雪,硬汉铁骨铮铮。实事求是,唯才是举。先有反右直言,后有文革抗争。直面两个“凡是”,先生一脸正容。

呜呼!天道无常,春秋不复。先生弃世,业已十载。先生之德,莫不感戴。遂有铜像,始铭于是。怀德思远,没齿难忘。晚生不才,难及膝踵。谨记此言,以告吾辈。

李庆章

甲申年丙子

后记

承蒙东北农业大学校长李庆章先生为本书作序,深表谢忱!

2008年3月1日,我接到东北农业大学宣传部部长李岿然的电话邀请,为东北农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前身)创始人刘达同志作传。当时,我正准备去哈尔滨参加“哈尔滨天鹅文艺大奖”颁奖仪式,为我的长篇小说《哀怨的丁香》领奖。

3月8日,我来到东北农业大学,开始收集资料。为了赶时间,学校安排几名同志分别到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哈尔滨党史办公室帮我收集资料。

关于刘达我几乎是一无所知,在他故后十四年,还能有人为其立传,这也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在此之前,我所拿到的资料,仅仅是一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刘达纪念文集》。这本书对刘达的少年时光及家庭情况记录较少,特别是刘达在中国科技大学的十三年几乎是空白。为了能让这部书丰盈起来,李部长给了我刘达三子刘冀老师的电话,我便只身飞往北京。

刘冀老师住在中央党校,他不仅给我讲了许多有趣的往事,还让他的夫人包饺子招待我,让人十分感动。

通过刘冀老师,我又找到郁达夫的侄女郁晓民老师。她给了我两个半天的时间,讲了刘达对她的培养、教育、关怀和帮助。讲到动情处,老人掉下了眼泪。

北京的三月,清爽宜人。清华园内绿意融融,四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清华大学,是多少学子的梦想,而今我有幸来到这里,寻找刘达的足迹,心情激荡。刘达,这个拯救清华的历史人物,他在这里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带着疑问,我直接找到清华大学档案室,负责同志说,虽然刘达的资料已经过了50年,可以解密,但有些资料得请示学校。我想了个办法,请他帮我找到《刘达纪念文集》中为刘达写纪念文章的人。通过介绍,我拜访了何东昌、谢佩基、方惠坚、王美旭、刘泰、康春华、孙忠智、刁俊山、陈秉中、承宪康等与刘达生前共事的前辈。他们说起刘达,都被他那种百折不挠、追求真理的精神所感动!特别是何东昌先生,他病得很重,但是听说我的来意,竞在家人的陪护下与我长谈一个小时。

我在清华校园里不停地奔走,寻找搜集资料。每当我找到新的线索和资料,都兴奋得想放声歌唱。

在党办采访陈秉中老师时,她说:听说你要采访刘达,我昨晚做了一夜关于刘达的梦。刘达晚年病得很重,可他依然关心教育,关心清华。

陈老师向我推荐了被刘达昵称为半个儿子的张永谦。我到张老师家时已经是下午四点了。他说:我对刘达的了解都在我的文章里了,你看文章就行了,我可以帮你找一些人。于是,他打电话给原中国科技大学的寇连生,请他安排我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对了解刘达的人进行采访。因为我当时已经订了去南京的机票,只好与他们约定从南京采访之后再返北京。

我在南京待了三天,刘达最赏识的学生张恒烈(张腊狗)和他的妻子陆宗伟热情地接待了我。张老师说:“我认为你们东北农业大学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儿!”还说:“要说刘达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笑着说:“您慢慢说,您啥时候说完,我啥时候走。”老人讲到刘达在“文革”期间受迫害时,两眼一红,哭出声音来。

第二天张老师告诉我,南京有一位与刘达共事过的同志叫宣雅静,合肥有一个保刘达的学生叫刘祖平。

下午。我约宣雅静老师在她家见面。宣老住在原国民政府院内。庭院深深,古木参天。在宣老住的楼前,85岁的她拄着拐杖站在春风里,看见我过来,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问:“你是虹静吗?”我立即迎上去。宣老热情地把我接到家中,说起刘达,她激动地说:“我这条命就是刘达给捡回来的。”从宣老家出来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她下楼送我,一直看着我钻进出租车才转身离去。我望着她的背影,回味着她对我讲的话,刘达的音容笑貌在我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了。

合肥是一个喧哗的城市,虽然陌生却让我感到亲切。刘祖平老师亲自开车接我,他说:“我是从来没有接过别人的,我接你是为了刘达。”

走在中国科技大学的校园里,寻找刘达先生留下的足迹,感悟着一位刚直不阿的老人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敬仰之情油然升起。

回到南京后,我买了火车票去上海,拜访复旦大学的林克先生,他曾和刘达一起在清华大学工作过。提起刘达,他想起了刘达自带工作午餐,还把鱼给他的女儿吃。时过若许年,刘达的这样一些生活细节,依然鲜活地浮现在林老记忆中。人所经历的事情,正是因为想起某个铭刻在记忆中的人,而变得生动起来。

由上海返回北京,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我采访了华罗庚之子华光,以及曾和刘达一起工作过的何作涛、王玉民、江其雄、毛宗英、张立秉、黄英达等几位老师,他们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资料,还提供了新的线索。我便往合肥再次打电话,请刘祖平老师帮我找到了江建铭老师,江老师答应给我写一篇关于他与刘达的文章。

夜黑下来了,我的两支录音笔都录满了,寇连生老师帮我把采访录音刻录在光盘上,还请我和张永谦、张立秉两位前辈吃烤鸭。他们说:“我们都是为了刘达,能有人为刘达写本书,我们都非常高兴。”

回哈尔滨之后,我又采访了东北农学院、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的几位老先生。在采访92岁的王金陵、93岁的邹宝骧时,他们很激动,都说刘成栋是个说真话、做实事的好领导。

我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深受各位老师对刘达那份情谊感染,感到责任重大,由一开始的兴奋变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促使我全力把这部书写得真实丰满。

4月13日李部长对我说:“虹静,你必须动笔了。”

4月15日我便开始对搜集来的文字和录音资料进行整理。我按照李部长的要求,对这部书没有进行渲染,只是把刘达一生所做的一些事、说过的一些话呈现读者。

刘达少年立志,学生时期深受爱国思想影响,积极参加爱国救亡运动。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坚决执行我党的抗日救国统一战线政策,发动群众进行“反扫荡”、“反蚕食”、“反摩擦”斗争,为创建雁北抗日根据日夜忙碌。

日本投降以后,刘达被党中央派往东北,参加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工作,并被任命为哈尔滨第一任市长。为了把哈尔滨管理好,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巩固和建设政权、发展生产、支援解放战争的工作,为我党制定城市工作政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8年起,刘达创建了东北农学院、东北林学院。历任东北农学院、东北林学院、黑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五所大学主要领导。在他从事教育工作的岁月里,在政治运动中他受到一次又一次的迫害,但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畏艰险,呕心沥血地忘我工作,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刘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期间时,不顾体弱多病,不辞艰辛到百余个城镇和乡村中小学进行调研,为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出宝贵的建议。

刘达的一生,是为祖国、为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是坚持实事求是,敢于创新,不唯书,不唯上,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

刘达同志逝世多年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地活在我们的记忆里!虹静

2008年6月6日

内容摘要:

  本书借鉴小说创作的某些手法,运用大量事例和鲜活的对话,记述了可亲可敬的革命家、教育家刘达同志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献身革命和教育事业的一生。从刘达参加革命,到1948年转而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的一件件真实事例展开,多方面展现了他的生平业绩,教育思想和他不畏艰险、刚直坦荡的人格魅力。  本书以史料和刘达同志一生投身革命和教育事业的经历为主线,从刘达参加革命,到1948年转而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的一件件真实事例展开,多方面展现了刘达的生平业绩,教育思想和他不畏艰险、刚直坦荡的人格魅力;记述了刘达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献身革命和教育事业的一生。  作者走访五个省市,采访三十多人。翻阅了大量史料,材料殷实、照片珍贵、情感真挚。特别是,本书借鉴了小说创作的某些手法,运用大量事例和鲜活的对话,使得一位可亲可敬的革命家、教育家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读来欲罢不能。【作者简介】  虹静,原名李婧。1990年毕业于哈尔滨船帕工程学院。曾在《芙蓉》、《天池》、《章回小说》、《中华诗词》、《文化月刊》等刊物发表小说,诗词40余万字,并有小说集《金狐外传》、群文集《千年情结》。几年来诗词多次获得省市奖项,2007年《哈尔滨赋》获“哈尔滨赋征文”三等奖、长篇小说《哀怨的丁香》获得“哈尔滨市第八届天鹅文艺奖”三等奖(一等奖空缺)。现在是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学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不弯的脊梁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科学与人生
9787010072708
如需购买下载《不弯的脊梁》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00 印数 6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不弯的脊梁是人民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46 的主题关于 刘达(1911~1994)-传记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