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60.0
本书主要以构造演化、温压场变化、储层演化、烃类相态演化为主线,系统研究了济阳坳陷古近系深层油气成藏要素与富集的主控因素,总结了油气富集规律,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明确了油气藏高产因素,优选了有利油气聚集区带。
第一章 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成烃成藏的控制作用
第一节 盆地结构静态模型
一、区域地质背景
二、断陷盆地的断裂样式与结构类型
第二节 盆地构造演化研究
一、主要断层活动时期分析
二、构造发育史分析
第三节 构造与油气成藏
一、构造对烃源岩的控制作用
二、构造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三、构造对生储盖组合的控制作用
四、构造对油气藏的保护和改造作用
第二章 储层地质建模与有效储层综合评价
第一节 储层静态地质模型及主控因素分析
一、储层沉积模型
二、储层成岩作用模型
三、沉积相与沉积作用演变
四、成岩环境、成岩作用及其演变
第二节 储层物性演化分析及恢复
一、测井孔隙度、渗透率的计算
二、有效储层的下限值确定
三、成岩序列约束下的储层物性恢复
四、储层物性的演化模式
第三节 有效储层的综合评价
一、有效储层综合评价方法
二、区带有利储层评价
第三章 温度、压力地质建模及古压力恢复
第一节 地层温度、压力地质模型的建立
一、地层温度地质模型
二、地层压力地质模型
第二节 古流体压力热动力学模拟与古压力恢复
一、古流体压力热动力学模拟原理
二、古流体压力热动力学模拟
三、地质时期古压力恢复
四、地层异常压力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第四章 烃类相态演化及深层资源潜力评价
第一节 烃源岩基本特征与生烃演化
一、烃源岩基本特征
二、生烃演化过程
第二节 油气藏烃类相态静态模型
一、烃类地下相态识别方法
二、典型区带油气藏烃类相态特征与成因类型
三、烃类相态演化及分布序列
四、资源潜力评价
第五章 油气成藏演化过程与油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
第一节 流体包裹体实验分析
一、有机包裹体荧光观察及GOI测定
二、流体包裹体密度分析
三、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
第二节 油气成藏期次与成藏时期
一、东营凹陷北带油气藏成藏期次与成藏时期
二、渤南洼陷油气成藏期次与成藏时期
第三节 油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
一、三元因素控藏油气成藏
二、两种油气成藏演化过程
三、油气藏分布序列
参考文献
《深层油气成藏要素与富集规律:以济阳坳陷古近系为例》以构造演化、储层演化、温压场变化、烃类相态演化为主线,在盐湖沉积储层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济阳坳陷古近系深层各相带沉积模型与成岩作用模型,对成岩序列约束下的储层物性演化分析及恢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初步形成了有效储层综合评价技术;建立了现今超压多箱叠合的压力模型并进行了过程约束下的古压力恢复,深入剖析了断陷盆地异常超压形成机制,提出欠压实作用能有效抑制压实和保护储层原生孔隙,生烃超压有利于油气排出和聚集成藏的观点,明确了超压的石油地质意义;解剖了深层原油裂解气与干酪根裂解气成因,以生烃动力学、生烃模拟实验和流体包裹体实验为基础,形成了烃类相态及成因的有效判识方法,建立了“温一相一势”三元控藏模式,结合古地温、古压力和储层物性恢复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油气富集高产的“高温高孔高势型”、“高温低孔高势型”、“中温高孔低势型”三种成藏模式,建立了一套针对济阳坳陷深层油气藏勘探的系统且行之有效的研究和预测方法。
《深层油气成藏要素与富集规律:以济阳坳陷古近系为例》紧密联系油田生产实际,在各章节均有实例分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希望对广大读者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深层油气成藏要素与富集规律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2190156 《深层油气成藏要素与富集规律》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6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深层油气成藏要素与富集规律是石油工业出版社于2012.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P618.130.2 的主题关于 油气藏形成-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