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58.0
本书是关于两周编钟音列研究的音乐专著。
内容提要(附英文)/1
绪言编钟音列研究综述
一、编钟音列研究的历时性描述/3
二、既往成果及其研究方法/6
三、既往成果的价值及整体研究的意义/11
第一章西周编钟音列分析
第一节甬钟音列的探索期与周人的数理意识/17
一、成编甬钟音列的音高与音程关系/18
二、底部音程的分歧与等分框架内的不同等份前提/32
第二节甬钟音列的定型期及其设置规范/55
一、弦长六等分制取音法的确定/55
二、晋侯稣编钟音列的释读/61
三、调音在钟与取音在弦/68
第三节早期编铸的音乐性能与音列设置的象征性/71
一、眉县杨家村编铸测音数据的三问题/72
二、形制限制与音列设置/73
第二章西周甬钟的数理渊源
第一节四声定式及其渊源/81
一、四声定式/82
二、晚商编铙测音资料的整理/84
三、晚商编铙的音列分析及推测/97
四、三套编铙的特性及产生原因/100
五、南方制式与商铙数理的二重性/104
第二节早期的感性选择对数理提炼的意义/106
一、早期的乐音选择与多声形态/107
二、早期多声与钟铙四声的差异及原因/120
三、四声八律/125
第三章钮钟的出现与正鼓音列的转制
第一节春秋早期正鼓音列的两种形态/133
一、西周晚期甬钟音列设置规律在春秋早期的延续/134
二、正鼓音列设置的转制/139
三、一弦、五弦与五声/147
第二节春秋中期正鼓音列设置的五声定式/155
一、正鼓音列设置的五声定式/155
二、郑国10件组编钟正鼓音列特点/163
第四章定式的突破与音列的接合
第一节定式的突破/175
一、五声设置的延续/175
二、正鼓音列对变声的安排/186
第二节与钮钟、甬钟相接合的编镩音列形态/206
一、4件与9、lO件的接合/206
二、8件与9件的接合/212
第三节正鼓音列的律制倾向、取音轨迹与音系特点/229
一、正鼓音列的律制倾向/230
二、正鼓音列的取音轨迹/232
三、正鼓音列的音系特点/235
第五章侧鼓音及相关问题
第一节侧鼓音的设置与五弦取音/241
一、侧鼓音位设置的多样与统一/241
二、五弦取音/253
第二节数理的传承与发展/261
一、正、侧鼓音的音系特点/262
二、音阶的完善与旋宫的发展/264
第三节关于音高偏离的分析/277
一、理论音高与音高偏离/278
二、音高偏离的分析/279
结论从编钟音列现象看钟弦关系实质/282
一、四声音列与一弦等份节点/282
二、正鼓五声与五弦等份节点/283
三、正鼓变声与音列接合/283
四、侧鼓音位的有序设置与旋宫转调的逐步实现/284
附录一中国存见乐钟一览表/287
附录二古琴正调五弦各微分弦长比例及音分数/307
附录三论文图表索引/313
附录四论文图片索引/319
参考文献/322
后记/333
本书对两周编钟音列作了系统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可闻不可见的内容,即编钟自身的音乐性能进行探讨显然是有学术意义的。其选题把握了学术动向,顺应了学术发展。论文的分析正确,可靠,合理,基础扎实。搜集资料全面,写作规范,层次清楚,逻辑性强,行文流畅。【作者简介】 孔义龙,1968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1992年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年于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音乐学系获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关注中国音乐史学、中国音乐教育学、、传统音乐学的研究,先后于音乐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2005年曾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博士论文奖,2006年曾获第四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学术论文评选博士组“杰出论文奖”。2006年入选广东省高校20062010年度“千百十工程”培养人才。2008年荣获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度“优秀科研工作者”称号。2006年12月完成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项目《钟上之乐一弦之律》。2006年9月成功申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岭南古代音乐研究》,现正在研究中。2006年11月作为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的成员,与广东省文化厅合作,共同主持《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广东卷》的普查与编纂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弦动乐悬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3935541 《弦动乐悬》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弦动乐悬是文化艺术出版社于2008.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632.59 的主题关于 编钟-音列-研究-中国-周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