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德萨故事

敖德萨故事

(苏) 巴别尔,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1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描写作者故乡、黑海海滨的港口城市敖德萨的那种奇人异事、风土人情、市井百态的短篇小说集。

书籍目录:

>>> 《今日美国》2006年度好书 :不存在的女儿到敖德萨去找巴别尔

中译本序言

敖德萨

敖德萨故事

国王

带引号的公正

哥萨克小娘子

父亲

日薄西山

此人是怎样在敖德萨起家的

养老院的末日

弗罗伊姆.格拉奇

公牛的眼睛

巴格拉特一奥格雷和他的公牛的眼睛

耶稣作的孽

我的第一笔稿费

我的鸽子窝的历史

童年.与祖母相处的日子

我的鸽子窝的历史

初恋

醒悟

在地下室里

德.葛拉索

吉.德.莫泊桑

线与色

“伊凡和玛丽娅号”

卡尔一杨克利

巴别尔相关著作书影及其他

巴别尔影集

巴别尔一生正如一部长篇史诗。他于1915年写就的短篇随笔《敖德萨》恰似其开场白,其中,二十一岁的他预言俄国文学的弥赛亚  救世主  将从阳光灿烂的敖德萨阔步走来。他以勾勒故乡的风土人情起笔,却出其不意地写就了未来创作的总纲。

敖德萨不但有五光十色的阳光,敖德萨人天生还有多面性。

生于斯、长于斯的巴别尔,他是俄国人中的犹太人,也是犹太人中第一个用俄语写作的大作家,而他文笔的优美、流丽与玄妙,又似法语。他虽然没像父亲所希望的那样成为一名小提琴手,但他文风的惊世骇俗不只靠离奇的人物和情节,尤赖于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巴别尔之所以是巴别尔,不光由于他那俄国犹太人的双重身份,更因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敖德萨人,天生一喉三声、一语双关。

那么,敖德萨之成为敖德萨,又起于何年何月?……截选自《到敖德萨去找巴别尔  中译本序言》

先有《敖德萨故事》,而后有《骑兵军》,虽然同为短篇小说集,但前者中的《国王》和《带引号的公正》分别在1921年6月和8月就已发表,而第一篇《骑兵军》故事则迟至1923年初才问世,其问相隔有一年半之久。

《骑兵军》于1926年结集出版,后虽增加了《千里马》及《吻》等篇,但迄今为止,首版的34篇小说仍被公认是一个整体;而敖德萨故事系列则从未真正完成。

1931年出版的俄文版《敖德萨故事》仅包括四篇小说:《国王》(发表于1921年)、《此人是怎样在敖德萨起家的》(发表于1923年)、《父亲》(发表于1924年)、《哥萨克小娘子》(发表1924年)。这些短篇虽然和《骑兵军》中的小说一样既相互独立又有关联,但却不如骑兵军系列那样自洽和完整。比如,在《国王》中,别尼亚。克里克与牛奶商埃赫巴乌姆的千金结婚,但在《父亲》中,克里克又娶了黑帮老头领格拉奇的闺女。而在《此人是怎样在敖德萨起家的》中,叙述者虽提及国王克里克可怕的结局,但这却没有在任何一篇敖德萨故事中出现。只在巴别尔于1927年写就的电影剧本《别尼亚.克里克》中,克里克才走向命运的终点,他参加了布尔什维克,但终被出卖并遭秘密处决。这部电影在1927年上演后即被查禁。相关的黑帮下场被写入《弗罗伊姆.格拉奇》中,但此作直至1963年才在纽约的一本俄文杂志上登载。敖德萨故事系列中的《日薄西山》原为一部话剧,曾于1927年分别在巴库和敖德萨成功上演,但同名小说直到1964年方得出版,最后一页已不可寻。

在这些史实未被澄清前,曾有很多人误以为《敖德萨故事》成书于《骑兵军》之后。还有很多人因为1931年版《敖德萨故事》中四篇小说的明快文风而忽视了其中主人公在另外几篇小说中的悲惨结局。

悲夫,巴别尔被苏联秘密警察杀害,两部完整的短篇小说集和可能的一部长篇小说至今下落不明,他的作品曾被长期封杀,后虽得以再版,但至21世纪初,他传世的作品仍被编排得支离破碎,给人面目不清、杂乱无章的感觉。

2001年,英文版《巴别尔全集》面世,本书所辑录的八篇敖德萨故事才第一次被放在一起、联成一体。但本书对现存八篇故事次序的安排和英文版《巴别尔全集》也不尽相同,简而言之,这样安排更接近巴别尔的创作意图和原初构想。

只当我们将黑帮首领克里克、格拉奇和老拉比莱伊勃等人的下场和旧敖德萨的传奇并列后,我们才终于洞悉了巴别尔构思这组小说时的良苦用心。最后一篇发表于巴别尔生前的敖德萨故事是《养老院的末日》,此作标明写于1920-1930年,可发表已迟至1932年。这也是整个系列中最艰涩难读的一篇。在这篇小说中,残暴的基层执政者的嘴脸历历如在眼前,结尾那条敖德萨老人们踏着的悲惨大道也正是敖德萨的末路……《敖德萨故事》和《骑兵军》均千锤百炼、力透纸背,可是,巴别尔却称自己的真正遗产是童年故事系列。

他的第一篇童年故事是《童年.与祖母相处的日子》,此作标明写于1915年,但直到1965年才第一次出版。而童年故事系列的真正开篇  《我的鸽子窝的历史》和《初恋》则发表于1925年,并注明献给高尔基。巴别尔曾在书信中提及,这些以第一人称写就的小说并非自传,只求精神的真实。相关的篇章还有《在地下室》和《醒悟》,均发表于1931年,并注明属于《我的鸽子窝的历史》系列。发表于1937年的《德.葛拉索》也可归入这组小说,实际上是此系列的总结。

另外一组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包括《吉.德.莫泊桑》(发表于1932年)、《线与色》(发表于1923年)、《路》(发表于1932年)和《“伊凡和玛丽娅号”》(发表于1932年),均源自他亲身经历  巴别尔于1918年曾为高尔基主办的《新生活报》撰写新闻速写,激烈反对暴力革命。在1918年初的寒冬,他只身一人从敖德萨冒死潜入彼得格勒投奔布尔什维克新成立的肃反委员会:契卡。随后又投身抗击尤登尼奇的北方军,并曾参与组织了远赴乌克兰的征粮队。《线与色》还有副标题:一件真事。可是,这组小说也不总是纪实,比如,他1916年在圣彼得堡时并非如《吉.德.莫泊桑》所描写的那样没有身份证,他正式的居住证还保留在沙俄的旧档案中。

这些故事留存的是一个热爱文学的犹太青年最终加入布尔什维克革命的真实的心历路程,再后来的经历就被写进《骑兵军》和他1920年的军旅日记中。

还有一篇《卡尔.杨克利》,也可列入此类,它发表于1931年,虽以敖德萨为故事背景,却没有《敖德萨故事》中的黑帮人物。它以第一人称叙述,但叙述者却不是故事的主人公。真正的主角是被偷施割礼的犹太婴孩卡尔.杨克利,人们为争夺他发生了激烈的纠纷。这篇小说仿佛也是巴别尔童年故事系列的结尾  新一代犹太人又在敖德萨诞生了,还要在敖德萨长大成人,但他的命运是叙述者在篇末所期望的吗?另外三篇小说则不属于上述的任何一组,这包括《巴格拉特一奥格雷和他的公牛的眼睛》、《耶稣作的孽》以及《我的第一笔稿费》。

《巴格拉特一奥格雷和他的公牛的眼睛》发表于1923年,它和骑兵军系列及部分敖德萨故事同时问世,但其文风和立意却和两者截然不同。其中的场景和人物都充满异国情调,只有暴力的主题以及篇末的顿悟让人想起《骑兵军》和《敖德萨故事》的某些篇章。

《耶稣作的孽》虽刊载于1921年8月,但应该是在同期发表的敖德萨故事之前很久创作的。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巴别尔从少年时代起就筹划的那部肖洛姆.阿莱赫姆式的故事集的一篇。类似的小故事,巴别尔只完成了两篇,一篇是本书未收入的《沙博斯.纳赫穆》,其中的赫尔撒正是肖洛姆.阿莱赫姆式的犹太人物,他鬼头鬼脑、贫嘴薄舌,但却善于用智慧对付暴力,化险为夷。另一篇就是大逆不道的《耶稣作的孽》,这里的耶稣实际上不是什么救世主,而不过是肖洛姆.阿莱赫姆笔下一个自作聪明、迂腐软弱的犹太青年,让人立即想起肖洛姆.阿莱赫姆的《永生》中那个年轻主人公,他积德行善、以求永生,却险些被冤枉成杀人犯而丧命。

《我的第一笔稿费》有不同的版本存世,显然修改的时间也很漫长,而且直至1963年才在纽约发表,它虽以第一人称写就,但并非根据亲历。

巴别尔曾说这是他根据一个道听途说的故事改编并逐步扩展而成的。虽然如此,其中主人公的乐于杜撰、惯于自嘲以及富于温情则又不得不让人想起巴别尔童年故事中那个爱编瞎话的犹太小学究。

总之,本书将这些题材、体裁、写作时期及出版年代各不相同的小说汇编成集,然后按照相关内容重新分为三组,实际上包容了《骑兵军》之外的全部巴别尔力作。

本书是戴骢先生根据巴别尔遗孀佩罗什科娃编辑的1990年俄文版《巴别尔全集》翻译的,书中凡加“原编者注”的注释均出自这个版本,凡未加注明的注释皆出自戴骢先生本人。而加“编者注”的注释则出自巴别尔长女娜塔丽娅编辑的2001年英文版《巴别尔全集》,由笔者翻译,其中还有部分注释为笔者所加,就不再另行注明。

王天兵2006年11月15日

内容摘要:

  继《骑兵军》、《巴别尔马背日记》之后,“俄罗斯沉默派大师”巴别尔又一部传世力作。这是一部描写作者故乡、19世纪中叶俄罗斯黑海海滨著名港口城市敖德萨的种种奇人异事、风土人情、市井百态的短篇故事集,展现了敖德萨犹太黑帮男欢女爱,朝代更替的传奇。  人民文学出版社继成功编辑出版俄罗斯文学大师伊萨克.巴别尔的两部小说后,又隆重推出了他的《敖德萨故事(插图本)》。这个故事系列创作于1921 1923年,讲述的是敖德萨犹太人的男欢女爱、时代传奇。当年该书一发表即引起轰动,被巴乌斯托夫斯基盛赞“一位俄语的魔术师诞生了”。中美等国家的俄罗斯文学专家仔细分析、高度评价了巴别尔的作品。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敖德萨故事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20059249
如需购买下载《敖德萨故事》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敖德萨故事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512.45 的主题关于 短篇小说-作品集-苏联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