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危不助犯罪化的边缘性审视

见危不助犯罪化的边缘性审视

叶慧娟,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见危不助犯罪化,作者除了采用规范的研究方法以外,还大量采用了历史学、伦理学、社会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首先从见危不助的概念谈起;其次介绍了见危不助罪的相关立法及其犯罪化的争议;再次从道德与法律,社会与规范方面分别对见危不助犯罪化进行研究;最后是对刑法框架下及特殊情形下见危不助犯罪化的思考。正文由绪论和七个章节组成。

书籍目录:

绪论

一、研究对象的框定一个简要的切入

二、研究内容的阐释对本书立场的几点说明

三、相关理论前提简要的回顾与梳理

四、本书研究框架与方法刑法边缘的思索

第一章见危不助概念解析

一、见危不助主体范围的划定

二、见危不助的行为指向“危”

三、见危不助与见义勇为对上一部分的补充说明

四、见危不助的类型划分

第二章见危不助罪相关立法及其犯罪化的争议

一、中外关于见危不助罪的立法情况简介与分析

二、立法应当何去何从关于见危不助犯罪化的争议

第三章道德与法律关系视野中的见危不助犯罪化探析

一、道德:不可定义的存在

二、行为规范道德与法律关系的单维考察

三、刑法视野中的道德解读

四、见危不助的道德归属及其犯罪化

第四章见危不助犯罪化的社会与规范基础研究(一)

一、见危不助犯罪化制约因素之一:社会因素

二、见危不助犯罪化制约因素之二:心理机制

三、刑事社会政策与见危不助犯罪化

四、结语

第五章见危不助犯罪化的社会与规范基础研究(二)

一、社会连带思想与见危不助规制方式的法律选择

二、见义勇为与法律规范见危不助的反面切入

三、刑法谦抑观念下对见危不助犯罪化的进一步断想

第六章刑法框架下见危不助犯罪化的具体考量

一、见危不助犯罪化的法益判断

二、见危不助刑事立法与风险转嫁

三、见危不助刑事立法在司法上的可能后果

四、见危不助刑事立法与公民守法

第七章关于见危不助犯罪化的限定性思考

一、特殊情形下的见危不助及其法律适用解析

二、前述刑法适用根据缺失或不当的原因分析

三、特定主体见危不助犯罪化的立法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国外有关见危不助罪的立法规定(补充)

写在后面的话

内容摘要:

  见危不助犯罪化问题是一个纯正的刑法问题。但是,考量诸多影响其犯罪化的前置性因素时,与其说它是一个刑法上的问题,毋宁说它是一个位于刑法边缘的问题。因此,本书除了采用规范的研究方法以外,还大量采用了历史学、伦理学、社会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其中包含了横向与纵向的比较、理论与实证的分析。作者就见危不助是否当犯罪化的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尝试性的、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见危不助犯罪化虽在诸多欧洲人陆国家巳足不争的事实,但在当今中国,仍是一个备受争议、值得研究的问题。它既涉及对法律强制实施道德的范围划定,又涉及特定社会背景制约之下的社会情势的考量规范方式的选择。本书作者就见危不助是否当犯罪化的问题,从对道德与法律的审视、中国社会现实的剖析、多元化非刑法舰制措施的考量、“刑事一体化”立场上立法对司法和守法的兼顾可能以及四类特殊主体见危不助行为犯罪化的限定性思考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尝试性的、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作者简介】  叶慧娟,女,1976自年生,汉族,中共党员,河南宝丰人,刑法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2006午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得刑法学博士学位。曾往《占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网络法律评论》、《法学杂志》等图内核心/知铝期刊上发表《社区矫正立法化研究》、《网络越轨行为犯罪化的正当性探讨》、《网络犯罪追诉时效问题探析》、《心理机制制约下的见危不助犯罪化探析》等多篇论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见危不助犯罪化的边缘性审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北大刑法博士文丛
9787811099546
如需购买下载《见危不助犯罪化的边缘性审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见危不助犯罪化的边缘性审视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于2007.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14.04 的主题关于 刑事犯罪-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