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巴蜀书社
年代:2006
定价:50.0
作者用纪实的语言真实的展示了潘文华将军叱咤风云的戎马生涯,再现了潘文华将军所经历的那段纷纭复杂的历史。
二峨山下苦孩子成都药铺学徒工
军体助教“潘鹞子”陆军学堂反清斗士
远征雪域高原西藏响应辛亥武昌起义
归国途中奇遇巨蟒邂逅村姑
内江血战力挽狂澜退寄陕南投奔刘湘
“一、二军”之战百折不挠东山再起封植威将军
任讨贼联军右翼总指挥奋力驱逐黔军袁祖铭
两次下川东战役助二刘鼎立四川
重庆督办与首任重庆市长
“二刘大战”金戈铁马荣、威逐鹿决战老君台
任四川“剿匪”预备军总指挥拒阻红军西进于通江地区
担任南岸“剿匪”总指挥阻止中央红军北渡长江
担任南路“剿匪”总指挥拦截红四方面军东进成都平原
慷慨悲歌:胜则生,败则死誓师擎旗:为国干城
指挥保卫南京前哨战打响出川抗战第一枪
抗日前线痛失川军主帅
悼主帅独怆然而涕下危难中受命甫系当家人
继承“甫系”重绾军符团结刘、邓稳定川康
策动川军七师长通电驱逐王缵绪
创办文华中学教化家乡子弟
情怀家乡父老带兵修通成仁路
巴山警备司令携手中共地下党
司令部里的红色电台
铁血将军牵红线飞虎队员娶新娘
安排进步人士主办《华西日报》和《华西晚报》
侍从室里的中共上校参谋
民主将军被迫辞去《华西日报》董事长
与中共领导人的亲密交往
拒绝助杨翦刘背上政治包袱
协助陈诚整军谋划重膺新命
出任川黔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确定对外交往和内部施政策略
剿匪安民造福百姓巧妙周旋掩护中共
整军缩编甫系内讧累及旧恩苦撑危局
出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整编二三五师嫡系部队
疗疾重庆韬光养晦
秘密召见两儿子面授机宜交重任
调兵遣将掌控部队
中共特使捎来密信秘密酝酿起义事宜
摆脱蒋帮特务监视未雨绸缪潜离重庆
潘、刘、邓三巨头风云聚会芙蓉城
同蒋介石斗智斗勇潘、刘、邓悄然出成都
伟大抉策通电起义
有功于人民不朽千秋
附录一潘文华将军年谱
清末民初时期
军阀防区制时期(军阀混战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附录二潘文华将军起义部队军官名单附录三刘、邓、潘三将军《告川康民众书》
附录四潘文华将军之二弟
民族资本家潘昌猷传略
附录五潘文华将军之长子
潘清洲少将介绍
附录六潘文华将军之次子
潘凌宇介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潘文华将军是一位传奇式人物。他1886年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龙泉山脉二峨山下一贫苦塾师人家。六岁丧母,继后父亲又被疾病夺去了生命。
年仅十四岁的潘文华为了生存背井离乡,只身来到省城成都,先当学徒,尔后从军。他以一种超人的吃苦精神,练就一身硬功夫,枪法剑术,擒拿格斗,上房越脊,都在全协名列前茅,人称“潘鹞子”。不久,被推荐免试进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刘湘、杨森、唐式遵、王缵绪等同窗共学。
1909年,川边巴塘发生叛乱。潘文华随军入藏,任副排长,在巴塘一带作战,生擒头人哈巴龙,升为排长,继任连长。1911年,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西藏,他与郭元珍等同盟会员率部起义。失败后,回川在川军第三师任营长、团长、旅长。后又追随四川陆军总司令刘湘,任第二军第二旅旅长、第四师师长。1927年,他随刘湘响应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第二军被改为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军。以后的川军混战中,他几乎无役不从,在有名的“下川东之战”、“二刘大战”中,为刘湘打败对手杨森、刘文辉立下了汗马功劳。
抗战爆发后,潘文华毅然率部出川抗日,任第二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二十三军军长。在著名的广德、泗安战役中,他亲临前线指挥,给不可一世的日军以沉重打击。周恩来曾评价:“广泗一战,举世震惊。”潘文华曾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从1927年至1935年,兼重庆首任市长八年。他修马路,建电厂、水厂、钢铁厂,开办重庆大学,收回王家沱日本租界,大力进行市政建设,为重庆人民办了不少好事。
潘文华将军虽然长期在旧军队任职,却不断接受新思想。早在1908年就与同乡唐式遵等在军校参加了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抗战爆发后,长期与延安保持着联系,并多次与中共高层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会晤,直接同中共中央建立了声气相通的统战关系。
潘文华将军是一位审时度势、深明大义之人。1949年12月9日,在彭县率部起义,避免了一场大的战役,促成了川康和平解放。1950年6月,毛泽东主席任命潘文华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潘文华将军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在长达二十余年的四川内战中,他纵横巴蜀,身经百战,名噪西南。但连年的军阀混战,也给老百姓带来了灾难。
在潘文华将军身上,仁寿人的性格体现得十分充分,可以说是仁寿人性格的缩影。他特别能吃苦,意志坚强;敢于离开故土闯天下,创事业;讲仁讲义,情系家乡,无论走到哪里,官做多大,都没有忘记“我是一个仁寿人”。潘文华将军为他的家乡仁寿做了不少好事,修成仁公路、办文华中学、赈灾济民、批条子减壮丁等义举,家乡人民都永远不会忘记。
潘文华将军的一生非同凡响,理当流芳后世,在他诞辰120周年之际,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1周年的日子,为其立传,以昭示来者,这是一件幸事。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尊重客观史实,反映时代主流,运用纪实的语言真实地展示了潘文华将军叱咤风云的戎马生涯,再现了潘文华将军所经历的那段纷纭复杂的历史。
读此书,犹晤前贤,定会启迪后生。
中共仁寿县委书记钟建初2006年4月13日
潘文华将军作为四川民国史上著名的军政首脑人物之一,他经历了清末民初时期、防区制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充满传奇的一生见证了四川民国史上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个人的成长史、奋斗史就是四川民国史的一个缩影。由于历史的原因,潘文华将军诸多事迹曾鲜为人知。加之潘文华将军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便过早去世,又经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潘家保存的大量图文资料被查抄焚毁,所以当真正动起笔来要写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的传记的时候,还是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史料匮乏,显得捉襟见肘,一度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好在事在人为,天道酬勤。
早在2004年春节,随七爸潘清麒、六哥王宇坤(潘锡煜)、八哥潘锡仁等潘家几十人,自驾车顶风冒雪前往川北阆中,凭吊潘文华将军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司令部遗迹;走访潘文华将军战斗生活了多年的司令部旧址。又费尽周折,在嘉陵江畔华光楼下的古街老宅里访到了90高龄的张大爷,听他老人家津津有味地摆起了潘将军在这里指挥构筑大巴山防线的不少趣闻轶事,只见他无不自豪地说,是潘将军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率部来这里构筑大巴山防御设施,阻挡日军从川陕路入川,以防止日寇效仿三国时魏国大将军邓艾偷渡阳平关入蜀那样偷袭古蜀道,侵入四川腹地。听着先辈留下的故事和传说,抚今追昔,往事如烟,心中不胜感怀。
2005年春节,潘家一行几十人,又再行川北,沿石牛古道过剑门,走昭华,达广元,观川陕公路险隘老虎嘴,跨三国时的连云古栈道。真实感受到了先辈在面临亡国亡种之际,受命危难,肩负在此崇山峻岭、雄关要地构设大巴山防御设施的神圣使命,其意义何等重大!两次川北古蜀道之行,重温先辈抗日之伟业,保川康大后方基地之艰辛,不知不觉开始萌生了动笔撰写《抗日爱国名将潘文华将军传》的念头。这涌动的念头使自己脑海中时常浮现潘将军留下的那些传奇、那些悲壮、那些豪迈和那些荣光!这件冲动和激情长久难以释怀。
倘若摒弃个人的情愫,以一个地方史志学者的眼光来审视这位曾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历史人物,确实可评可说、可歌可颂之处多矣。于是自2005年春天起,便开始谋篇布局,规划写作框架,安排写作进度。同时,确定写作基点和原则,即秉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科学态度,以白描的手法,努力让史实成为全书的基本元素,让历史告诉人们,逼真地再现一个北京政府植威将军和国民政府陆军二级上将的风采。
写作指导思想确定后,便着手从浩瀚的文献史料中广泛搜集、挖掘、整理有关潘文华将军的历史资料。自己工作之余,先后查阅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军区以及成都市的党史、军史、地方史资料文献100余种,综合归纳、分类整理各种图文资料80余万字。还多次前往省、市方志馆和省档案馆查览史料,甚至还查阅了没有完全对外开放的西南军政委员会的档案材料,获得了诸多原始珍贵材料。与此同时,还想方设法采集到了曾追随潘文华将军的原部属留下的许多口碑及文字史料,诸如原二十三军一四四师参谋长林华钧、原五十六军参谋长杨续云、原川黔湘鄂边区绥靖公署参谋长郭造勋、原郭勋祺旅参谋长胡秉璋、原成都市市长乔诚、原潘将军侍从室中共上校参谋田一平、原少将副官处长夏骑风、原警卫副官秦绍成、原侍从室秘书赵星洲等,他们留下的不少“三亲”材料,丰富了传记所需的内容。在编采资料的过程中,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八哥潘锡仁还鼎力相助,提供了自己多年收集保存的文献资料。
到8月中旬,传记初稿即将完成时,迎来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伟大日子,党和政府再次高度评价潘文华将军在抗日战争中建立的卓越功勋。2005年8月15日,《成都日报》也在头版刊登了潘文华将军当年指挥保卫南京前哨战 广德、泗安战役的战地老照片。六哥王宇坤(潘锡煜)又于9月3日光荣地出席北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大会”,并获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勋章。
9月初,潘文华将军的家乡仁寿县委、县政府决定修缮位于文宫场蒋家湾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潘文华将军故居,准备在这座始建于民国五年的潘家老宅里设立抗日爱国名将潘文华将军事迹陈列室。同时仁寿县委、县政府还邀请潘家后人回仁寿老家座谈、交换维修故居意见,并决定将正式出版发行《抗日爱国名将潘文华将军传》,还将《抗日爱国名将潘文华将军传》列为仁寿县2006年的文化建设工程。潘文华将军家乡的父母官中共仁寿县委书记钟建初又欣然拨冗作序。接着彭州市委、市政府又决定在龙兴寺设立刘、邓、潘三将军起义陈列室,彭州市委统战部领导专程在成都与潘文华将军后人商讨相关事宜,并征集图文资料。这些令人鼓舞的活动和举措,激励和鞭策着自己不得不挑灯夜战,秉笔勤耕,加快写作进程。
到11月底,《抗日爱国名将潘文华将军传》三稿终于杀青,自己又赶回成都,先后与五爸潘凌宇(潘清洋)、五婶金萃良、七爸潘清麒、六哥王宇坤(潘锡煜)、八哥潘锡仁、幺姐潘锡晓以及大表哥史正林等潘家几十人座谈、交流、研讨,听取意见,最后补充核实有关史实。
又经修改完善,12月中旬《抗日爱国名将潘文华将军传》第四稿文字稿和电子稿初步完成。全书除序言、前言、附录和后记外,共由四十三章内容有机构成,各章又可相对独立成篇,采用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法。全书30余万字,收录珍贵老照片300余幅,客观真实、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潘文华将军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2005年12月底,《抗日爱国名将潘文华将军传》书稿送仁寿县文体局。2006年4月26日,仁寿县文体局始将书稿交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不久,四川省新闻出版局以川新出图函[2006]017号文将《抗日爱国名将潘文华将军传》书稿报请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省委统战部庚即组织力量对书稿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审读。2006年8月16日,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致函四川省新闻出版局:“认为该书并无严重违背统战政策的内容,对本书主人公的历史功过,以及如何在党的感召下投向人民怀抱,叙述和评价总体上是客观的。”同时,对书稿中的一些提法和内容建议作些适当修改。自己又对省委统战部提出的修改建议逐条疏理,认真校实并修改。9月3日,将修改后的书稿带回成都,再次同六哥王宇坤、八哥潘锡仁等潘将军后人研讨交流,增补和校正史实,均认为《抗日爱国名将潘文华将军传》赞美了共产党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全面客观地再现了潘文华将军风云跌宕的一生。
在默默笔耕的一年多时光中,得到了不少亲朋好友的热情鼓励。家中夫人王彬、长子潘帅又给予了坚定的支持和关爱,这些都增强了自己写作的信心和力量。
在写作过程中,还借鉴和参考了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军区以及成都市的党史、军史、文史、地方志等研究成果。本书的出版发行又得到了潘文华将军家乡仁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仁寿县文体局局长吴秉成的具体帮助,得到了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社长段志洪博士以及本书责任编辑、巴蜀书社副社长林建副编审的倾力指导,在此,特一并表示诚挚谢意!由于工作条件之局限,史料搜集之困难,时间之仓促,加之水平有限,难免尚存疏漏之处,恳请读者见教。
潘夕潮二00六年九月于成都新津
潘文华将军的一生非同凡响,理当流芳后世,在他诞辰120周年之际,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1周年的日子,为其立传,以昭示来者,这是一件幸事。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尊重客观史实,反映时代主流,运用纪实的语言真实地展示了潘文华将军叱咤风云的戎马生涯,再现了潘文华将军所经历的那段纷纭复杂的历史。
本书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尊重客观史实,反映时代主流,运用纪实的语言真实地展示了潘文华将军叱咤风云的戎马生涯,再现了潘文华将军所经历的那段纷纭复杂的历史。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抗日爱国名将潘文华将军传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6599617 《抗日爱国名将潘文华将军传》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成都 | 出版单位 | 巴蜀书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