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18.0
本书探讨了咏史怀古诗的发展源流,并重点就唐代怀古诗进行了详细研讨,材料丰富,观点鲜明,史论结合,有独到之处。
序
上编咏史怀古诗纵论
第一章咏史怀古诗的主要体式
第一节传体咏史诗
第二节比体咏史诗
第三节“赞体”、“论体”咏史诗
第四节怀古诗的含义
第五节怀古诗与咏史诗的联系
第二章先唐咏史怀古诗概述
第一节《诗经》、《楚辞》的咏古诗
第二节汉代的咏古诗
第三节魏晋的咏古诗
第四节南北朝的咏古诗
第三章初唐的咏史怀古诗
第一节唐太宗时期的咏史怀古诗
第二节武后、中宗时期的咏史怀古诗
第三节陈子昂的咏史怀古诗
第四章盛唐的咏史怀古诗
第一节朝廷重臣“二张”的咏史怀古诗
第二节田园诗人的咏史怀古诗
第三节边塞诗人的咏史怀古诗
第四节李白的咏史怀古诗
第五节杜甫的咏史怀古诗
第五章中唐的咏史怀古诗
第一节大历前后的咏史怀古诗
第二节韩、柳及贞元、元和、长庆时期的咏史怀古诗
第三节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
第四节白居易的咏史怀古诗
第六章晚唐的咏史怀古诗
第一节黄昏衰世中咏史怀古诗的全面勃兴和咏史专集的出现
第二节许浑、杜牧和李商隐的咏史怀古诗
第三节晚唐其他诗人的咏史怀古诗
第七章咏史怀古诗的表现技巧
第一节“诗”、“史”的界限及其相融
第二节咏史怀古诗的时空表现
第三节咏史怀古诗的情景组合
第四节咏史怀古诗的“言志”与“议论”
第五节咏史怀古诗的修辞运用
第六节咏史怀古诗的结构及构思特色
第七节咏史怀古诗的辩证法探析
下编咏史怀古诗等专题论文
论唐代咏隐士诗的思想性
寓兴亡之叹托奇丽之辞唐人咏吴越史事诗作概评
继承拓展创新评唐代的咏王昭君诗
陶潜李白诗歌的一个文化情结
唐代诗人的屈子情结
历代咏“三良”诗文评述
许浑咏史怀古诗得失探
试论谢灵运和李白山水诗的文化性格兼论李对谢诗的借鉴和超越
试论诗学中的翻案问题
后记
本书首先探析了咏史怀古诗的发展源流,力求显示出自《诗经》、《楚辞》以来中国文人心目中自觉形成的历史意识,并把这一时期确定为咏史怀古诗的滥觞期。对于汉代和魏晋南北朝的咏古诗,重点突出左思“寄情出处、托之史事”的“变”的特征。对曹植、阮籍、鲍照、陶渊明等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上的创作特点及其成就,也有较为准确的定位、分析和评价。在论述过程中,本书尤其注意揭示咏史怀古诗从开始的寄生于史料,到逐步游离于史料,再到把史料变成情志寄托的工具这一演化的轨迹,突出了咏史怀古诗由史学附庸走向诗学本体、最终回归到诗心的重要历程。本书的下编,挑选并汇编了作者的一部分专题论文。这些论文选题比较集中,论述有所侧重,行文流畅,征引繁富,观点稳妥,不乏新意。对前部分的纵线论述,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唐代咏诗怀古诗论稿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60948416 《唐代咏诗怀古诗论稿》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武汉 | 出版单位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