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研究史论

《文心雕龙》研究史论

李平, 等著

出版社:黄山书社

年代:2009

定价:48.0

书籍简介:

本书以明清及20世纪《文心雕龙》研究中的重大成果为主要研究对象,先就《文心雕龙》研究的整体状况作一宏观概述,然后对其中重要的“龙学”家和重大的“龙学”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个案分析和研究,以人为纲、以论为主,论述古代大家杨慎、曹学佺、钟惺及纪昀的《文心雕龙》批点与评点;并对近现代学者黄侃、范文澜、杨明照、王利器、王元化、詹锳、牟世金、王更生、户田浩晓、祖保泉等关于《文心雕龙》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后附祖保泉教授所作的现当代《文心雕龙》五学人(黄侃、杨明照、刘永济、王利器、潘重规)年表。

书籍目录:

绪论《文心雕龙》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一、“龙学”开创期的研究状况

二、“龙学”发展期的研究状况

三、“龙学”繁盛期的研究状况

四、“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第一章论杨、曹、钟的《文心雕龙》批点

一、杨、曹、钟《文心雕龙》批点的共性

二、杨、曹、钟《文心雕龙》批点的个性

第二章论纪昀的《文心雕龙》评点

一、“纪评”写于遇赦归京之初

二、“纪评”概说

三、“纪评”提出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三章论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

一、《文心雕龙札记》的成书及版本

二、《文心雕龙札记》的思想与内容

三、《文心雕龙札记》的地位和价值

第四章论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

一、《文心雕龙注》的字句校勘

二、《文心雕龙注》的典故引证

三、《文心雕龙注》的词语释义

四、《文心雕龙注》的材料迄录

五、《文心雕龙注》的理论研究

第五章论杨明照的《文心雕龙校注》

一、《文心雕龙校注》四书的版本变迁

二、《文心雕龙校注》对自身不足的修订

三、《文心雕龙校注》对前人缺漏的补正

四、《文心雕龙校注》对“龙学”材料的搜求

五、其他“龙学”问题研究

第六章论王利器的《文心雕龙校证》

一、《文心雕龙校证》堪当校勘范例

二、《文心雕龙校证》洵为可靠读本

三、《文心雕龙校证》可以还原别本

四、王利器“范注”订补考辨

第七章论王元化的《文心雕龙》研究

一、王元化《文心雕龙》研究的六部著作

二、《文心雕龙创作论》“八说释义”探微

三、《文心雕龙讲疏》对《文心雕龙创作论》所做减法之启示

第八章论詹镆的《文心雕龙》研究

一、《文心雕龙》版本叙录的特点与价值

二、《文心雕龙》字句校注的性质与特点

三、《文心雕龙》风格学的建立

四、《文心雕龙.隐秀》篇补文之真伪问题

第九章论牟世金的《文心雕龙》研究

一、《文心雕龙》字句的校注译释

二、《文心雕龙》作者的身世考订

三、《文心雕龙》义理的探求研讨

四、《文心雕龙》研究的历史考察

第十章论王更生的《文心雕龙》研究

一、教学与研究相长

二、校注与释译并行

三、微观与宏观互融

四、资料与理论俱重

五、普及与提高兼顾

六、问题与不足摭谈

第十一章论户田浩晓的《文心雕龙研究》

一、不断补订,在“龙学”领域做“窄而深”的研究

二、长于考证,在版本研究与义理阐释上旁征博引

三、罗列排比,重视比较研究的方法

第十二章论祖保泉的《文心雕龙》研究

一、“龙学”研究渊源有自

二、《文心雕龙解说》略评

附录一现当代《文心雕龙》五学人年表

一、黄侃年表

二、杨明照年表

三、刘永济年表

四、新编《王利器年表》

五、潘重规年表

附录二本书主要引用书目名称全简对照表

后记

内容摘要: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体系完整、结构严密、富有卓识的专著  这部著作,凡十卷五十篇,可以清楚地分为四大部分,一、总论;二、文体论;三、创作论;四、鉴赏论,而以自编性的序志一篇作为第五十篇,总结全书。  在这个意义上,文心雕龙这样的著作又是后无继响的。今天我们批判地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理论遗产,自然应该对这部著作加以认真的研究。【作者简介】  李平,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学语文》杂志主编,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论和中国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化概论》(主编)、《中国文化散论》、《文心雕龙综论》、《道教文化》(合著)、《梁启超传》(合著)等。曾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文心雕龙》研究史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46108407
《《文心雕龙》研究史论》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合肥出版单位黄山书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2000

书籍信息归属:

《文心雕龙》研究史论是黄山书社于2009.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2 的主题关于 文心雕龙-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中国-南朝时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