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

史瑞玲, 注译

出版社:崇文书局

年代:2006

定价:16.0

书籍简介:

《三国志》是记载三国形成至西晋统一的一部史书。主要记载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兴亡。本书是从陈寿编撰的《三国志》中选编的出部分篇目。以此帮助后人认识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书籍目录:

武帝纪(节选)

刘备传(节选)

孙权传(节选)

董卓传(节选)

荀或传(节选)

诸葛亮传(节选)

周瑜传(节选)

张辽传(节选)

关羽传(节选)

张飞传(节选)

钟会传(节选)

华佗传(节选)《三国志》是记载从三国形成至西晋统一的一部史书,其中主要记载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包括《魏书》三十卷,《吴书》二十卷,《蜀书》十五卷,共计六十五卷。

作者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郡安汉(今四川南充)人,早年师从同郡著名学者谯周,曾在蜀汉担任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因不肯屈事宦官黄浩等人而屡遭贬黜。蜀汉灭亡之后,因得到张华和杜预的赏识推荐,先后出任晋朝的佐著作郎、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

陈寿编撰《三国志》之前,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官修的有王忱《魏书》和韦昭《吴书》,私修的有鱼豢的《魏略》,这三部书为陈寿编撰《魏书》、《吴书》提供了基本材料。蜀汉虽没有官修史书,但因陈寿是蜀人,且是史学家谯周的弟子,早在担任蜀汉观阁令史期间就曾编辑过《诸葛亮集》,写过《益都耆旧传》,注意搜集乡邦文献,这为他后来写作《蜀书》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国志》三书宋代以后才开始合刻为一书。自问世以来,颇受赞誉,裴松之称为“近世之嘉史”,《晋书》则称赞陈寿“有良史之才”。

《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是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它继承了《史记》和《汉书》的编撰体例,同时又有所创新,既是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也是一部纪传体的国别史。

《三国志》三书分立,以曹魏为正统,同时兼顾吴、蜀两个割据政权,这本身就体现了陈寿实事求是的著史态度。陈寿在状写和评价历史人物时,也继承了古代史家的优秀传统,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叙事客观,立论公允。他对资料的取舍剪辑比较严谨,文笔简洁流畅,甚得史家之法。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陈寿编撰《三国志》时在西晋初年,所依据的原始文献资料毕竟有限。陈寿以后,随着新发现史料的逐渐增多,人们感到有必要用新发现的史料来补充陈寿原书。于是,到了南朝刘宋时期,便有裴松之出来为《三国志》作注。他的注文旁征博引,在事实的考订和增补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因此,我们在读陈寿原著时,也应该读一读裴松之的注文。

本书选篇所依据的主要标准如下:第一,对三国形势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和重要影响的人物传记,通过这些人物传记,有助于认识三国历史的概貌。第二,魏蜀吴三国以及各国不同层面的历史人物皆有所兼顾,以求能够比较全面地展示历史风貌。第三,叙事生动、文笔优美、可读性较强的篇目;第四,在小说和戏剧中经常出现的历史人物,是国人最感兴趣的,读这些人物传记,有助于认识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翻译过程中,力求“信、达、雅”,然而限于才力,可能同这个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祈望读者指正。

内容摘要:

  《三国志》是记载从三国形成至西晋统一的一部史书,其中主要记载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包括《魏书》三十卷,《吴书》二十卷,《蜀书》十五卷,共计六十五卷。本书选编了其中对三国形势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和重要影响的人物传记,通过这些人物传记,有助于认识三国历史的概貌。全书叙事生动、文笔优美、可读性较强。
  陈寿《三国志》与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及范晔《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三国志》历经十年才完成全书上下六十五卷。陈寿也创新了纪传体史书的新形式,为魏、蜀、吴三国各写、书。陈寿以[三国]瞻名书,即表现了三国鼎立的历史事实。采用三国并叙的方法。各书虽纪、传名目有异,但蜀、吴诸主传皆与纪基本相同,而这种编蔡体例颇能反映三国历史的实况。陈寿开创的这种三国并书的先例,对后世影响甚大。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三国志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华国粹经典文库
9787540310813
如需购买下载《三国志》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武汉出版单位崇文书局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10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三国志是崇文书局于2006.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36.042 的主题关于 中国-古代史-三国时代-纪传体 ,三国志-注释 ,三国志-译文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