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回忆录

陈嘉庚回忆录

陈嘉庚,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50.0

书籍简介:

本书原为纪念华侨参加抗敌而作,其初衷乃欲“使海内外同胞知南侨对抗战之努力,以及对祖国战时经济之关系”;究其内容,不仅备述华侨抗战时“如何辛苦募捐,同仇敌忾,抵制敌货,严惩奸商,牺牲苦干”,且以大量篇幅详载陈氏抗战后考察内地的亲历亲闻,揭示抗战前后方的真实情形,故此回忆录不仅为华侨支持抗战之信史,也是内地抗战的实录;究其形式,作者采用近代笔记小说的体例,语言洗练,言简意尽,是为独树一帜且不可多得的佳作。

书籍目录:

弁言

第一篇南侨回忆录

一印赠《验方新编》

二登报征求良方

三世界书局代印医书

四自印医书未遂

五与满清脱离

六闽省光复与南洋华侨

七创办集美小学校

八县立小学校之腐化

九闽垣师范学校

一○填池为校址

一一筹赈天津水灾

一二创办集美师范及中学

一三师范生按县分配

一四集校第一次更动

一五集校第二次更动

一六师范中学师资之困难

一七集校第三次更动

一八集校安定

一九添办水产航海学校

二○添办农林学校

二一添办女师范幼稚师范及商科

二二补助小学校

二三反对厦门开彩票

二四倡办厦门大学

二五演武场校址之经营

二六厦大假集美开幕

二七厦大校长更动

二八厦大第一次募捐无效

二九厦大第二次募捐无效

三○厦大第三次募捐无效

三一募捐理想之失败

三二集美厦大之支持

三三厦大献与政府

三四参加捐办星洲大学

三五英政府自办星洲大学

三六南侨中学校之兴设

三七南洋各属之华侨教育

三八南洋教育之弊端

三九济案筹赈会

四○胶款诉讼案

四一公时纪念像

四二鸦片与黑奴

四三马来亚稻田与华侨

四四伍朝枢遇刺

四五国旗之意义

四六决定拥护中央

四七新加坡华侨中学新校舍之建筑

四八许案与叶渊

四九许案之结局

五○广西与华侨

五一改良华侨丧仪

五二“九.一八”与南洋之抵制日货

五三闽南水灾捐

五四闽省禁止师范学校

五五闽建设厅才难

五六汪精卫小孩弄火

五七对王正廷之劝告

五八满清衣冠之遗留

五九妇女服装应改善

六○跳舞营业之毒害

六一南侨救乡运动第一次

六二救乡运动第二次

六三救乡运动第三次

六四救乡运动失败之原因

六五助款兴集校

六六回国就学须注意

六七反对西南异动

六八购机寿蒋会

六九“七.七”抗战侨民大会

七○新加坡筹赈会成立

七一闽侨宜多捐

七二侨生与祖国

七三马来亚筹赈会议

七四虚荣终失败

七五劝募救国公债

七六闽代表来洋筹款

七七筹备南侨总会

七八南侨总会成立

七九冯君明见

八○提案攻汪贼

八一日本抗议荷属义捐

八二南侨总会任务

八三闽省府来募公债

八四武汉合唱团南来募捐

八五华北汉奸来电

八六补助宣传抗敌之上海《神州日报》

八七救济罢工反日之铁矿工人

八八华侨大会堂与图书馆

八九新加坡继设水产航海学校

九○维持中英感情与抗战

九一设立救济残废伤兵委员会

九二华侨司机回国

九三派员视察西南运输

……

四九九渝电保护领事回国不言侨领

五○○新加坡将放弃

五○一离开新加坡

五○二将往巨港转爪哇

五○三荷军闻风逃

五○四避来爪哇

五○五芝朥汁登岸

五○六敌军入爪哇

五○七居停好意

五○八华侨被抢劫

五○九爪哇敌大捕华侨

五一○移居梭罗埠

五一一复移住玛琅埠

五一二闻风屡迁移

五一三《回忆录》动笔

五一四再移荅株

五一五移居晦时园

五一六敌陆军与联军之比较

五一七联军海空可胜敌

五一八胜利可期(附《述志诗》)

第二篇战后补辑

一敌寇投降之喜讯

二吧城欢送会附答词

三回新加坡

四日文书《华侨之研究》中一段

五南侨总会战后通告第一号

六电印尼主席促进中印民族友谊

七调查华侨损失

八五百社团欢迎会答词

九重庆庆祝大会来电

一○出任调解劳资

一一组织回国卫生观察团

一二编辑《大战与南侨》

一三福建会馆振兴教育

一四我之华侨团结观

一五华侨损失调查之结果

一六筹赈会之结束

一七中国与安南

一八南侨总会否认割弃外蒙

一九住屋与卫生

第三篇个人企业追记

一未成人经过

二母丧停柩

三回梓葬慈亲

四厦市大火灾

五四次南来景象大非

六祸真不单行

七气数或当然

八收束之结果

九初步好机会

一○同业多庸常

一一福山黄梨园

一二创办冰糖厂

一三还欠志愿尚未遂

一四黄梨园种树胶

一五参加恒美米厂

一六顺安债还清

一七承购恒美米厂

一八遭遇两不幸

一九树胶园卖出

二○七年总核算

二一在暹罗开黄梨厂

二二后来居上

二三第四次回梓

二四第五次南来

二五欧战发生

二六四年总核算

二七租轮船四艘

二八购置东丰船

二九复购谦泰船

三○两轮船沉没

三一四年又总算

三二第五次回梓

三三三公司俱失

三四出入略相抵

三五第六次南来

三六四年再核算

三七宁人负我

三八扩充熟胶品制造厂

三九气数已造极

四○三年总核算

四一工厂如师校

四二胶利已失望

四三抵制日货遭火灾

四四三年再总算

四五改作有限公司

四六不景气仍严重

四七胶厂概停作

四八好机会复失

四九本公司收盘

五○牺牲非孟浪

前言

富人捐资办学常有,然有明确宗旨之办学不常有。

陈嘉庚者,中国近世富豪中“倾资办学第一人”也。历时六十九年,倡办或资助学校一百十八所。为华侨史上首个发财之后“而肯全拿出来”办学之楷模。其基本理念就是,“金钱如肥料,撒播才有用”,“取钱于社会。亦当用于社会”。

陈嘉庚者,非仅中国近世富豪中“倾资办学第一人”也,窃以为更为有明确宗旨之办学第一人也。

此明确之宗旨就是:传承中华文脉,恢复本国尊严。

在《谈闽省教育》中,陈氏呼吁:“吾国国运危如累卵,存亡未可预卜。然吾民族赖以维系不堕者,统一之文化耳。”(新加坡《南洋商报》1933年8月14日)

在《在福建会馆改组四周年纪念会上之演词》中,陈氏呼吁:“祖国当局,无论走哪条路,亦须保留我国文化,乃能维持民族精神”,此乃“救国保种之道”。(同上,1933年3月17日)

海外办学,陈氏有此明确之宗旨。在新加坡,眼见华侨社会中受英文教育之富豪子弟,以“大英国臣民”自傲,不认同中国,对祖国感情淡薄,陈氏痛感南洋侨生之缺乏教育,“数典忘祖,辗转而沦为土人,教育上之需要更迫切于祖国也”。(《陈嘉庚先生纪念册》页117,北京: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1961年)

他认定:“侨生接受祖国文化,比较国内尤为关要:在国内之国民,虽终生不学,到老还是中国人,若侨生失学,则难免外化。”(《陈嘉庚言论集》页53,新加坡: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新加坡陈嘉庚基金、中国厦门集美陈嘉庚研究会联会出版,2004年)

1940年10月20日又回忆说:“而华侨教育,关系国家兴亡,前途至属重要,侨民因缺乏祖国文化之熏陶,数十年后同化于外人,不但影响后代侨胞前途,当时华侨资财,亦恐将成为外邦国富。”《集美校友》,1995年第4期)

于是极力推动“华文教育”,强调:“世界任其如何变动,我国固有之文化精神,万不能残缺,此理甚明也。”(《陈嘉庚言论集》页64)

国内办学。陈氏同样有此明确之宗旨。

当日林文庆博士出任厦门大学校长,问陈氏办学宗旨:“究竟注重国学,抑或专重西文?”

陈氏答曰:“两者不可偏废,而尤以整顿国学为最重要。”(沈芦《爱国主义是陈嘉庚教育思想的本质特征》,《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4年第3期页54)

要西学,然目的在国学;要西学,然归结在国学。办学而“数典忘祖”,虽多奚益?

“中华文脉”者何?“天下为公”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中华文脉”者何?勤劳节俭也,礼义廉耻也,天地一体也,可久可大也。

陈氏之办学,旨在传承此等“中华文脉”;陈氏心中之人才,乃“能通西洋物质之科学兼具中国文化之精神者”。(《陈嘉庚教育文集》页1195,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年)

他以为南洋数百万华侨中,有此等知识结构之人才,首推林文庆博士,故延其为厦门大学之校长。

西人办学,固以恢复本国尊严为宗旨,然决不会传承“中华文脉”。

能传承“中华文脉”者何人?当然只赖“中国人”。

陈嘉庚者,即此等“中国人”之杰出代表。

今之办学者,有私人,有政府。私人之办学,办成企业,“中华文脉”与“本国尊严”,与它无干,唯一之评判标准,就是“就业率”。

政府之办学,办成“慈善机关”,“中华文脉”与“本国尊严”,基本不讨论,唯一之评判标准,就是“人学率”。

陈嘉庚者,不惟为企业家,不惟为慈善家,更乃教育家与教育学家。此等教育家与教育学家,正中国当下学界最稀缺者。

吾人纪念陈嘉庚,当着眼于此。

“盖国可灭,中国固有之文化精神万不能残缺。”(《南洋商报》1936年第1期)

此为陈氏当日“倾资办学”之根本追求,不亦正为吾人今日办学之根本追求吗?

张耀南

西元2010年10月15日

内容摘要: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国难当头之际,团结南洋爱国华侨为启发民智、拯救国难出钱出力,一生都致力于民主爱国活动事业。厦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中学、翔安一中、集美学村、翔安同民医院等,即由其倾资创办。  本书以南洋印刷社1946年印行之《南侨回忆录》为底本编辑而成,分南侨回忆录、战后补辑、个人企业追记三部分,其中附录未予收录。此次出版,更名为《陈嘉庚回忆录》。  陈嘉庚(18741961),爱国华侨。中国福建省同安县(今属厦门市)人。1890年,随父亲前往新加坡经商,经营橡胶园、米厂、罐头厂等。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热心教育事业,自1913年起,创办集美中学和小学;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组织华侨救国活动。抗日战争时期,创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自任主席,开展救国活动。1940年回国观光,目睹国民党统治的腐败,赴延安访问,慰问抗日军民,拥护共产党的团结抗战政策。抗战胜利后,创办《南侨日报》,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侨联主席等职。1961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  本书以南洋印刷社1946年印行之《南侨回忆录》为底本编辑而成,分南侨回忆录、战后补辑、个人企业追记三部分,其中附录未予收录。此次出版,更名为《陈嘉庚回忆录》。【作者简介】  陈嘉庚(18741961),爱国华侨。中国福建省同安县(今属厦门市)人。1890年,随父亲前往新加坡经商,经营橡胶园、米厂、罐头厂等。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热心教育事业,自1913年起,创办集美中学和小学;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组织华侨救国活动。抗日战争时期,创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自任主席,开展救国活动。1940年回国观光,目睹国民党统治的腐败,赴延安访问,慰问抗日军民,拥护共产党的团结抗战政策。抗战胜利后,创办《南侨日报》,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侨联主席等职。1961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陈嘉庚回忆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民国名人回忆录
9787506039956
《陈嘉庚回忆录》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东方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陈嘉庚回忆录是东方出版社于20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8.8 的主题关于 陈嘉庚(1874~1961)-回忆录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