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21.0
本书为《主体教育研究丛书》之一。本书以儿童自由为中心,从历史发展、概念梳理、现实关照等多角度探讨了儿童自由的内涵、要素和条件,以及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通过学校变革、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变革来促进儿童在学校中的自由。
导 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价值
三、本书的架构
第一章 个人自由的意蕴
第一节 自由是人存在的本质
一、有关自由的相关定义
二、个人自由即不受专断意志的强制
三、自由是一种假设
四、我的自由、你的自由与他的自由
五、“没有钱买面包”是否自由
第二节 自由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一、自由是一种公民资格
二、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专制
三、另一种不同路径:从人治到法制
第三节 自由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一、泾渭分明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
二、自由比平等更重要
三、拓展个人自由的新原则
第四节 个人自由的三要素
一、自由意味着人是目的
二、自由是一种权利
三、自由即自我实现
第五节 个人自由、社会发展和美好生活
一、个人自由使社会更具活力
二、个人自由与知识进步的双向互动
三、个人自由与美好生活
第二章 自由人的现代图景
第一节 自由人的历史剪影
一、理性高度发达的机器人
二、工具性人格的成功人
三、内心高贵的野蛮人
四、以上帝为榜样的超人
五、诗性的唯美主义者
第二节 学校教育需要培养的现代自由人
一、认知和行动的主体
二、个性和社会性的结合
三、理性和情感的平衡
第三节 对于个人自由的威胁
一、人的物化、物质崇拜和“消费人”
二、权力的匿名化和“体制人”
三、考试型社会和“考试人”
四、大众传媒、大众文化和“娱乐人”
五、生活的无意义感和“无根人”
第四节 我们需要一种健全的自由感
一、 自愿的自由感
二、自觉的自由感
三、自律的自由感
第三章 儿童的自由及其限度
第一节 儿童自由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手段
一、教育理论从引导论到生长论的转变
二、儿童自由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强调儿童的自由是一种浪漫主义吗
第二节 儿童的自由本身成为目的
一、自由作为儿童发展的目的
二、教育目的的强制性与儿童生长的自发性
第三节 引导儿童自由:从消极自由到积极自由
一、没有暴力、恐惧的安全环境
二、理性与自由最大化原則
三、等待成熟比提前干预更重要
四、承担责任比过度保护更重要
五、积极自由:拒绝精神荒芜
第四节 儿童可以有多少自由
一、足够的理性
二、获得自由的意愿
三、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节 回归底线伦理的教师自由
一、教师自由是学生自由的条件
二、回归底线的教师职业伦理
三、对于“关爱学生”的反思
四、公正是教师职业的底线伦理
五、做一个公正的教师
第六节 中小学教师的言论自由
一、言论自由建立在学术自由基础上
二、中小学教师的三种言论立场
三、言论自由权的限度
四、教师教学自由的限度
第四章 自由的学校:变革的动力及路径
第一节 现代教育的另一张面孔
一、极权主义的土壤:现代社会的冰冷阴影
二、极权主义的教育
三、心理催眠:温和的控制
第二节 历史上的自由学校
一、理智自由与柏拉图学园
二、意志自由与夏山学校
三、道德自觉与成都中学
第三节 学校教育的转型及其动力
一、从历史中把握影响学校教育的因素
二、诸因素对学校教育现实的影响
三、学校教育转型的现实动力
第四节 建构自由学校的尝试和可能路径
一、中国式自由学校的现实探索
二、建构自由学校的可能路径
第五章 知识教育与学习自由
第一节 知识教育的误区
一、灌输
二、训练和“头脑黑箱”
三、知识与权力的结合
第二节 教育改革中的知识观争论
一、主导知识观
二、流行知识观
三、学界知识观
第三节 重建知识观的思考
一、超越旁观者知识观
二、超越知识的本质主义
三、沟通知识与行动的鸿沟
四、知识生产从孤独走向合作
第四节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
一、目标:从知识的获得到智慧的发展
二、课程:人文、科学和技术的平衡
三、文化:建构学习共同体
第五节 学生的学习自由
一、教师:学习的促进者
二、学生的学习权利
第六章 道德教育与道德自律
第一节 道德虚无主义的侵扰
一、传统的道德资源
二、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第二节 道德主体人格的建构
一、没有理性就没有道德
二、道德直觉能力
三、道德推理能力
四、道德批判能力
第三节 爱国主义的理论困境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超越
一、爱祖国、爱国家,孰重孰轻?
二、爱国家、爱人类,孰先孰后?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超越
第四节 没有灌输和节约惩罚的道德教育
一、最少强制的道德教育
二、节约惩罚的道德教育
三、不再忽视身体的道德教育
结语 建构“新社会本位”的学校教育
一、旧“社会本位”学校教育的缺陷
二、“新社会本位”教育的理论基础
三、自由对于知识教育的意义
四、自由对于道德教育的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主体教育研究丛书:儿童自由与学校变革》从历史发展、概念梳理、现实关照等多角度探讨了儿童自由的内涵、要素和条件,并认为学校应围绕保障和增加学生的学习自由和教师的专业自由来进行重新组织和变革,教师自由是学生自由的条件之一。国家利益、市场经济、科技发展等因素推动着学校教育的变革和转型,为自由学校的出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具有革新意识的教师、校长、教育行政管理者等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儿童自由对于学校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具有不同的意蕴。对于知识教育,自由意味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保障儿童的学习自由权;对于道德教育,自由意味着促进儿童摆脱自我中心,克服有限理性,发展普遍的道德理性。最后,《主体教育研究丛书:儿童自由与学校变革》展望了“新社会本位”的学校教育,认为摒弃“权威本位”、倡导在尊重差异基础上进行合作的“新社会本位”教育是未来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儿童自由与学校变革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主体教育研究丛书 | ||
9787107243301 如需购买下载《儿童自由与学校变革》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1.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