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8.0
本书收录了孙子兵法全文,加上通俗易懂的翻译注释,对于每篇还作了深刻的评析,同时从军事谋略、处世智慧和商战智谋等三方面选择了大量经典案例。
第一章始计篇
第二章作战篇
第三章谋攻篇
第四章军形篇
第五章兵势篇
第六章虚实篇
第七章军争篇
第八章九变篇
第九章行军篇
第十章地形篇
第十一章九地篇
第十二章火攻篇
第十三章用间篇
附录孙武与《孙子兵法》
前言
《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文化中的瑰宝,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哲理与实践兼备的军事巨著,也是世界上流传时间最长、传播范围最广、历史影响最大的兵学圣典,享有“东方兵学鼻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经”等美誉。
孙子名武,字长卿,生卒年月已无可考,春秋末期人,大约与孔子同时。他诞生于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其祖陈完,于周惠王五年(公元前672年)因陈国内乱逃亡到齐国后,改姓田氏。时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成为春秋第一代霸主。田完任齐国“工正”(管理手工业生产)之职。再下传四世,田桓子作为齐国新兴势力的代表人物,使家族力量日益强大。田桓子的八子孙田书就是孙武的祖父,他在齐景公时居大夫之职,因在一次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下战功,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他,作为他的采邑,并赐姓孙氏,以示奖励。春秋时代,“姓”是全族的共同称号,而“氏”则是这一族中某一支派的称号,所以田书是属于“田”姓中的“孙”支。后人姓氏不分,于是就把“孙”作了孙武的姓。周景公十三年(公元前532年)夏,齐国新旧势力之间发生了一次激烈的武装斗争。这场斗争史称齐国“四姓之乱”。在这场斗争中,田氏联合鲍氏,打败了以栾氏、高氏为代表的旧贵族势力。
“四姓之乱”后,孙武离开齐国故土,来到南方新兴的吴国,在都城姑苏(今江苏苏州)“僻隐深居”,并在这里与因受楚王迫害而逃到此地的伍子胥结成知交。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吴国发生了一个重大政治事件,吴公子光指使伍子胥推荐的勇士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得了王位。他就是吴王阖阁。当时的吴国比起中原各国还较落后,且长期遭受强大楚国欺凌。阖间是一位动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君王,他“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缕”,不贪图享受,一心要振兴吴国。伍子胥深知吴王的远大抱负与思贤若渴的心情,同时也了解孙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于是就把孙武推荐给吴王,并在一天之内连续推荐七次。吴王听后,决定召见。于是孙子带着他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并以其卓越的军事天才深得吴王赏识,被任命为将军,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年的军事生涯。
《孙子兵法》主要讨论与战争有关的军事问题,也涉及政治与军事的关系。全书共计十三篇,各篇既可独立成章,也相互有机联系。书中对战术韬略、军事法度、将领士气、军事心理、天文地理、行军扎营、水势火攻等无所不包,对于军事间谍的运用也有非常详细的分类和阐述。面对这样一个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体系,今天的人们也不能不发出由衷的惊叹。值得注意的是,孙子并不是孤立地谈战争,而是首先考察政治与军事的关系,“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并提出“道”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这既表明了他开阔的思维视野和宏大的理论气魄,也是军事思想史上的一个杰出贡献。与此相联系,《孙子兵法》中明确地表达了“慎战”观念,提出“军争为利,军争为危”。这表明他的思想具有一种超越时代的高尚境界。《孙子兵法》的思想核心是探讨赢得战争胜利的方法。战争就是战争,打仗无不以争取胜利为目的。胜利,就是以胜为利。但孙子尤崇一种“全胜”。“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当然,孙子也知道不可能任何战争都能做到“全胜”,于是他又突出地表达了“必胜”的观点。
应“慎战”、求“全胜”、务“必胜”,反映在用兵的指导思想上,就是孙子所说的“上兵伐谋”、“未战而庙算胜”。这就形成人们所说的“孙子尚智”的特点。书中说韬略、谈计谋、议智算的地方比比皆是,在某种意义上,《孙子兵法》就是一部专讲战争韬略的经典。
除了对敌的谋略思想外,孙子在治军,即今天所说的军事管理方面也颇有心得。其治军思想的核心可以用“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来概括,也就是赏罚兼施,恩威并用。恩的方面,他提出要“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因为只有爱兵如子,“故可与之赴深溪”、“故可与之俱死”。威的方面,就是要“令素行以教其民”,军令如山,令行禁止,同时又要“愚士卒之耳目”,使他们“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只有这样,才能“齐勇若一”,“携手若便一人”。恩威并用的具体形式就是赏罚。
《孙子兵法》对中国思想史有如此重大的影响,以致孙武有“武贤人”之称。历代思想家、军事家也对孙子推崇备至。曹操说:“吾观兵法战策多矣,孙子所著深矣”;明代戚继光认为,此书“纲领精微”,是“上乘之教”;而茅元仪则说:“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孙中山评价道:“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两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为中国的军事哲学”;毛泽东也常提孙子,并指出:“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不仅如此,《孙子兵法》对世界军事思想史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它的出现不仅比古希腊希罗多德、色诺芬和古罗马弗龙廷的军事著作都早,而且更具体、更有学术价值。所以早在唐代,《孙子兵法》就流入日本、朝鲜,1660年则有了日译本;18世纪60年代,它传入欧洲,1772年便有了法文本。日本人对其尤为推崇,称之为“东方兵学的鼻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元帅、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访华时就说过,世界上所有的军事学都应把《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美国的约翰.柯林斯在其《大战略》一书中提出:“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孙子十三篇可与历代名著包括2200年后的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媲美。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争的相互关系、战争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当前的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今天,《孙子兵法》的社会影响已远远超出军事学领域,各国的企业家、外交家、政治家、科学家等均将之视若“圣典”,从中吸取无穷的智慧。
《孙子兵法》穿越时空,而经久不衰。其中的战略思想亟待我们将其挖掘推延到更为开阔、更为深厚、更为现实的领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为您精心编写了这一本《孙子兵法全集》。本书的特色突出一个“全”字,里面既有《孙子兵法》的权威原著,又包含了简易通俗的翻译注释,我们还邀请了专门从事该书研究的资深学者以及军事专家为每篇作了深刻的评析,同时在每一篇目后面还精心选择大量有代表性的案例,分别从军事谋略、处世智慧、商战智谋三个方面将原著中的一些谋略思想重新透析、阐释,让各行各业的人士都能从《孙子兵法》中领受到智慧和财富,让《孙子兵法》为您释疑解惑,排除障碍,让这本权威的军事著作走近我们每一个人,为我们的生活、事业和学习点亮一盏智慧的明灯。
本书版式新颖,设计精美,再加上大量古朴生动图片的插配彻底打破了古典著作的沉闷风格,权威经典的原文译文及解析,轻松幽默而又不失庄重的智谋案例,读来既不乏战场上的雄浑气势,又有商战中的激烈竞斗,还有平常百姓生活中的苦甜酸辣,既可枕边细悟,亦可案头信手拈来,随时随刻都可以让您感悟《孙子兵法》的博大精深。
限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许多疏漏,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文化中的瑰宝,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哲理与实践兼备的军事巨著,也是世界上流传时间最长、传播范围最广、历史影响最大的兵学圣典,享有“东方兵学鼻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经”等美誉。《孙子兵法》穿越时空,而经久不衰。其中的战略思想亟待我们将其挖掘推延到更为开阔、更为深厚、更为现实的领域。本书的特色突出一个“全”字,里面既有《孙子兵法》的权威原著,又包含了简易通俗的翻译注释,同时在每一篇目后面还精心选择大量有代表性的案例,分别从军事谋略、处世智慧、商战智谋三个方面将原著中的一些谋略思想重新透析、阐释,让各行各业的人士都能从《孙子兵法》中领受到智慧和财富,让《孙子兵法》为您释疑解惑,排除障碍,让这本权威的军事著作走近我们每一个人,为我们的生活、事业和学习点亮一盏智慧的明灯。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简称《孙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原书十三篇。今存《孙子兵法》约五千九百字,共十三篇。全书以谋略为经线,以战争的一般进程为纬线编织而成。十三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博大精深,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部署作战的理论,既有对战争规律的总结,又有对具体军事谋略的阐释。每一篇都各有特色相对独立,而其整体又相互依托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孙子兵法全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2133686 《孙子兵法全集》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海潮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447 | 印数 | 6000 |
孙子兵法全集是海潮出版社于2007.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E892.25 的主题关于 兵法-中国-春秋时代 ,孙子兵法-译文 ,孙子兵法-注释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