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59.0
本书是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及其创作的研究专题,其“归属意识”所涉及的研究范围,不仅指中国古代文人对道德理想的归依,也包含心理学中所指人“归属”的需求;不仅对于个别文人或文学作品归属意识的指向进行研究,也涉及到古代社会以及古代哲学思想的部分;不仅把握古代文学作品中归属主题与文人归属意识的整体相关联,也上溯到归属意识的渊源。本书拟从“中国古代文人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国古代文人的社会地位”,“中国古代官吏制度及其官场文化”,“中国古代文人的独立人格”,“文人归属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儒家思想对古代文人归属意识的影响”,“道家思想对古代文人归属意识的影响”,“中国古代文人归属意识的表现类型”,“中国古代文人作品归属主题评析”等九个方面,切入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的深层,尊重中华文化传统,依循归属意识的发展脉络,对于中国古代文人归属意识及文学作品的归属主题,对于“归属”这样一个论题,进行较为理性的、系统的、全面的论析与探究,以期对这一逐渐成为文人类精神领域的重大问题的重视与正视。
导论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人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其核心价值
二中国古代文人的穷达之境
三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四文学与政治的一体两面的关系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人的社会地位
一尴尬的“妾身”地位
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特权阶层
三宋代的精英文人
四元代的落魄文人
第三章中国古代官吏制度及官场文化
一中国古代官吏制度及其发展
二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三个发展阶段
三古代官吏的秩禄及特权
导论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人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其核心价值
二中国古代文人的穷达之境
三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四文学与政治的一体两面的关系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人的社会地位
一尴尬的“妾身”地位
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特权阶层
三宋代的精英文人
四元代的落魄文人
第三章中国古代官吏制度及官场文化
一中国古代官吏制度及其发展
二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三个发展阶段
三古代官吏的秩禄及特权
四古代官场文化
五文人政治理想与社会政治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四章中国古代文人的独立人格
一古代文人独立人格的形成
二古代文人独立人格的几种表现类型
(一)理想浪漫型
(二)出世归隐型
(三)现实入世型
(四)市井情调型
(五)功利实用型
三古代文人人格的局限性
第五章文人归属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一归属意识及终极关怀
二古代文人的归属意识形成及其表现
三古代文人的归属意识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归属之音的初响——一个永恒遗憾、难以超越的悲剧话题
(二)归属之音的冲动——面向“终古之所”、“至德之世”的回归
(三)归属之音最为深远的指向——向荒芜旷野、田园故里、奇山异水的回归
第六章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人归属意识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起步时期
(二)两汉时期:儒家思想“大一统”的关键时期
(三)隋唐时期:三教合一的儒学新时期
(四)两宋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
(五)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衰微的时期
二儒家思想概观
(一)究天人之际
(二)明修身之道
(三)述治国方略
(四)求天下为公
(五)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
三儒家思想对文人归属意识的影响
(一)儒家伦理价值观对古代文人道德归属的影响
(二)儒家思想熏陶下文人文化人格的异化现象
(三)“修齐治平”思想烛照下文人生命价值观的趋同
第七章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人归属意识的影响
一老庄及道家哲学
二道家思想的核心
(一)道法自然
(二)无为而治
(三)反者道之动
(四)有无相生
三道家文化的特征
(一)崇尚黄老之学说
(二)“天道无为,万物化育”的思想光芒
(三)充满着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
(四)追求返璞归真的独特精神气质
四道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五道家思想对古代文人归属意识的影响
(一)“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三)“自有林泉安素志,况无才业动丹墀”。
(四)“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
第八章中国古代文人归属意识的表现类型
一高居庙堂之上——得意文人的追求
二寄情山水之间——失意文人的精神避难所
三采菊东篱之下——恬淡的人生追求
四“梅妻鹤子”——超脱物累的隐逸人生
五“把酒祝东风”——化悲为乐的陶醉人生
六“今夜还先醉,应须红袖扶”——风花雪月的浪漫人生
七“述往事,思来者”——发愤著述的不朽人生
第九章中国古代文人作品归属主题评析
一“万寿无疆”——《诗经》关于生命意识的表达
二“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屈原亘古“骚怨”的归属
三及时行乐与无所归依的压力感——汉代文人作品的“忧生忧世”
四“归去来”——自得于融物之境的陶诗
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诗不见家园故里的思归乡愁
六“春、江、花、月、夜”——“不知乘月几人归”的张若虚
七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王维诗魂所归之境
八“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迷离朦胧的爱情归属
九“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倚红偎翠”、“醉眠花柳”的柳永
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千古才女李清照“心不知归路”
十一“江山、历史、人物”——苏轼以自然的方式归依自然
十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欲归难归辛弃疾
十三一腔愁绪,万里归心——“秋思之祖”马致远的天涯人生
十四“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由诗意境界回到世界之中
参考文献
后记
《归属论:中国古代文人归属意识及作品归属主题研究》是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及其创作的研究专题,其“归属意识”所涉及的研究范围,不仅指中国古代文人对道德理想的归依,也包含心理学中所指人“归属”的需求:不仅对于个别文人或文学作品归属意识的指向进行研究,也涉及古代社会以及古代哲学思想的部分;不仅把握古代文学作品中归属主题与文人归属意识的整体相关联,也上溯到归属意识的渊源。从“中国古代文人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国古代文人的社会地位”、“中国古代官吏制度及其官场文化”、“中国古代文人的独立人格”、“文人归属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儒家思想对古代文人归属意识的影响”、“道家思想对古代文人归属意识的影响”、“中国古代文人归属意识的表现类型”、“中国古代文人作品归属主题评析”等九个方面,切入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的深层,尊重中华文化传统,依循归属意识的发展脉络,对于中国古代文人归属意识及文学作品的归属主题,对于“归属”这样一个论题,进行较为理性的、系统的、全面的论析与探究,以期对这一逐渐成为文人精神领域的重大问题的重视与正视。
《归属论:中国古代文人归属意识及作品归属主题研究》介绍了归属意识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也是最古老的精神现象。对于这一人类自身精神问题的关切,早在人类意识产生之时就一直持续着。归属意识又是生命意识的延展与升华,因此,寻找生命归属,始终是困扰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归属意识的发生与发展,是构成中国古代文人思想与文学作品主题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代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归属主题,不仅仅是文艺美学中的主题问题,而是支撑中国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基石,是一个体现古代文人对于生命价值观的哲学问题。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归属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34917 如需购买下载《归属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归属论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3.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2 的主题关于 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