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49.0
本书从系统角度探索了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在认知绿色建筑内涵和梳理绿色建筑主要发展倾向的基础上,研究了绿色建筑外环境系统、能源系统、室内环境调控系统、材料系统、水系统等绿色建筑各构成系统的设计对策及其相关技术,提出了绿色建筑系统设计方法,并选取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
第1章 绿色建筑内涵与主要发展倾向
1.1 绿色建筑内涵
1.1.1 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
1.1.2 绿色建筑定义
1.2 绿色建筑主要发展倾向
1.2.1 以“自然观”为主导倾向的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
1.2.2 以“技术观”为主导倾向的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
1.2.3 以“城市观”为主导倾向的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
1.2.4 以“系统观”为主导倾向的绿色建筑研究
2.1 绿色建筑宏观外部环境——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2.1.1 近现代与生态城市有关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2.1.2 生态城市的内涵
2.1.3 国内外当代生态城市规划的案例研究与实践
2.1.4 生态城市规划的方法
2.2 绿色建筑中观外部环境——生态住区与生态产业园区规划设计
第1章 绿色建筑内涵与主要发展倾向
1.1 绿色建筑内涵
1.1.1 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
1.1.2 绿色建筑定义
1.2 绿色建筑主要发展倾向
1.2.1 以“自然观”为主导倾向的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
1.2.2 以“技术观”为主导倾向的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
1.2.3 以“城市观”为主导倾向的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
1.2.4 以“系统观”为主导倾向的绿色建筑研究
第2章 绿色建筑“外环境系统”及技术
2.1 绿色建筑宏观外部环境——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2.1.1 近现代与生态城市有关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2.1.2 生态城市的内涵
2.1.3 国内外当代生态城市规划的案例研究与实践
2.1.4 生态城市规划的方法
2.2 绿色建筑中观外部环境——生态住区与生态产业园区规划设计
2.2.1 生态住区
2.2.2 生态产业园区
2.3 绿色建筑微观外部环境——室外环境调控与节地技术
2.3.1 气候
2.3.2 建筑选址与场地安全
2.3.3 场地原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
2.3.4 场地污染处理
2.3.5 场地总体规划布局
2.3.6 场地交通组织
2.3.7 场地绿化配置
2.3.8 透水性铺装
2.3.9 场地光环境
第3章 绿色建筑“能源系统”及技术
3.1 建筑节能
3.1.1 建筑能耗
3.1.2 建筑体形系数
3.1.3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
3.1.4 建筑暖通空调节能
3.1.5 既存建筑节能改造
3.2 太阳能利用
3.2.1 太阳能利用相关知识
3.2.2 被动式利用太阳能
3.2.3 主动式利用太阳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3.3 风能利用
3.3.1 风能利用相关知识
3.3.2 被动式利用风能
3.3.3 主动式利用风能——风力发电
3.4 生物质能利用
3.4.1 生物质能利用相关知识
3.4.2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3.5 水能利用
3.5.1 水力发电
3.5.2 潮汐能利用
3.5.3 波浪能利用
3.6 浅层地热能利用
3.6.1 浅层地热能利用相关知识
3.6.2 地源热泵技术
3.6.3 覆土建筑
3.7 热电联产与热电冷联供
3.7.1 热电联产
3.7.2 热电冷联供
第4章 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调控系统”及技术
4.1 建筑室内热环境调控
4.1.1 热舒适及其影响因素
4.1.2 热舒适指数
4.1.3 热环境调控——自然通风组织
4.1.4 热(光)环境调控——遮阳技术
4.1.5 热环境调控——温湿度独立调控空调技术
4.1.6 热环境调控——溶液除湿技术
4.2 建筑室内光环境调控
4.2.1 室内光环境调控的目标
4.2.2 天然采光
4.2.3 室内绿色照明
4.3 建筑室内声环境调控
4.3.1 声环境影响因素
4.3.2 噪声控制的方法
4.3.3 绿色建筑室内声环境调控要求
4.3.4 建筑室内声环境调控关键技术
4.4 建筑室内空气品质调控
4.4.1 室内空气品质
4.4.2 室内空气污染构成与危害
4.4.3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
4.4.4 室内空气品质调控方法与技术
第5章 绿色建筑“材料系统”及技术
5.1 健康安全型绿色建筑材料
5.2 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材料
5.2.1 节能环保型建筑承重结构材料与技术
5.2.2 节能环保型建筑围护结构材料与技术
5.3 高强高性能绿色建筑结构材料
5.3.1 高强度建筑钢筋
5.3.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5.3.3 高强度钢
5.4 绿色建筑结构体系优化
5.4.1 钢结构体系
5.4.2 木结构体系
5.4.3 新型砌体结构体系
5.4.4 建筑工业化体系
5.5 可再利用、可再循环材料
5.5.1 可再利用、可再循环材料的概念
5.5.2 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可再利用、可再循环材料
5.5.3 工、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生绿色建材
第6章 绿色建筑“水系统”及技术
6.1 建筑节水
6.1.1 建筑给水系统节水
6.1.2 建筑热水系统节水
6.1.3 建筑循环水系统节水
6.1.4 绿化浇洒系统节水
6.1.5 建筑节水器具
6.1.6 建筑供水漏损控制l
6.2 建筑中水利用
6.2.1 建筑中水利用概况
6.2.2 建筑中水处理技术
6.3 建筑雨水利用
6.3.1 建筑雨水利用生态效益
6.3.2 建筑雨水利用方式
第7章 绿色建筑系统设计方法
7.1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7.2 绿色建筑设计目标
7.2.1 观念目标与评价目标
7.2.2 国内外代表性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7.3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框架
7.3.1 项目选址与项目策划
7.3.2 项目设计与咨询团队组建
7.3.3 环境综合调研分析
7.3.4 建筑场地研究与外环境系统设计框架
7.3.5 建筑节能与能源系统设计框架
7.3.6 建筑室内环境调控系统设计框架
7.3.7 建筑材料系统设计框架
7.3.8 建筑水系统设计框架
第8章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
案例1,德国柏林新国会大厦
案例2,澳大利亚CH2绿色办公建筑
案例3,法国第戎艾利希斯绿色办公楼
案例4,英国伦敦贝丁顿零能耗社区(BedZElD)
案例5,英国伦敦市政厅
案例6,英国“伊甸园”工程
案例7,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
案例8,杭州绿色建筑科技馆
案例9,深圳万科中心
案例10,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工程研究中心办公楼
案例11,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办公大楼
案例12,上海南市发电厂主厂房和烟囱改建工程【城市未来馆)
案例13,深圳南海意库3号楼
案例14,上海世博会最佳实践区“沪上·生态家”
案例15,上海万科朗润园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由刘抚英著,本书论述的是系统化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它的特点有三。第一,全面性。不仅技术策略类型丰富,而且对每种设计策略性能的介绍内容翔实。第二,系统性。设计策略分类明晰。并且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本对应。第三,图文并茂。图文配合到位,图解清晰明确,便于读者理解书中内容。就像医生治病需要的药房一样,本书为建筑师、工程师设计绿色建筑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技术选择平台。对于推广绿色建筑来说,这是最基本的需求。无疑,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很优秀。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建筑设计经验之丰和科研功力之强。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由刘抚英著,本书论述的是系统化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它的特点有三。第一,全面性。不仅技术策略类型丰富,而且对每种设计策略性能的介绍内容翔实。第二,系统性。设计策略分类明晰。并且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本对应。第三,图文并茂。图文配合到位,图解清晰明确,便于读者理解书中内容。就像医生治病需要的药房一样,本书为建筑师、工程师设计绿色建筑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技术选择平台。对于推广绿色建筑来说,这是最基本的需求。无疑,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很优秀。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建筑设计经验之丰和科研功力之强。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112146291 如需购买下载《绿色建筑设计策略》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9 × 22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