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0.0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研究专著。
绪论
1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经济制度的科学预见
1.1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2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3 不存在商品生产,对
绪论
1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经济制度的科学预见
1.1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2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3 不存在商品生产,对全部生产资料实行有计划调节
1.4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
2 从《资本论》到帝国主义论
2.1 新的历史条件与时代的新课题
2.2 列宁总结了《资本论》发表以来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
2.3 帝国主义理论是《资本论》的继承和发展
3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3.1 十月革命初期,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
3.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3.3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4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4.1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艰辛探索
4.2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与贡献
4.3 江泽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论述和新成果
4.4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创新理论
第一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基本观点
1.1.1 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1.1.2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内涵
1.1.3 未来社会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2 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实践与探索
1.2.1 列宁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探索与发展
1.2.2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实践
1.3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探索与发展
1.3.1 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
1.3.2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1.3.3 追求单一的所有制形式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1.4.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4.2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1.4.3 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新认识
1.4.4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章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基本思想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基本观点
2.1.2 列宁斯大林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2.1.3 毛泽东关于商品货币理论的探索
2.2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者
2.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开拓者
2.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2.2.3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2.2.4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特点
2.2.5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伟大实践
2.3.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2.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3.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2.4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
第三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3.1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
3.1.1 经济增长的要素
3.1.2 经济增长方式
3.1.3 经济周期
3.2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的探索与创新
3.2.1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3.2.2 中国化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3.3 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3.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实践和理论依据
3.3.2 科学发展观深刻地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宗旨和基本动力
3.3.3 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明确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思路
第四章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理论的中国化
4.1 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思想
4.1.1 经济理论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4.1.2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探索
4.2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与选择
4.2.1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和实践
4.2.2 赶超战略的实施及其局限性
4.2.3 “两步走”发展战略
4.3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确立及其发展
4.3.1 “三步走”战略思想形成的依据
4.3.2 “三步走”战略步骤的内容
4.3.3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及意义
4.3.4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新发展一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其实施
4.4.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其意义
4.4.2 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4.4.3 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
4.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4.5.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及其实施
4.5.2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战略
第五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1 经典作家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
5.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的主要观点
5.1.2 列宁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5.1.3 斯大林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的运用
5.2 毛泽东邓小平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5.2.1 毛泽东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5.2.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
5.3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
5.3.1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5.3.2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5.3.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六章 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6.1 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
6.1.1 按劳分配理论的提出及其实现条件
6.1.2 按劳分配的内涵
6.2 按劳分配理论的实践与发展
6.2.1 列宁对按劳分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6.2.2 毛泽东对按劳分配的论述与实践
6.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6.3.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3.2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6.3.3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6.3.4 完善中国特色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第七章 宏观调控理论的探索与发展
7.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宏观调控的主要观点
7.1.1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论述
7.1.2 马克思恩格斯对经济难以按比例协调发展的观点
7.1.3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按计划生产的论述
7.2 计划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的理论与实践
7.2.1 建立宏观直接调控体制的理论基础
7.2.2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经济波动
7.2.3 综合平衡思想以及党对计划经济的反思
7.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理论的发展
7.3.1 邓小平关于宏观管理的思想
7.3.2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宏观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7.3.3 十六大以来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
7.3.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实践
第八章 对外经济关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8.1 经典作家关于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8.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
8.1.2 列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
8.2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理论在曲折中发展
8.2.1 新中国建立前毛泽东对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探索
8.2.2 新中国建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毛泽东的对外经济交往思想及实践
8.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外经济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8.3.1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
8.3.2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8.3.3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九章 西方经济学的传人和影响
9.1 西方经济学传人中国的综述
9.1.1 西方经济学传入中国的历史概况
9.1.2 传统范式经济学的弊端
9.2 西方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影响
9.2.1 批判地借鉴和汲取西方经济学有益的内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9.2.2 批判地借鉴和汲取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9.3 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正确态度
9.3.1 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地位
9.3.2 全面了解西方经济理论,做出客观而非偏颇的评价
9.3.3 用发展的观点和动态研究的方法追踪理论动向
9.3.4 借鉴西方经济理论不能脱离中国现实经济状况
9.3.5 警惕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对中国特色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参考书目
后记
本书总体脉络一以贯之,即遵循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的经济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深入地探讨了所有制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理论、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宏观控制理论中国化发展历程和理论创新。本书的探讨与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具有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0467571 如需购买下载《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1500 |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8.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1 的主题关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