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8.0
本书揭示了二十世纪一个重要的艺术现象:线性叙事的衰落与反线性叙事成为强势话语。本书探讨了线性叙事的衰落的多重原因、线性叙事以各种形式回归的趋势以及线性叙事对于提高我国艺术文化生产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从而肯定了其恒久的价值,叙事成为强势话语。
绪论为什么要重提线-眭叙事
第一章线性叙事:批评话语中的贬义词
第一节米勒的“叙事线条”再解读
第二节线性叙事:关键词及基本描述
一、米勒的“线性术语领域”
二、麦基的“故事三角原理”
三、一种比较
四、有关线性叙事的关键词
第二章线性叙事何以式微
第一节线性叙事与现代性的幽灵大本钟与达洛维太太的时空经验
一、挣脱时间之链
二、制造生活事件以生抗死
三、线性时间与线性叙事
第二节线性叙事与走入困境的西方艺术真实观
一、谁在发难
二、“三重交汇”
三、来自东方的启示
四、无端的指责
第三节艺术文本中的非线性叙事因子
一、“媒介即讯息”
二、从“听”到“看”
三、小说中的非线性叙事因子
四、“并置”:影像文本的兴起
第四节线性叙事与故事话语权
一、主体:批评家>受众
二、艺术类型:高雅艺术>通俗艺术
三、文化语境:“文化工业”>大众文化
第三章线性叙事的回归
第一节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中线性叙事的回归现象
一、“先锋叙事”的终结
二、从“叙述的冒险”到“冒险的叙述”
第二节电影文本中的线性叙事
一、单镜头内的叙事:时基文本
二、两个镜头之间的叙事:蒙太奇与视觉惯性
三、整部电影的线性叙事:“故事电影”的主流地位
四、“艺术电影”:一种反证
第三节电视剧文本中的线性叙事
一、通俗本位的叙事姿态
二、娱乐本位的叙事艺术
三、商业本位的叙事工业
四、观众本位的叙事接受
五、线性叙事在其他电视节目中的泛化趋势
第四节线性叙事的接受动因
一、对“复现”的需求
二、对“秩序感”的需求
结论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线性叙事与反线性叙事之争,是20世纪西方诗学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
比较之下,这种论争反映在影视剧文本与小说文本中,则有着迥然相异的表现形态、利益诉求与价值立场。在反线性叙事思潮对我国影视创作与小说创作都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的情况下,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十分必要。作者以他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20世纪叙事理论与创作中的重大问题,整部作品观点鲜明,论证严密,材料丰富,以观点统率材料,并且善于把理论推演、文本阐释与实践诉求这三个方面和谐地结合起来。可以说,他奉献了一部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的作品。
最值得称道的是这部著作中突出的问题意识和强烈的现实关怀。对于振兴我国文化产业、强化国家文化战略、夯实国家文化资本,它具有实际的、专业性的指导作用。反线性叙事带有浓厚的国际解构主义文化思潮的色彩,而在我国,由于对之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影视剧与小说的创作水准,是造成观众/读者数量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21世纪,影视剧与小说的创作尤其不仅仅属于个人咏怀的范畴;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它的兴衰已经实实在在地关涉到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强弱,不能等闲视之。
作者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既能与当今国际叙事学总体态势接轨,又紧密结合中国业界的实际。在他诸多独到的见解中,有两条尤其值得重视:(1)要在理论上恢复线性叙事的合法性;(2)在实际创作中,应该重拾对于线性叙事的信任,努力掌握经典叙事的基本手法,恢复现实在文本中的应有地位,树立为大众创作的理想。应该说,作者的努力是对20世纪叙事理论在中国负面影响的一个巨大反拨。作为一名学界新人,他不囿于大家之言与学界的陈见,表现出了相当的学术勇气。
还须一提的是,《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以小说与影视剧为例》具备跨学科的专业背景,横跨影视理论和小说理论两大领域,从线性叙事这一特定视角打通了横亘在两大学科之间长期存在的鸿沟,拓宽了经典叙事学的研究领域。这在同类研究中并不多见。
就具体的研究方法而论,这部著作显示了“自下而上”的特点:从叙事文本的媒介材料特性出发来开展研究,迥异于动辄从宏大视角来进行体系建构的学术取向。这种研究方法对其研究结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著作的作者杨世真是我最喜爱的学生之一。他做的博士生入学考试试卷,让我见了眼睛一亮:是块好材料。在我们几年的相处中,他时时勤奋,加之在影视、文学方面的广泛涉猎,所以悟性非同一般。他一贯关切我国的社会现实以及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思辨能力强,思维活跃,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有些见解对我很有启示。
这本著作的选题是高难度的。作者却知难而上,并且做出成绩,足见他学术素质之高。喜见这部力作即将出版,感到确实不负作者的苦心。
殷企平2007年11月于浙江大学
后记
本书是在本人的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当我在电脑上敲下“后记”这两个字的时候,并没有感到一丝轻松。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学士不愿放弃正文之后的这一方领地,尽情地挥洒他们的才情、学识乃至对生活的种种感悟。我不打算这么做,因为一旦话匣子打开,我怕自己被“倾吐的欲望”所控制而说个没完。实际上,我另有更重要的话要说。我要说的其实很简单,用两个词就可以概括,那就是“收获”与“感谢”!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在浙江大学学习期间,经历了严格的学术训练,开阔了学术视野。我的导师殷企平先生常常强调的主要有三点:1.做研究、写论文一定要有debate;2.一定要充分占有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然后再问自己还能做什么;3.一定要有现实关怀。这三点在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要做到却非常不易。虽然自己才疏学浅,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此抱有强烈的认同感,并相信这将促进我在专业上的进步。
我在学习中的收获与师长、朋友和亲人的支持与鼓励是分不开的。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恩师殷企平先生。几年来,殷老师为人的谦和与为学的严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同时也要感谢师母在生活上、学习上给我的帮助和鼓励。师恩永怀,难以尽表!此外,我要特别感谢浙江大学的张德明教授、吴笛教授。二位老师不但在平时课堂上多次给我面对面的指导,而且在我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对我选择线性叙事这个理论性较强的选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我还要感谢北京大学的申丹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的胡亚敏教授和聂珍钊教授、四川大学的程锡麟教授。2005年11月,申丹教授和胡亚敏教授在武汉叙事学会议期间,对我从事跨媒介、跨文本的叙事学比较研究给予了热情的鼓励。聂珍钊教授对我的相关研究论文《大本钟与达洛维太太的存在困境》提出了部分指导意见。四川大学的程锡麟教授则亲自复印了电影与小说叙事比较研究方面的英文资料惠赠于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王岚教授对于书稿的写作也给予了具体的指导性建议。
在博士论文答辩过程中,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的施旭教授、沈弘教授,以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李公昭教授对论文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建议。
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浙江传媒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配套经费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本人的研究过程中,浙江传媒学院的领导、影视艺术学院以及科研处、人事处等部门给予了诸多关心支持,学院图书馆在资料方面给予了长期的帮助,浙江大学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李海燕女士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和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的诸多领导、老师们的关怀对于我完成学业与论文亦有很大帮助。同门师兄师弟、学姐学妹们给予的帮助与支持甚多,皆铭记在心,恕不一一列举。
回首往事,我还想特别感谢浙江大学的王元骧教授,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是王老师引领我走上学术研究道路的第一步。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和孩子。为了支持我完成学业,妻子多次放弃了要丈夫陪着逛街的特权,孩子则放弃了要爸爸带着玩耍的特权。在此,我想对你们说:我会尽力弥补的!杨世真2007年金秋于西子湖畔孰能静斋
线性叙事与反线性叙事之争,是20世纪西方诗学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在反线性叙事思潮对我国影视创作与小说创作都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的情况下,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十分必要。作者以他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20世纪叙事理论与创作中的重大问题,整部作品观点鲜明,论证严密,材料丰富,以观点统率材料,并且善于把理论推演、文本阐释与实践诉求这三个方面和谐地结合起来。可以说,他奉献了一部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的作品。本书具备跨学科的专业背景,横跨影视理论和小说理论两大领域,从线性叙事这一特定视角打通了横亘在两大学科之间长期存在的鸿沟,拓宽了经典叙事学的研究领域。 本书具有突出的问题意识,不囿于大家之言与学界的陈见,勇于挑战国际反线性霸权话语,对20世纪西方诗学中线性叙事与反线性叙事之争这一重大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对线性叙事在小说创作和批评中衰落、而在影视剧领域长盛不衰的原因做了细致的分析。本书还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指出了线性叙事在我国影视剧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反线性叙事在小说与电影创作中的负面影响,对于提高我国影视产业竞争力具有专业指导价值,促人警醒。作者认为,线性叙事在各类叙事文本中正在以各种形式回归,重估线性叙事的恒久价值是批评界的重大使命。【作者简介】 杨世真男,副教授,博士,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任教。已出版著作《电视艺术原理》、《广播电视文学写作教程》(副主编),发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关键词解读》、《中韩电视剧艺术特征的比较研究》、《电视式微论从遥控器到鼠标的革命》等学术论文十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国家广电总局课题各一项,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曾获得浙江省电视牡丹奖二等奖两次,浙江大学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二等奖两次。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8057189 《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杭州 | 出版单位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25 | 印数 | 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