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高铭,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9.0

书籍简介:

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天才抑或疯子)的所思所想,引导人们关注该群体的思考方式。

书籍目录:

序言:更多、更多的世界

1.生命的尽头

2.梦的真实性

3.四维虫子

4.进化惯性

5.三只小猪前篇:不存在的哥哥

6.三只小猪后篇:多重人格

7.女人的星球

8.最后的撒旦

9.角色问题

10.飞禽走兽

11.苹果的味道

12.颅骨穿孔前篇:异能追寻者

13.颅骨穿孔后篇:如影随形

14.角度问题

15.永远.永远

16.生化奴隶

17.真正的世界

18.控制问题

19.时间的尽头前篇:桶子空间

20.时间的尽头后篇:瞬间就是永恒

篇外篇(一):有关精神病的午后对谈

21.雨默默的

22.孤独的守望者

23.超级进化论

24.盗尸者

25.表面现象

26.在墙的另一边

27.伪装的文明

28.预见未来

29.迷失的旅行者前篇:精神传输

30.迷失的旅行者中篇:压缩问题

31.迷失的旅行者后篇:回传

32.死亡周刊

33.永不停息的心脏.

34.行尸走肉

35.双子

篇外篇(二):精神病科医生

36.双面人

37.满足的条件

38.还原一个世界前篇:遗失的文明

39.还原一个世界中篇:暗示

40.还原一个世界后篇:末知的文明

41.萨满

42.朝生薯死

43.伴随着月亮

44.灵魂深处

45.偷取时问

46.永生

47.果冻世界前篇:物质的尽头

48.果冻世界后篇:幕布

后记:人生若只如初见

前言

更多、更多的世界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不过必须注意的是:看似。

多年前我曾经收到过一张生日卡,上面写的那句话很动人:最精彩的,其实就是世界本身。也就是看到这句话不久,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环游世界,因为总觉得有必要认识下自己生活的这个星球。也就是有了这个愿望后不久,我想到了刚刚提到的问题: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在好奇心驱使下。我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答案。但是我发现,谁也说不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就在我为此困惑的时候,某次听一个是精神科医生的朋友说起了一些病例。然后好像明白了一些:明白为什么没人能说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了。

道说:这里是人间;佛说:这里是六道之一;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里是时间的累积。所有的解释都在这里。

看来,这个世界是有无数面的不规则体。

于是我开始饶有兴趣地问身边那些熟悉的人:“在你看来,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不过。并没得到态度认真的回答。

为什么呢?大概因为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也很少有人真的愿意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在忙着挣钱,找老婆,升职……很少有人在乎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更多的人对于我这种不忙着挣钱,不忙着找老婆,不忙着升职的行为表示不解,同时还半真半假地表示关注:你疯了吗?

那么好吧,我决定去问另一个人群“精神病患者”们,或者说,我们眼中的精神病人。我带着复杂的心态,开始接触这个特殊的群体,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

我曾经接触的那些精神病人和心理障碍者,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极为清晰(必须承认这也是我筛选后的结果),当然前提是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而且大多也没那么危险狂躁症的除外(这个得冒点儿风险,例如被袭击)。但总体说来,只要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太大问题。

精神病人也有迥异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有喜欢滔滔不绝的,有没事找事的,有沉默的,有拐弯抹角的,跟大街上的众生相没什么区别。但是他们会做些我们不能理解的事情。会有我们从没想过的观点。他们的世界观令人匪夷所思,他们以我们从未想到的角度观察着这个世界。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精神病人是难以沟通的。

我想,一些行为只看结果不见得能看明白,要是了解了成因就会好得多。于是,从那天开始,我之后4年的业余时间,都在做这一件事情和精神病人接触。

某天中午。我突然决定结束了。一年之后,我决定把我积累的那些写出来。于是也就有了你现在看到的这本书。

我希望读者能:拨开文字和表象的迷雾,更开阔地接近这奇妙的世界。我更希望,看完这本书后,你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邪门歪道、违法乱纪、钻牛角尖的不算)。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我只希望这本书是一扇窗,能让你看到更多、更多的世界他们眼中的世界。我也希望有一天你能够很坦然地说:“让我来告诉你,在我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最后,是感谢。

非常感谢武汉大学出版社北京图书策划中心对此内容的重视和关照,以及汝怡编辑为这本书所付出的一切努力。

内容方面必须感谢以下几位朋友(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杨晨医师、感谢太史明月医师、感谢王建国医师、感谢马长春医师、感谢王阳教授、感谢王成斌教授,以及几位不愿意署名的朋友。

感谢朴岸导演给我的诸多建议。

特别感谢远在英国的KellyGuo小姐在我收集资料期间给予我的无私帮助。

谢谢大家,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这些帮助,才有了这本书。

后记

人生若只如初见

最初网络版截稿的时候,有人问我,为什么单独截取这一句,有没有什么含义?有。

十四五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这句,认定是个女人写的。再看作者:纳兰容若。哦,女的。半年后才发现他不是女人,而是个清初的官员。这是个引子。

那几年基本沉浸在唐诗的工整简洁;宋词的对仗洒脱:元曲的精巧别致当中当然我仅仅是形容了表面上的。等到看多了自然想了解那些诗词作者。了解作者后,开始感兴趣那些时代背景。接着一发不可收拾。从人文延续到经济,从经济延续到社会结构,从社会结构延续到政治,从政治延续到宗教,从宗教延续到哲学,从哲学延续到心理学,从心理学延续到医学……后来我发现很多东西到了一定程度,都是环环相扣的。这让当时的我(二十多岁)很惊奇。然后又开始一轮更疯狂的扫荡式阅读。有时候甚至没时间消化,只是记住了。不过也就是那会,养成了一个习惯:忽略掉文字本身,看文字后面的那些东西。不过后来又研究过文字、符号的利奇力量,那是后话了。

再后来开始失眠+生物钟紊乱。有半年时间吧,每两天睡一次,一次大约睡12个小时左右。失眠还不是似睡非睡神经衰弱的失眠,是特精神那种。因为自己也觉得那样不正常。所以有时候刻意去找一些很晦涩的书来看,认为那应该会对催眠有奇效。记得有次在朋友家看到一堆有关物理和量子力学入门的书籍(朋友的父亲是搞这个的),于是便借来看。没看困,看惊了。跟着就带着好多疑问四处去蹭课听。没多久,我发现坏了,问题大了。因为就物理来说,看的越多,质疑越多,自己开始越发质疑这一切到底是怎么样的未解太多了,甚至包括已经应用的那些原理其实依旧是未解状态。也就是那时候,为了给自己一个哪怕貌似明白的答案,开始转到非线性动力学,平面空间等等。可是适得其反,质疑开始成倍地增长。我茫然了。

然后,又开始和精神病人有了接触。再然后,发现了一个很好玩的事:很多精神病人都能够快速的找到某种解释作为答案。甭管是鬼狐仙怪也好,物理生物也罢,总是很坚定地就确认了。我更加迷茫了,甚至担心:我是不是有问题了?

这种恐慌状态一直缠绕着我,直到某一天,我重新看到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然后,一下子就豁然开朗。这就是我截取了这一句的原因。

在这本书快结束时,我要明确地告诉大家的是:这里有近20余篇是真实案例;也有些是出于一些原因,我基于真实案例在内容上做了增添或者删减的。所以,我希望你看这本书的时候不要过于沉迷于此。也不要依据这本书来判断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是不是个精神病人或者心理障碍者,这样实在太片面,太武断了。

我一直认为,能认真地去思考,是一件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事。也许有入会问:产生思想有劲吗?能赚钱吗?这点我可以给肯定的回答:有劲,能挣钱(笑)。

道家说变通,佛家说自然,心学说知行合一,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应用。有兴趣查一下的话就会发现,所有很牛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且很完整严谨。我知道那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出来的,那是经过多次严密地思考和多次地推翻重建形成的。但牛人之所以很少,空想家之所以很多的原因就在于:应用。拿到了钥匙,想用却不会使用才是最要命的。当然了,也有不想去使用的人,对现实已经到了无视的境界。对于那种人,我会按照我的方式分类仙。

还有就是未知。对于此,我不推荐轻易地用已知去否定未知,或者没通过真正深入地思考就去否定。照搬和粗鲁,都是很糟糕的事情。不过面对未知,也没必要害怕,而是要学会尊重未知的存在。其实那也是对自身的尊重。给自己一个尝试着去了解、辨析的机会,也就才有思考和探索的可能。那么,这本书就到这里结束了。但是我希望属于自己的那些思考,会一直持续。谢谢你能看完,并且读到这一句,我都记在心里了。“人生若只如初见。”

内容摘要:

  这是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是一本很神奇的书。从那些所谓“疯癫”的话语中你或许能得到对自己世界观的一种启迪和思考,有句话叫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在跟随作者的笔触阅人无数之后,你会发现,天才和疯子或许真的只有一线之隔。
  本书作者耗时4年,深入医院精神科、公安部等诸多神秘机构,得以和数百名“非常态人类”直接接触,最终产生了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有关人体、心理学、哲学、生物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学、符号学、玛雅文明及预言的震撼探讨!部分内容已发帖《精神病人的世界》,4个月内天涯点击率突破300万!内容已引起剑桥物理研究院等机构的关注和重视!
【作者简介】
  高铭,男,汉族。生干20世纪70年代的北京。目前任职于某公司项目总监。自认为死心眼根筋,对于探索未知事物总是有无尽渴望。从学龄前就已经有了至今仍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为什么?”成年后曾一度沉迷于宗教、哲学、量子物理、非线性动力学、心理学、生物学和天体物理等学科。21世纪以来又开始对精神病患、心理障碍者以及边缘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强烈好奇。
  20042008年间,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机构,对“非常态人群”进行近距离访谈,并最终整理出了这本书的内容。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7075429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武汉出版单位武汉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是武汉大学出版社于2009.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0.7 的主题关于 人物-访谈录-中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