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48.0
本书是一本关于音乐的散文集子。作者将个人的青春与成长记忆借由那些歌、那些音乐人而缓缓记录。与其说是回忆式的散文,倒更可以看成是一种别样体裁的乐评,字里行间没有指点江山的气势,也没有故弄玄虚文字游戏,而是在用心灵和生命去体验音乐的感受,乃最好的乐评。
代序 给未来的自己
辑一 烟花与火焰的种子
一个六年级生的青春歌史
我如何成为一个播音员
那些惯于寂寞的人
一九七六年那只可乐瓶
再唱一段思想起
告别,不要告别──两首歌的曲折故事
就要回家
烟花与火焰的种子
那既远且近的故乡
辑二 余烬犹温
想起Pink Floyd和一个人
点头示意,若你听得见
那一夜,我在日本现场
我那群日本乐迷朋友
迪伦为甚么酷?
记得蓝侬
重塑雕像的权利──关于《我所深爱的约翰蓝侬》
胡士托猜想
初访坎城唱片展:一则菜鸟报告
星巴克唱片公司
辑三 蓦然回首
我所记得的太平岛
归乡,离乡
香烟
一代不如一代
恨意
眉批
时代气味
影印机与我
不可无尺
透明的版型
字体的脾气
不一定要铜版纸
版型不等于内容
所谓出去玩
三十年以后
发色
躲避球
在乎不在乎
蓦然回首
附录 地下乡愁来信
作者跋
不要轻易打开《昨日书》──
乐音响起,时光倒流
记忆将瞬时汹涌,世界还是世界,我们却不再是我们……
四年前,詹宏志曾专文推荐马世芳第一本书《地下乡愁蓝调》,他说马世芳彷佛是一个老灵魂装错了青春的身体。他写音乐,会让你忍不住找出那些歌,一遍遍重听;他写往事,让我们想起曾经沸腾亦或荒凉的青春,不能自拔。他的广播,两岸乐迷逐集录制珍藏,甚至盗版私卖;他的文字,总在我们记忆深处,涌动着时代的潮声。他为音乐找到深情的语言,没有马世芳,台湾的音乐语言将多么失色,多么失温。2010年,即将四十岁的马世芳献给等待已久的读者第二本书《昨日书》,这位台湾六年级跨音乐、广播、文字创作等文化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第二本散文辑中收录他从2002年以来的文字四十余篇,并配置三十余帧珍藏的流行音乐相关物件照,写音乐、写回忆、写个人生命与时代的交响。
1,马世芳,一个让两岸文艺青年眼睛发亮的名字。从小拿西洋流行音乐榜单涂鸦长大,家里客厅就是台湾民歌运动的集会场所,跨足写作、电台、网络、独立唱片多个领域,被誉为“台湾首席文艺青年”,因为母亲是“台湾民歌之母”陶晓清,也曾被戏称为“民歌本人”。 马世芳是公认的台湾流行音乐最忠实的观察者与记录者,以一篇篇饱蘸情感的文字记录不止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也努力赋予流行音乐这个行业及音乐人以应有的尊严。
2,青春不再,余烬犹温,《昨日书》来自马世芳的内心深处,却写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个人记忆与社会交响。这本书是马世芳写给自己的青春挽歌,他写自己如何成为一个播音员,怎样被罗大佑的《亚细亚的孤儿》像一道闪电击中,怎样想起平克·弗洛伊德和一个人,怎样跟随鲍勃·迪伦的巡演辗转于异乡,如今英雄迟暮,各式音乐在网上俯拾皆是,磁带、CD都已成古董,我们方才醒悟,随着这些名字一同远去的,不仅仅是我们泛黄的记忆,也是一个只可回味的时代。
海报: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昨日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49564583 如需购买下载《昨日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桂林 | 出版单位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2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5 × 21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80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