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44.0
本书仿效明代曹臣《舌华录》之体例,从清末民国时期的大量典籍中“取语不取事”,中分名、智、哲、狂、愤、慨、断、辩、詈、谐、噱、异语、质语、妙语、谶语、逸语等,凡二十六类,名言谠论,萃于斯编。旨深味永,妙绪纷披。一卷在手,不啻珠玉盈目。心智获益无涯,文笔增华有望。本书所集在内容上较之《非常道》等书有不少新的增补,同时更注重回归语言本身。语录体的形式,不仅实现了一书包含大量信息,也实现了随翻随读的阅读理想。
前言
第一:名语
第二:智语
第三:赞语
第四:狂语
第五:愤语
第六:慨语
第七:断语
第八:辩语
第九:警语
第十:誓语
第十一:异语
第十二:质语
第十三:仁语
第十四:妙语
第十五:谶语
第十六:挽语
第十七:凄语
第十八:谦语
第十九:豪语
第二十:讥语
第二十一:诲语
第二十二:趣语
第二十三:省语
第二十四:忆语
第二十五:詈语
第二十六:谐语
第二十七:雅语
近现代知识分子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遇之强敌”,面临着无穷的政治焦灼、文化焦灼、价值焦灼,往往不得不或明或暗地受制于一个特定的视界去思考各种问题,这个视界就是:中国的命运。自然面然,个体言说与话语的张力也成为了一个观照历史的独特视角,话语也就成了读史与阅世最为直接简单的途径。
《语不惊人死不休:清末民初以来的雷人语录》所收录的这些话语,大多数散存在人物的日记、笔记、年谱、书信及其他传记资料中,史书往往不予著录。透过这些话语,我们不仅看到历史上确实不乏“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语),还会发现一种具有“深层结构内容”的东西。如果说,一种话语是智慧的而且对历史构成了一种独到的阐释,那么在收录于《语不惊人死不休:清末民初以来的雷人语录》的某些话语背后,显然透发着话语之外的玄机,潜藏着一部未及展开的历史,说不定就隐含着历史的某种走势与取向——这正是话语的魅力所在。
邵盈午、邵振奇编写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清末民初以来的雷人语录》将清末民初以来知识分子的话语,按照其性质略加划分,为名语、智语、赞语、狂语、愤语、慨语、断语、辩语、警语、誓语、异语、质语、仁语、妙语、谶语、挽语、凄语、谦语、豪语、讥语、诲语、趣语、省语、忆语、詈语、谐语、雅语,凡27类,这种“依循”并非简单的“仿制”,而是通过这种分类,更充分地显示出近现代众声繁会、气象万千的话语景观。
收入本书的话语大多指涉了信仰、自由、反抗和牺牲,皆为被时下的知识分子所日益轻忽的主题。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语不惊人死不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6040778 如需购买下载《语不惊人死不休》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东方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4.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