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人学论视阈中的鲁迅经典

文学人学论视阈中的鲁迅经典

叶继奋,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60.0

书籍简介:

本书考察了历史转型期鲁迅经典大众传播的诸种困扰及症结所在。世纪之交,由于受后现代语境、市场经济下的大众消费文学、文化保守主义等复杂文化语境的影响,以及长期以来鲁迅的被意识形态化等问题,鲁迅经典的大众传播途径出现了阻塞现象。如何继承鲁迅的文化遗产,如何在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学术界新的研究课题。但是学术界在鲁迅大众传播方面始终是一个非常薄弱、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本书有填补空白和学术创新的价值。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鲁迅经典与21世纪中国现代公民成长

第一节 全球化语境下文化选择与鲁迅的当代意义

一、“一体化”与民族文化选择的历史依据

二、鲁迅作为民族现代文化代表的评价原则

第二节 鲁迅“立人”思想在教育视阈中的当代阐释

一、“尊个性而张精神”的现代人格构建

二、“致人性于全,不使之偏倚”的新人理想

第三节 鲁迅经典与中国现代公民的价值体系构建

一、植根于民族历史深刻体认的爱国主义信念

二、培养民族个体的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三、将个人价值实现融入民族振兴的伟大实践

第二章 新世纪几次规模较大的鲁迅经典大众传播论争综述

第一节 2007年,北京高中《语文》课改实验教材风波

一、“金鲁之争”与鲁迅经典的价值取向

二、《阿Q正传》的时代性与“去留”问题

第二节 2009年,上海第四届鲁迅论坛:新世纪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一、“食之无味,去之可惜”,鲁迅作品成“鸡肋”?

二、“政治意识形态化”与鲁迅形象塑造

三、需要建构社会大众进入经典的有效通道

第三节 2010年,网络微博转帖:鲁迅“大撤退”

一、引发建设性思考:选文数量、篇目、呈现形式与学段

二、认识逐步趋于理性:“是‘调整’而不是‘撤退’”

三、进入问题深层探因:“文化思潮”与“教育方法”

第三章 论争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理性辨析

第一节 “意识形态”:鲁迅文学及其阐释史反思

一、“意识形态”以及相关问题沉思

二、鲁迅文学:批判意识与审美情致的艺术结晶

三、对鲁迅“被意识形态化”的学理阐析

第二节 “鲁迅是谁”:对作者身份与读者关系的一种追问

一、“三个家”:“人是历史的人”

二、“英雄”与“平民”:“历史是人的历史”

第三节 《阿Q正传》:对鲁迅时代性与经典性的认识聚焦

一、置于文学“时代性”理论平台的问题审视

二、经典解读中的民族文化心理因素及其价值取向

三、《阿Q正传》的“无时间性”:奠定经典地位

第四章 历史转型期鲁迅经典大众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第一节 鲁迅经典传播诸种困扰的阐释学透视

一、文学经典阐释与传播的一般规律

二、复杂语境下鲁迅经典传播通道的阻塞

第二节 语文教育特殊领域的问题成因及相关因素

一、学术界:鲁迅普及视角的疏漏与学术资源的匮乏

二、教育界:传统观念的固守与文学课程意识的淡漠

第三节 修复与顺应:新历史条件下学界的话语雷建

一、鲁迅人学思想在新世纪的深度阐发

二、“过去、现在、未来”维度的意义阐释

第五章 鲁迅经典大众传播诸因素在人学维度上的目标归

第一节 “文学本体论”视阈中的文学属人性

一、文学的创作生发于作家的人生根基

二、文学家对表现对象采取人道主义态度

三、文学的价值属性在于人的生存与完善

第二节 “为人生”:鲁迅文学实践的人学维度

一、创作动因:基于痛苦的人生体验和挚爱情怀

二、创作内容:关注中国人的生存境遇与精神变异

三、创作目的:致力于国民摆脱奴役走向人的境界

第三节 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立言”以“立人”

一、“语言”:从工具符号转向人类存在始源

二、人文性:无可摆脱的课程属性与人本承载

三、人的现代化:鲁迅经典传播的逻辑起点

第六章 鲁迅经典与现代生存理念建构及普适价值

第一节 鲁迅现代生存观的人道精神与伦理学阐释

一、为了现代中国人的生存、温饱与发展

二、人类自我“斯芬克斯之谜”的猜想与求证

三、现代生命哲学:“贵生”而迈步向“坟”

第二节 现代理性照耀下旧中国人生的存在本相

一、《阿Q正传》:历史叙事中的深度时空意识

二、城里的“戏”和乡下的“戏”

三、对众生不幸无尽包容的悲悯情怀

第三节 鲁迅经典与现代人生存意义的建构方式

一、领会文学的彰显方式,在艺术沉思中达成意义

二、在多样化的生命运动中,感悟人生真谛

第七章 鲁迅经典与现代人的精神建构及审美超越

第一节 价值重建中鲁迅经典的人文内涵与美学意义

一、现代社会精神危机与人的内部世界建设

二、美育论视阈观照作为教材的鲁迅经典

第二节 鲁迅经典对现代人生的哲学启示与意义赋值

一、绝望:昏沉的夜——“好的故事”碎影无踪

二、反抗:荒原寻路者——“走完了那坟地之后呢”

第三节 鲁迅经典与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建构方式

一、在鲁迅文学的镜像中反观自身:“人是什么”

二、在审美愉悦激荡中完善道德理性:“人应如何”

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摘要:

要达成读者与鲁迅经典真正意义上的“对话”,需要回到文学本身。“文学是人学”,文学表现的是深刻而稳定的历史本质,以及关于人的存在与人类灵魂的永恒命题。鲁迅提出的“生存、温饱与发展”的目标,他对“最理想人性”的求索,深刻地揭示了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生存的合理性以及在此基础上不断超越的本质特征。人类更加合理的生存与人的精神世界的日益完善,这是我们与鲁迅经典“对话”的共同的“意义世界”。鲁迅经典为人类追求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文化资源。

编辑推荐:

文学以形象的方式告诉人们“应该如何生活”。由于文学作品渗透着文学家对生活的审美评价,因而文学具有彰显生活意义的功能。以现代理性观照中国人的生存本相,并倾注以人生挚爱者的深情眷恋,是鲁迅文学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刻领悟鲁迅经典对中国人生存状态的彰显方式,消除日常生活对存在本真意义的遮蔽,思索来自语符深处的追问,将生活的真相重新恢复到生命的记忆中来,使人对曾经逝去的生活作再度打量和评判,从而在审美活动中达成人生意义,是鲁迅经典的阅读意义所在。叶继奋所著的《文学人学论视阈中的鲁迅经典》以“文学人学论”为理论依据,在阐述鲁迅现代生存理念当代意义的基础上,对现代人生存意义的建构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文学人学论视阈中的鲁迅经典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8090735
如需购买下载《文学人学论视阈中的鲁迅经典》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杭州出版单位浙江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8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文学人学论视阈中的鲁迅经典是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1.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10.97 的主题关于 鲁迅著作-大众传播-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