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评论

刑事法评论

陈兴良, 主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68.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刑事法评论》的第30卷,本卷在“理论前沿”栏目收入了两篇文章,是对刑法刑事责任目的和风险刑法理论的深入研究。在“犯罪论体系研究”栏目中收入四篇文章,都是对犯罪构成要件的研讨。“刑法学人”一栏收录了陈兴良老师为《马克昌教授追思文集》所写随笔。“域外传译”和“域外视野”中分别收入两篇文章,德日刑法总则的相关理论介绍。在“被害人研究”栏目发表两篇论文,对被害人学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专题研究”中收入12篇文章,共同的特点是开拓了新的学术领域,他们的观点不属于对传统问题的研究,而是对刑法相关问题的前沿性探讨。综观全书,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古今中外的特点,是对前沿性刑事法理论集约化的呈现。对当前刑事法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书籍目录:

主编絮影 陈兴良

理论前沿

报应、预防与恢复——刑事责任目的之反思与重构/杜宇

一、责任目的之功能

二、以往的责任目的

三、恢复性正义

四、报应、预防与恢复

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性展开/南连伟

引言

一、沿承与内涵:风险刑法理论概述

二、曲解与狂妄:风险刑法理论的社会学批判

三、静态与动态:刑事政策的公共政策定位

四、异化与痼疾:民主立法的现代反思

五、结语:躁动的刑法学

犯罪论体系研究

主编絮影  陈兴良

理论前沿

报应、预防与恢复——刑事责任目的之反思与重构/杜宇

一、责任目的之功能

二、以往的责任目的

三、恢复性正义

四、报应、预防与恢复

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性展开/南连伟

引言

一、沿承与内涵:风险刑法理论概述

二、曲解与狂妄:风险刑法理论的社会学批判

三、静态与动态:刑事政策的公共政策定位

四、异化与痼疾:民主立法的现代反思

五、结语:躁动的刑法学

犯罪论体系研究

论刑法的规范构造——从古典犯罪论体系到新古典犯罪论体系的考察/李世阳

一、法规范的功能及其实现条件

二、刑法规范的构造

三、刑法的规范构造与古典犯罪论体系的演变

四、刑法的规范构造与新古典犯罪论体系的演变

五、结论

从四要件到三阶层/王政勋

一、隐喻:剥鸡蛋和切西瓜

二、逻辑:四要件理论的结构性缺陷

三、困境:四要件理论无法完善

四、出路:犯罪论体系的去苏俄化

过失犯的构成要件实现——从定型化思维的叛离/王复春

一、问题的提出

二、第一次叛离:个别化理论

三、主流:定型化思考

四、第二次叛离:客观归责方案及其变异

五、理论比较与问题述评

六、余论

犯罪构造中的主观构成要件——及对客观归属学说的

批判/[德]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文蔡桂生译

一、归属对象和归属理由

二、以之为目标的客观可能性

三、行为不法

四、风险升高

刑法学人

老眼空四海——马克昌教授学术印象/陈兴良

域外传译

客观之结果归责——结果归责理论的发展、基本路线与未决之问题/[德]沃尔夫冈·弗里希文蔡圣伟译

一、导论

二、归责理论的发展

三、归责理论的基本路线与核心问题

四、总结、未决之问题及展望

拉丁美洲的刑事诉讼程序改革——源自边缘国家法律思想的传播/马克西姆·兰格文施鹏鹏周婧译

引言

一、自边缘传播

二、拉丁美洲的刑事诉讼法典浪潮

三、分析

四、结论

域外视野

从建构理性到实用理性——德国刑法中实质责任论的实用性倾向/马寅翔

一、引言

二、罗克辛与雅各布斯的实质责任论

三、责任主义与刑罚目的的关系

四、实质责任论产生的理论背景及其启示

五、余论

德国刑法教义学上客观处罚条件的起源——立法、司法和学说的全面回顾/王钰

引言

一、刑法分则中客观处罚条件的立法及判例发展史

二、学说中客观处罚条件的产生历史

小结

被害人研究

被害人的谱系学研究——从被害人的历史地位变迁的角度/申柳华

一、前国家和国家初期的被害人——被害人及其宗族作为刑罚的执行者

二、国家兴起与被害人权利的萎缩——从犯罪起诉者到犯罪的旁观者

三、民主法治国家与被害人权利的兴起

被歧视的被害人:刑事诉讼中的强奸案被害人/杨杰辉

一、强奸案被害人被歧视的体现及危害

二、强奸案被害人被歧视的原因

三、减少和消除强奸案被害入被歧视的措施

四、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奸案被害人

专题研究

刑法解释的刑事政策化/姜涛

一、刑法解释的立场考察

二、刑法解释的政策考量

三、刑法解释的刑事政策向度

终身刑:死刑废止语境下一种话语的厘定与建构/李立丰

一、死刑与替代刑

二、终身刑与死刑的废止

三、终身刑与刑罚根据

四、终身刑与刑罚体系、刑罚执行

五、结论

量刑根据:以责任主义为中心的展开/张苏

一、责任主义之下量刑要素的体系与展开

二、对立法中量刑根据要素的分析评论

三、对司法解释中量刑根据要素的分析评论

回到问题的原点——法律推定与证明制度关系之再梳理/褚福民

一、美国法中法律推定与证明制度关系之梳理

二、我国法律推定与证明制度关系之考察

三、中美法律推定与证明制度关系之比较

四、结语

论刑事判决书的说理/马卫军

一、问题的提出

二、刑事判决书说理的意义

三、如何说理

四、说理的载体——判决书的结构改变

五、结语

揭开上诉率的面纱——以刑事案件为对象的SPSS实证分析/陈晨

一、研究样本的选择及描述

二、“八个猜想”的提出

三、初步的结论

四、结语

我国“犯罪学教程”的知识革新/王燕飞

一、我国“犯罪学教程”出版概况及其特点

二、我国“犯罪学教程”知识的整体状态

三、我国“犯罪学教程”知识的新陈代谢

《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

内容摘要:

《刑事法评论(第30卷)(2012)》在“理论前沿”栏目收入了两篇文章,是对刑法刑事责任目的和风险刑法理论的深入研究。在“犯罪论体系研究”栏目中收入四篇文章,都是对犯罪构成要件的研讨。“刑法学人”一栏收录了陈兴良老师为《马克昌教授追思文集》所写随笔。“域外传译”和“域外视野”中分别收入两篇文章,德日刑法总则的相关理论介绍。在“被害人研究”栏目发表两篇论文,对被害人学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专题研究”中收入12篇文章,共同的特点是开拓了新的学术领域,他们的观点不属于对传统问题的研究,而是对刑法相关问题的前沿性探讨。综观全书,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古今中外的特点,是对前沿性刑事法理论集约化的呈现。对当前刑事法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推荐:



  《刑事法评论(第30卷)(2012)》在“理论前沿”栏目收入了两篇文章,是对刑法刑事责任目的和风险刑法理论的深入研究。在“犯罪论体系研究”栏目中收入四篇文章,都是对犯罪构成要件的研讨。“刑法学人”一栏收录了陈兴良老师为《马克昌教授追思文集》所写随笔。“域外传译”和“域外视野”中分别收入两篇文章,德日刑法总则的相关理论介绍。在“被害人研究”栏目发表两篇论文,对被害人学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专题研究”中收入12篇文章,共同的特点是开拓了新的学术领域,他们的观点不属于对传统问题的研究,而是对刑法相关问题的前沿性探讨。综观全书,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古今中外的特点,是对前沿性刑事法理论集约化的呈现。对当前刑事法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刑事法评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1208373
如需购买下载《刑事法评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 × 13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500

书籍信息归属:

刑事法评论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2.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14.04 ,D915.304 的主题关于 刑法-研究 ,刑事诉讼法-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