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26.0
本书全面吸收、消化了西方生态学的重要成果,以此为参考坐标,系统地、多方面地论述了儒家生态理论和一些有意义的实践经验。书中收集引用了大量儒家古代文献,特别是很少被人引用的六经和史书类的相关资料,为说明儒家生态思想的丰富性,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内容翔实,论证细密,提出了不少独到的有价值的见解。就其深度、广度而言,是国内研究儒家生态思想的一部少有的、有价值的学术著作之一。
前言 新启蒙运动--人类生存方式的生态转向
一、人类面临空前的生态危机
二、危机的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和对自然的斗争
三、生态启蒙运动--人类生存方式的生态转向
第一章 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儒家的态度
第一节 环境、生态、自然与"生生"
一、环境
二、生态
三、自然
四、"生生":儒家哲学的态度
第二节 道德共同体
一、道德共同体及其扩大
二、儒家道德共同体的范围
三、天人一体:从道德共同体到形上的和价值的共同体
四、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
前言 新启蒙运动--人类生存方式的生态转向
一、人类面临空前的生态危机
二、危机的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和对自然的斗争
三、生态启蒙运动--人类生存方式的生态转向
第一章 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儒家的态度
第一节 环境、生态、自然与"生生"
一、环境
二、生态
三、自然
四、"生生":儒家哲学的态度
第二节 道德共同体
一、道德共同体及其扩大
二、儒家道德共同体的范围
三、天人一体:从道德共同体到形上的和价值的共同体
四、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
第三节 人类中心主义
一、强人类中心主义
二、弱人类中心主义
三、同于大道:儒家的态度
第四节 价值
一、价值简论
二、价值的三重含义和"是"与"应该"统一
三、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儒家哲学的态度
第五节 生命
一、通行的生命定义
二、对通行生命定义的反思
三、新生命观的提出
第六节 权利
一、传统权利概念及其向自然界的扩展
二、儒家哲学的态度:自然的普遍权利
第二章 "恩至禽兽"--道德共同体中的动物
第一节 "德及禽兽"--动物之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
第二节 动物的使用价值--对动物的日常使用中的生态因素
一、动物作为动力、商品、礼品等
二、动物作为食品
第三节 人工养育动物
第四节 关于狩猎及其限制
第五节 祭祀、动物作为祭品与对动物的祭祀
一、通论祭祀
二、动物作为祭品
三、对于动物的祭祀
四、祭祀的生态意义
第六节 动物作为自然的神性标志的生态意义
第七节 动物保护的政令与法律
一、《礼记》
二、《秦律十八种》
三、汉代相关政令
第三章 "泽及草木"--道德共同体中的植物
第一节 "泽及草木"--植物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
一、植物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
二、"有事于山林"--对森林的生态作用的认识和森林保护
三、植树
第二节 神秘的植物
一、五行中的木
二、移情与瑞应
三、社稷之木
四、树木之精怪
五、祭祀山林
第三节 草木与生活--植物的使用价值
一、"刳木为舟"--林木的开发和使用
二、伐木、焚草为田
三、"播种百谷"--关于农业与农作物
第四节 林木保护的机构与措施
一、山虞、泽虞、林衡、大司徒--林木管理保护机构
二、草木保护的政令
三、林木保护的法律
第四章 "恩及于土"--道德共同体中的土地
第一节 土、地、壤、田的辨析与土地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
一、土、地、壤、田的辨析
二、土地的生态作用及土地作为道德共同体成员
三、土地的财富标尺意义
第二节 对土地的种类、性能的认识和生态性维护使用
第三节 土地管理的机构及政令
一、土地的生态性管理的机构及政令
二、"相地而衰征"--贡赋的生态意义
第四节 "报本反始",立社祭土--对土地的祭祀及其生态意义
第五章 "国主山川"--山川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
第一节 山脉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
第二节 水与河流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
一、儒家文化对水与河流的认识
二、"水曰润下":水的生态意义
三、"川,气之导也"与"河竭国亡"的生态意义
第三节 与水相处的智慧和对于河流与水的保护
一、大禹治水
二、环境友好型的水资源利用
三、舟梁、沟洫、河渠、井与运河
四、水与河流管理的机构与法令
第四节 祭祀山川
一、祭祀山川的理由
二、水旱之祭
第六章 气、通、和、生、时、道:儒家生态哲学范畴论
第一节 气、阴阳、五行与世界的五行化
一、阴阳、五行、气
二、"一阴一阳之谓道"
三、世界的"五行化"
第二节 气的"通"
一、"通气":"行"的意义
二、"宣气"、"助气"
三、社的"通气"意义
第三节 气的运动的 "和"
一、"和"与气的"通"
二、阴阳运行的失"和"与乖戾
第四节 乐与"和"
一、声、音、乐:儒家关于音乐的一般认识
二、乐的规定中的生态意义
三、"象天"、"敦和"--乐的促进生态和谐的作用
四、乐与政治对应中的生态意义
五、关于上古帝王之乐的生态性解释
六、十二律吕的生态意义
第五节 "天地之大德曰生"--气的运行的"生"与"生生"
一、当代生态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天地之大德曰生":宇宙的"合目的"的"生生"过程
二、"生生"的内在机制
三、死亡--生生过程的内在否定性
第六节 时、时序与天道
一、天道及其性质种种
二、时与时序
三、儒家天道观的有机性特点
四、自然的规律性及自然规律向生态规律的转化
第七章 天人合一与仁:儒家生态哲学的功夫论与境界论
第一节 "因"与"无为":天人合一的前提
一、"因"的思维方式
二、"无为"
第二节 天人合一论
一、物理意义
二、价值意义
三、本体意义
四、功夫意义
五、境界意义
六、知识意义
第三节 惟人为贵:人与万物的差异性
一、"惟人为贵":人、物之异
二、人与人之异
第四节 仁的生态功夫与境界
一、"仁,爱人以及物"
二、仁者"生意"
三、"仁包四德"
四、仁为人的"天地生物之心"
五、仁即感、通
六、"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第五节 人应该做什么?再探群己权界
一、"尽性"与"参赞化育"
二、爱有差等:道德共同体的范围
人名索引
概念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一、古人
二、今人古典研究
三、生态哲学与中国传统生态哲学研究著作/论文
四、汉译外国著作/论文
五、外文著作/论文
后记
该书全面吸收、消化了西方生态学的重要成果,以此为参考坐标,系统地、多方面地论述了儒家生态理论和一些有意义的实践经验。书中收集引用了大量儒家古代文献,特别是很少被人引用的六经和史书类的相关资料,为说明儒家生态思想的丰富性,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内容翔实,论证细密,提出了不少独到的有价值的见解。就其深度、广度而言,是国内研究儒家生态思想的一部少有的、有价值的学术著作之一。
该书全面吸收、消化了西方生态学的重要成果,以此为参考坐标,系统地、多方面地论述了儒家生态理论和一些有意义的实践经验。书中收集引用了大量儒家古代文献,特别是很少被人引用的六经和史书类的相关资料,为说明儒家生态思想的丰富性,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内容翔实,论证细密,提出了不少独到的有价值的见解。就其深度、广度而言,是国内研究儒家生态思想的一部少有的、有价值的学术著作之一。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儒家生态思想通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研究丛书 | ||
9787301208434 如需购买下载《儒家生态思想通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13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 | 印数 | 1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