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5.0
本书针对当今家庭教育中的情感缺失、方法不当等问题,旨在引起全社会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彻底转变广大家长以学校教育作为主要教育方式的传统观念,引导家长以科学的理念、适当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为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加和谐的家庭环境,从而推进全民素质的提升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一讲陪伴孩子:没有人能够代替父母
第一节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一、“科尔曼报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吗
二、“父母失陪”:把孩子交给祖父母或保姆的后果
三、“种树郭橐驼传”:以爱的名义破坏孩子的成长
第二节“和你在一起”:父母可以陪孩子做哪些事
一、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二、“性格一身体本位”: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三、“意志第一”:培育孩子的强力意志
第二讲寻找孩子的“优势发展区”
第一节你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有哪些差异
一、性格的差异:A型、B型和AB型性格
二、智力的差异:多元智能
三、性别的差异:无名指与食指的调查研究
第二节让你的孩子因特长而自信
一、如何面对孩子天生的性格弱点
二、以不同的方式养育男孩和女孩
三、“扬长”比“补短”更重要:发挥孩子的“智力优势”
第三讲成长的关键期
第一节成长的关键期:3岁之前、9岁之前和13岁前后
一、3岁之前:“早期智力开发”还是“消极教育”
二、9岁之前:孩子为什么出现痉挛或强迫症
三、13岁前后:孩子为什么反抗父母
第二节让孩子在关键年龄做关键事情
一、3岁之前:在“早期智力开发”与“消极教育”之间
二、9岁之前:“制订规则”“情趣生活”“自食其力”
三、13岁前后:“变形”的关键年龄
附录新父母学校的100个教育信条
后记
前言
各位,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让我们聚在一起来讨论有关家庭教育、新父母学校的问题。家庭教育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太难,比学校教育更难。
家庭是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解:孩子如果在童年没有接受好的待遇和教育,甚至受到了压抑和打击,他长大之后就会做噩梦甚至可能出现种种精神疾病。
无论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败,整个人生就失败。无论国家多么发达,家庭教育失败,整个国家就陷入衰败。“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相关的说法是,推动摇篮的手,也推动国家的发展。
按照康德的说法,人类有两件事情最难:一个是如何“统治”他人;另一个是如何“教育”他人。可是,中国的父母普遍坚持随意而轻松的心态:只要有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只要自己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部分父母甚至认为: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祖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保姆也可以教育孩子。
中国的父母什么时候开始承认教育的艰难呢?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成为“问题儿童”,父母们才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惊恐。
我原本是研究“教师教育”的。两年前,我开始由“教师教育”转向“家庭教育”。这个转向对我个人来说很重要,因为我发现,仅仅谈论“教师专业成长”是不够的。教师的专业智慧和人格魅力确实会影响他的学生,但是,总有一些“问题学生”让教师感到无能为力。如果学生没有得到父母的帮助,如果学生的家庭环境没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或者,如果学生父母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那么,教师对学生几乎爱莫能助、无能为力。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某些家长总以为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有问题或问题很严重,他们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过于敏感和焦虑。对孩子成长的问题视而不见,这是一个错误;对孩子成长的正常现象过度关注,而忘记了教育的秘密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也是一个问题。
针对这些家庭教育中的种种问题,“新父母学校”的讲座分为三个专题。每一讲包括两节。第一节提出问题,第二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讲的第一节提出的问题是因“父母失陪”而导致孩子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第二节提出的方法是“陪伴孩子”以及父母应该陪伴孩子做哪些事情。
第二讲的第一节提出的问题是“孩子的差异”,包括性格差异、智力差异和性别差异;第二节提出的方法是尊重孩子的差异,让孩子因特长而自信。
第三讲的第一节提出的问题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3岁之前、9岁之前和13岁前后;第二节提出的方法是让孩子在关键年龄做关键事情。3岁之前是动物世界式的“爱的教育”;9岁之前是孩子建立规则、过有情趣的生活和自食其力的关键期;13岁前后是“教育终结”的年龄。对于那些在13前后还没有形成自理生活习惯和自学习惯的孩子来说,他需要的已经不是教育,而是“治疗”。
后记
本研究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的立项课题“1+1新父母学校系列丛书”的成果之一。北京文海华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为本研究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支持。本研究同时得到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的资助。
在“新父母学校”讲稿的开发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给我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建议。感谢华南师范大学刘朝晖教授、迟毓凯教授,广东教育学院施铁如教授、熊焰教授、高慎英教授,中山大学张建奇教授,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刘向红教授、朱宏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吴刚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王鉴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的熊箭和中山大学附小的方大维两位以“青少年”和“儿童”的身份为讲稿提出了特别的修改意见。
张文质老师、徐莉老师、沈旎老师、高向英老师、彭荣辉老师、陈道龙老师、黄绍波老师、仲丽娟老师、陈开玖老师、潘险峰老师诸位为讲稿的修改提供了多种帮助。谨此致谢!
刘良华
2009年1月1日广州,南浦岛
教育孩子,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老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孩子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家长全方位的影响,可以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力量来自家长。刘老师的家教理念和方法,对解决当前家庭教育中情感确实、方法不当等等问题提供了崭新思路,值得还在忧心孩子教育问题的家长们认真读一读! 陪伴孩子:没有人能够代替父母;“性格-身体本位”: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扬长”比“补短”更重要:发挥孩子的“智力优势”;让孩子在关键年龄做关键事情;……阅读本书,犹如进入一所新父母学校,聆听、学习刘良华老师的家教理念和方法。【作者简介】 刘良华,男,1968年1月出生,湖北洪湖人。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教授,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哲学”“教师教育学”与“家庭教育学”。 出版专著七部:《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校本教学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有效教学论》(合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教育自传》(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教师专业成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新父母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发表文章五十余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新父母学校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3101825 如需购买下载《新父母学校》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