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一百个老百姓

宋代的一百个老百姓

董迎建, 编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通过对诸多古今著作中宋代老百姓故事事迹的选编,展现了宋代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图景,书写了平民视角的历史。

书籍目录:

忧国忧民者

爱国布衣倪朴直言敢谏

张顺张贵舍命死守襄樊

施宜生秘传情报命陷敌营

赵淮身虽被俘拒不招降

风尘弱女毛惜惜拒侍叛贼

抗击元军的江南英雄吴楚材

勇敢机智的唐河店老妪

陕西刘生杀汉奸

助文天祥抗元的平民朋友

身怀大义的罪犯赵师桢

宁死不降的小兵张吉

文弱书生拼死杀敌

黄介组织义军保护乡里

不屈膝为元朝做事的褚高士

不忘故国的郑所南先生

施全刺秦桧

龙华名医刺秦桧

爱国的宫廷琴师汪元量

唐琦怒斥汉奸

士兵陈海勇救难者

焚身不做俘虏的正节先生

乡民抗金兵宁死不屈

不甘变节的随从阎进

身在金地心在宋的无名义士

侠客义士

邵父义举搭救千人脱险

刘氏捐百万贯替百姓交税

河朔百姓的救星史伦

不杀忠良的秀州刺客

行者侠客救素娥

见义勇为的道侠

勇敢慈善的段玉植

蒋员外保护族人财产

侠妇人助夫君回故乡

勇如将军的霍秀才

擅长诗词通今博古的义妓严蕊

孝悌模范

任元受全心全意奉养母亲

林颐寿贤孝乡里

孝子寻父破案

赵伯深三十年寻母

苏庆文、台亨为孝

陈思道葬母弃商

以死赎父的孝子蔡定

邢神留救父

替父服刑的孝子詹惠明

不忍抛弃婆婆的丰城孝妇

打虎救亲的孝女们

兄长以德报怨感化弟媳

像奉养母亲一样侍奉大嫂的兄弟

挽救培养妻弟的张孝基

贤者与忠信之人

见识高明的莫家长子

不为世态炎凉所左右的巢谷

东瓯二徐传千古

非礼勿为的费枢

聂从志拒绝女色

有医德的何澄

孙椿年修筑海堤

慈母般的陈堂前

章家大嫂不弃养子

坐怀不乱的秦君昭

马父还妾

忠厚善良的冯父

宁死不做妓女的郝节娥

只为良心安宁的王叟

胡父烧假币

李婶不爱外财

奇人与智者

智妇计胜负心郎

为夫报仇的梁氏

李幼清相马

知恩报恩的强盗

不主张杀人的强盗

希光计杀方六一为夫报仇

忍辱留子十年报仇

患难邻居互相保全

老翁论青苗法

死刑犯报救命之恩

主人教导仆人勿弃丑妻

晁氏破镜重圆

女巫智救包拯后代

独立于世的孟德

朱冲和吓贪吏

陈五教训女巫

捕蛇出名的“蛇王三”

失散夫妻终获团圆

强盗胜过蔡京

舒民杀四虎为妻报仇

擅长交易之道的老兵

迷恋绘画的伶人

手艺人、工匠

敢揽皇帝活计的锡匠

善制宣笔的笔工诸葛高

章家兄弟开创哥窑

名扬天下的田氏泥孩儿

比士大夫贤明的刻字工匠

宋朝木工第一人喻皓

印刷史上里程碑的竖立者毕异

水工巧法堵决口

造船工匠高宣

商人、掮客

汴梁城内的小茶馆老板

绝不见利忘义的陈国瑞

教育为本的儒商

项四郎救落难女

卖油老翁评箭法

宽厚的买卖人于令仪

韩洙仁心还金

家庭教师牙侩闻人滋

仆人、小吏

为主人教育好遗子的忠实仆人

烛泪擒道的智仆蓝姐

本分贤淑的忠仆银花

仆人报案擒海寇

忠仆朵那取义

张家仆人舍身救主

忠心耿耿的赵延嗣

尽职尽责的施嫁婆

牧童看名画

画家侍仆成名家

老院吏见多识广

爱才的胥吏

慧眼识愚贤的守门人

民间医生

医术高超的程约

写就《证类本草》的唐慎微

民间医药学家陈衍

史载之诊断“食挂”病

回天有术的陆医生

神医郝老

为宋孝宗治痢疾的小药店

诊脉断症的民间医生

针灸治病的江湖郎中

老祝医治疽

张济治疗瘟疫

范九思想方设法治疗病人

南浦老医生治白喉

平民医生臧中立

医术神奇的百岁老人赵三翁

隐逸之士

三十年不出篱门的杜五郎

打扫寺院清除灰尘的刘先生

隐士吕徽之

不愿与权贵周旋的金氏

处世超脱的文秀才

宽宏大量的罗可

博学隐士李侗

隐居东湖种菜为生的苏云卿

方外之人

延寿和尚修建灵隐寺、六和塔

技艺高超的僧人怀丙

不计嫌的僧人宗回

游僧救人治蛇伤

医僧奉真

僧人与朝廷秘闻

不宣扬迷信的僧人

过目成诵的道人杨大均

老道人炙艾

深通奇妙针术的道士

道人千里平冤作证

道士秘方救人

僧人真宝抗击金兵

前言

鲁迅曾经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下每有患上“假怀孕”症即“症候和真正怀孕时一模一样,但肚里却是空虚的”(高尔基语)所谓才子,将鲁迅贬得一钱不值,其实他们不过是在阴沟洞里看泰山而已,永远也看不清泰山的巍峨。即从鲁迅这段论述中国历史上老百姓的话来说,称赞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何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真可谓“目光如炬,烛见幽微”。庄严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自从好大喜功、以自我拔高为能事的乾隆皇帝,将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史钦定为正史后,民间修史就成了野史,处于不合法地位,动辄被查禁,甚至兴起大狱。乾隆修《四库全书》时,对野史的蹂躏,更是劣迹空前。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国民间修史的资格,本来就比官修正史要老,纵使至高无上的皇权,动用最粗暴的行政手段,也无法阻止民间野史的伏流。因此,广义上的民间野史,包括家乘、笔记、日记、文集、村志等等,仍然不绝如缕。透过这些文献,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普通百姓的生活起居、喜怒哀乐;更重要的是,当亲朋危难时,他们是如何伸出援手,扶危济困,急公好义,不惜两肋插刀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当国家、民族遭遇强敌入侵的存亡绝续之秋,他们振臂而起,置生死于度外,甘冒矢石炮火、枪林弹雨,奋勇杀敌,留下多少个可歌可泣的故事,默默地谱写着中华民族的千秋正气歌。虽然他们多数人不识字,“不明史法,不解在瑜中求瑕,屎里觅道”(鲁迅《且介亭杂文二篇.“题未定”草(九)》),但他们是庄严、伟大的化身,与统治集团中无耻、卑劣者,适成鲜明的对比,不屈不挠地背负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艰难前行,是真正的民族脊梁。应当说,一部中国历史,或中华民族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的脊梁”老百姓的历史。

然而,长期以来,虽历史著作如林,却盘踞着帝王将相,从未出现过系统描述历史上老百姓的史学著作,我想其原因不外乎是:英雄史观作祟;也无人肯花大力气发掘老百姓的史料。我有志于此亦可谓久矣。2007年春天,在南昌讲学,有家出版社宴请,问我有什么好的选题,我当即建议出版《中国的脊梁历史上的一百个老百姓》丛书,在座的著名学者胡平教授认为这个选题很有意义。这就更加坚定了我要出版这套书的决心。经联系,中国文史出版社决定出版此书,很快与我签订了出版合同。我认为,该社的领导、编辑是很有眼力的。

我写过不少书,也编过不少书,但我始终是个单纯的学者,未参加任何党派,无任何官衔,是知识界的老百姓。我自信由我来主编老百姓丛书,应当是合适的,更是义不容辞的。所谓老百姓,即无官员身份者贩夫走卒、樵夫农夫、乞丐妓女、乡村塾师等等,他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胼手胝足,栉风沐雨,在贫困线上艰难度日。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中,有知名专家学者如沈重先生、邱树森先生,二位与我稔熟,但我知道他们与我一样,一介布衣;有王荫先生、曹晋杰先生,虽担任过“芝麻绿豆官”,但早已离退休多年;而邓占云先生是中学老师,董迎建女士是退休的文史爱好者。写作者均百姓也。今天的老百姓,写历史上的老百姓,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争名,不争利,不矫情。他们甚至像历史上那些忘我的老百姓一样,脚踏实地,日以继夜地写作本书。邓占云先生、董迎建女士在短短的半年内,就一人写出了两本书,辛劳可想而知。他们的埋头苦干,着实令我感佩。

阅读历史上那些老百姓感人肺腑的事迹,我每每感同身受,激起强烈共鸣。童年时,正值抗战军兴,我亲眼看到我的母亲及庄邻蒋大妈、德大妈等,对新四军伤员问寒问暖,百般呵护;已近中年的乡民兵队长姚三爷,抛下妻子、儿女,毅然参加新四军,奋勇杀敌,最后血染沙场,成了革命烈士……在“文革”中,我因触犯张春桥、徐景贤之流,被“四人帮”走狗戴上“现行反革命分子”帽子,专政六年多,但我的邻居复旦大学第六宿舍的老百姓,从“专政队队长”朱老伯到队员,从来没有迫害过我,还常常关心我;父母相继谢世,我返乡奔丧,村里从党支部书记吕大爷到邻人,都来安慰我,没有一个人拿我另眼相看。什么是“衣冠不论纲常事,付与齐民一担挑”?这就是!老百姓不但同情弱者,而且是非也看得分明,他们用自己的习惯语言,私下说“四人帮”是奸臣。古往今来,中国老百姓身上流淌的爱国爱家、匡扶正义、英勇无畏、济难纾困、孝敬父母、怜老惜幼等热血,一直代代相传,流淌不息。这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发扬光大。这也正是我主编这套丛书的目的。

让人忧心的是,媒体充斥着帝王将相,几乎没有老百姓的一席之地,甚至贬低、丑化老百姓。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有人在电视上颠倒历史,为清兵入关的屠杀、文字狱喝彩。按此逻辑,奋起抗清的扬州、江阴、嘉定等百姓,岂不是成了愚夫愚妇?以至有此类谬论的摇唇鼓舌者,被读者掴耳光,绝非无缘无故也。媒体应当让被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抛弃英雄史观,弘扬百姓史观,以“中国的脊梁”为荣、为傲!

2008年11月16日于西什库老牛堂

内容摘要:

  卷帙浩繁的史页,帝王将相充斥,老百姓而能名垂青史者,风毛麟角,史界学人首次为老百姓立传,彰显“中国的脊梁”!本书试图通过为每位历史人物立小传的形式,再现宋代社会中各类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与精神面貌。通过这些鲜活的个体,来展现这个时代的中国社会与民众生活。每位传主的小传,都以他们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为中心,通过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力求把握每个个体的生命内涵与时代特质,为读者描摹出宋代社会中国社会各平民阶层的众生相。  古往今来的史传作者们大概认为:帝王将相是王朝的灵魂与核心,指挥王朝运转的统帅舍他们其谁?帝王将相是帝国的栋梁与柱石,支撑帝国大厦的重任舍他们其谁?帝王将相是历史剧的导演和主角,闪亮登场历史舞台的明星舍他们其谁?而老百姓不过是草芥是观众是面目模糊刻板的配角甚或配角的配角。与对帝王将相不厌其烦地浓墨重彩大书特书截然相反,对庶民百姓轻描淡写语焉不详甚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那些御用文人们,完全可以与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叭儿狗看家狗们相媲美了。  这本书是一套历史人物传记丛书当中的一本。本书所写人物,是彻头彻尾不折不扣地地道道的宋代老百姓,没有做过官,没有任过职,人物的事迹基本上是真实可信却又鲜为人知的。全书按照人物从事的职业和主要事迹,再按照人物生活年代先后依次排序,以便于读者阅读和比较评析。【作者简介】  董迎建,女,1952年生于天津,1969年参加工作,后从事文物管理工作。参与撰写了《罗汉堂》、《康熙政风录》、《古本聊斋》等书。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宋代的一百个老百姓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的脊梁
9787503422560
《宋代的一百个老百姓》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文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6000

书籍信息归属:

宋代的一百个老百姓是中国文史出版社于2009.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91.9-49 的主题关于 社会生活-中国-宋代-通俗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