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

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

郝志军, 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2.0

书籍简介:

本书对教学理论实践本性及其历史展现、教学理论实践功能的生成机制和实现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结合我国教学理论的研究状况,对我国教学理论的“实践乏力”现象及成因进行了全面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化—生活—哲学”的研究模式,以期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我国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改革。

作者介绍:

郝志军,男,1969年8月生,教育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副处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副秘书长、河南省首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特邀专家。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实验和教师教育。 近年来,在《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红旗文稿》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代表作有“我国教学理论的反思与构建”的系列研究,如《教学理论的贫困与超越》、《我国教学理论的时代重建》等;“我国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系列研究,如《‘以县为主’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等;“教育创新与改革”的系列研究,如《论教育创新的实施系统》、《基础教育阶段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百年》以及“我国课程理论学科建设”的系列研究等。主编著作有《探究教学模式研究丛书》,参编著作10余部。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7年度课题,曾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为决策服务二等奖等。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教学理论的实践本性

一、教学理论的一般规定

二、教学理论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

第二章 教学理论实践性的历史呈现

一、实用性教学理论的历史演进

二、教学理论实践性的现代拓展

三、教学理论实践性呈现进程中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 教学理论实践功能的生成机制与作用方式(上)

一、实践功能在教学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产生

二、实践功能蕴涵于教学理论的不同成分中

第四章 教学理论实践功能的生成机制与作用方式(下)

一、实践功能:教学理论的基本作用方式

二、教学理论实践功能现实化的一般进程及其制约因素

三、研究教学理论实践功能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 我国教学理论的“实践乏力”现象及其时代重建

一、我国教学理论的“实践乏力”现象

二、我国教学理论的时代重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对教学理论实践本性及其历史展现、教学理论实践功能的生成机制和实现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结合我国教学理论的研究现状,对我国教学理论的“实践乏力”现象及成因进行了全面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化—生活—哲学”的研究模式。《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论点鲜明,论证严谨,书中的历史比较研究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合理吸收我国哲学界关于“实践”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出符合其本来面目的理解和阐释。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以前,我们对实践的本质作了片面化、狭窄化的理解,仅仅把实践解释为外部的可感性的客观物质活动,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内容,视为认识的环节。实际上,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归宿,它不仅包括人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还包括人的精神实践活动。认识是实践活动的环节,认识的本性所表现的首先是实践的本性,即创造性的本性。这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面目的实践观,是探讨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的立论基点。以此基点,《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借鉴现代心理学、文化学和现代哲学(如分析哲学、现象学、解释学复杂性理论)的思想方法,着力对教学理论的实践本性和实践功能诸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研究,并参照对教学理论实践本性和实践理论的分析成果,深入剖析了我国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中所存在的“实践乏力”现象,提出了以“文化一生活一哲学”三位一体的理论构建框架,从教学理论研究的对象维度(教学生活实践研究和元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理论研究者的主体维度两方面,探讨了我国教学理论的时代重建问题。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4138019
如需购买下载《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教育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于2008.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42 的主题关于 教学理论-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