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9.8
本书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讲述了作者亲身经历的在北京七十年中生活的种种细节。共计126篇文章,内容涉及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既有大艺术家的生活轶事,也有身怀绝技的普通平民,但不以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具有文史京俗的回忆录性质,也可算作对北京民间野史的一种补充。
三岁孩童看到的“七七事变”
和平门看火车不敢再去
和平门至崇文门的“铛铛车”
八大胡同打过“茶围”
三周岁考进师大一附小幼稚园
龙顺成的家具与第一舞台的京剧启蒙
第一舞台着大火与民间消防组织“水会”
懋业的铜床天长地久
目睹国剧宗师杨小楼出大殡
五彩电光《美人鱼》
新书业挺进琉璃厂
琉璃厂黄韩两家的精美的大四合院
旧目的两个没落宅门
邢德元弃饭馆大厨却奔会文堂
娶亲太太“全福人”
东升平洗澡品佳肴
庞三的西瓜:刻上日子按时吃
夏天酷热舍暑汤
信远斋的酸梅汤和冰镇夏令食品
七十年前的北京电话
与中医儿科圣手周慕新的四世医缘
夏日天棚遮骄阳
牌桌前无分贫富教子女善待仆人
寻雇女仆找“老妈店”
七十年前王府井做大衣
前门外的两个菜市和两家南味店
去撷英品尝“番菜”祯源馆吃“全家福”
吃清真馆听白玉霜
五龙亭上摆婚宴太液池中竞小舟
庸议使父亲急病不治装裹竟然是顶戴花翎
五周岁孝子持丧礼吊唁客如云纷沓来
情深义重的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
琉璃厂依稀见古貌六岁童周旋应酬中
名校良师严选材关系金钱全没用
书业文玩业之外的琉璃厂
六七十年前从头到脚的穿戴
且说七十年前过大年情景
童年逛天桥流连忘返
游艺园成屠宰场四面钟旁看马戏
小器作和糊棚的
买卖房子成三破二
我见过的一贯道
北京何时有三轮
余叔岩出大殡李少春是孝子
义务戏挪向新新大戏院
芳邻金少山的异趣和结局
豆汁张与梨园群英
科班演连台本戏尚小云亲自把场
琉璃厂一带的小饭馆
且说当年的炸臭豆腐
北京玩冰冬仨月天然人工冰场多
虎烈拉肆虐北京城
灶马突然暴起而又无迹之谜
张家口去跑单帮沦陷区四种货币;
日本特务军官公然组织贩毒
缺粮:大和恒前排长队,白面掺假,有了“女招待,,
难忘的京沪足球大战…
日本军队败相明显中美飞机北京扬威
七夕大雨中传来日本投降大喜讯
我军先遣组莅临欢呼日本人卖抄家货回国
蒋介石片语平学潮
烤肉宛算账一口清便宜坊烤鸭送上门
面对报考好中学的激烈竞争
骆驼煤.摇煤球.穷人的饭摊
首次发表文章抨击腐败黑暗
师大附中四年半绝非寻常的纪实
初识东岳庙
学生球队雄踞年代后期北平体坛
琉璃厂不可少的哈记风筝哈
拿蹭白听戏得识张云溪
西单商场租小说启明茶社听相声
得赏唐若青吕玉坤话剧及张真李丁的演剧活动
北平解放前后目睹记
段馥亭父子妙手除恶症
“双人”两位刘大爷
“义”字当头又不甘屈辱的“颐大小王”
课徒传艺数十春的太极名家杨禹廷
着迷新戏曲决心走此路
又见谭家出大殡
英国外交官和琉璃厂古玩铺店员的友谊
建国初期的荣宝斋
初迈戏剧门槛就遇惊世大事
建国后的一场空前绝后的京剧大合作
为马、谭、裘、张四贤拍剧照
《杜十娘》使我与小白玉霜结下深厚友谊
一次经典性的足球大战
对一张老照片的回忆纪实
萧润曾、润德弟兄的一段艺术奇遇
田汉东华门小吃夜市请客
裘盛戎的足球逸事
豆汁小宴送行环城铁路出京穷逛八达岭
肺结核痊愈却咳血刘润甫良医赐佳方
周恩来倡导纪念程砚秋
十年大庆盛事饥饿随即抬头
文艺界中足球迷多
京剧《杨门女将》和《九江口》的背后
梅兰芳逝世前后
在徐兰沅、姜妙香二老家中
满腹经纶的“能人”芙蓉草
马连良夜教爱徒冯志孝
我接触到的反复变色心狠手毒的康生
与李少春把酒清谈
颐和园的难得之遇
三个杨子荣舞台上掐架
跟着胡耀贞练道家气功有奇效
萃华楼里卖窝头
粪坑淘出金元宝名伶宅邸得保护
安详镇定属冰心安娥“存款”有笑话
吃“小肠陈”排《闯王旗》
小学中学校友大聚会
80年代再“纪程”实现大团结
聆听方荣翔的绝唱
重修琉璃厂似失旧时颜
澡堂“清华园”中的所遇所见
“帽儿箱”也有教授
白登云和俞振飞年的兄弟深情
梨园之友张良辰先生
为女剧作家何冀平受欺负打抱不平
40年后重会中学同窗成思危
赵丽蓉的农村别墅
也曾进入足球评论界
奇人蒋健兰:戏剧评论家与民间良医集一身
永久PA13型自行车情结的破灭
忆别作家好友刘绍棠和汪曾祺
“红楼”探幽记
厂甸四十年后重现再寻老琉璃厂旧踪
前言
稀里糊涂我也七十有三了。我这个人爱好广泛,什么都想插一脚,虽贪玩却没耽误正事。另有一个特点:我记性好,凡是经历过见过的事,我大多过脑不忘。我还爱聊天,北京出了什么新事,我能立时调动我的记忆,加以分辨补充,还经常作为话题聊起来。我那些鸡零狗碎、犄角旮旯的东西,有人还很爱听。我本是搞戏曲报刊编辑评论的,退休后我转了行,法律、保健、民俗、文史、教书我哪儿都能干上一家伙,还全不算外行。这一靠平时留心有积累,二是我在几十年中的见闻帮了我的大忙。不少人建议,让我把聊过的知道的这些见闻写下来,给后生们以至北京文化民俗史留下点东西。
对,应该写。不写出来,就有愧自封的“文史杂家”了。
于是,我开写了。从3岁记事“七七事变”说起,一直说到现在73岁付梓出书,整70年,故有书名。
应该说拙作有相当的回忆录成分。但我乃一普通文人,堂而皇之写回忆录,似乎不知深浅高低,干脆还是见闻琐记吧。一事(人)一段,长短自如,按年代说,说就把它说完,别车轱辘话;而且什么全有,如实记之,涉及各种行业、题材、事件,您交叉着读,可能会减少腻烦,不累。如果您看完了,能知道北京这70年某些方面大体是怎么走过来的指的是民间,而不完全是官方正史的说词,那我能高兴地蹦起来,也许我蹦不动了。
如果有这种类似或独特经历、您还能记得清楚说得明白的老伙伴。也都能从自己的角度,写点什么,集腋成裘,那可以大大丰富北京民间史和北京的传统文化。阿拉伯谚语说:“一个老人就是一座图书馆”嘛!闲言少叙,请您赏眼,谬误不足,指出教我,作揖致谢。
胡金兆谨识时年七十有三
在东海坊隔壁有个专卖脂油葱花饼外带馄饨的,只几张桌儿。那饼烙得真叫稣、香、脆,好吃极了。最近偶遇当年堪称琉璃厂首富,通古斋黄家的两位年近八旬的老姐姐,又说起这家的脂油葱花饼,她们也是赞不绝口,也常去吃……本书纪录了从“七七事变”一直到作者73岁付梓出书,整整70年,发生在作者身边、发生在北京城的大小事。 本书主要讲述了从作者3岁经历“七七事变”,一直到73岁付梓出书,整整70年,发生在作者身边的大小事,具体包括了:三岁孩童看到的“七七事变”、第一舞台着大火与民间消防组织、琉璃厂黄韩两家的精美的大四合院、去撷英品尝“番菜”祯源馆吃“全家福”等故事。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见闻北京七十年琐记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7728675 《见闻北京七十年琐记》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学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9.8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见闻北京七十年琐记是学苑出版社于2007.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91-49 的主题关于 北京市-地方史-通俗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