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2.0
本书是一本报告文学集,其中包含《魔镜中的钱钟书》、《萧乾三题》等文章,生动刻画了一代文学大师的音容笑貌,具有很强的阅读性。
魔镜里的钱钟书
1过槛儿
2华彩书生
3在土一方
4等待大赦
5抛书惊四座
6在流离失所的日子
7小酌《管锥编》
8谁围困了谁
9钱先生与孔方兄
10童心狂叟
11论人三限
12“软红尘里”
13做聪敏的君子
14悬案快讯“热”外短语
萧乾三题
1为了记住的纪念
2一个人的心肠
3在阳台写作的人
4一点说明
附世纪末的回声序文(萧乾)
天佑中华
1贝天牧在北京国际教堂
2到828千赫去呼吁
3今夜神秘的花枝开放
4九号院的早晨
5听一听心跳
6云层透射下的阳光
7痛苦使一种人学会关怀别人
8雪中送炭到坝上
9众人拾柴火焰高
10“冷血动物”的“冷和热”
11在良心的旗帜下生活
12志愿者老头儿别动队
13在莫扎特的慢板中观照
向理性进军
白沙滩长沙滩
撞响天鼓
灰红之歌
老留学生
楔子
1学院草坪
2资本知本
3琴心叹
4人生是改出来的
5寸草心
沧海横渡张健的故事
警徽守护生命权一位大案队刑警的公私事
生活在别处
1无浪漫画室
2怕曝光的“地下党”
3水路不通
4打开药瓶看人生
5渴望纯净
6流浪的吉他
7在夹缝间
8青山外
9凝视瞬间
10老的很老的
11结语
天理
1在画室
2楼梯之灾
3落发出家
4劳动争议仲裁
5骨肉之痛
6二次怀孕以后
7梦里梦外
8打击落下
9逃入昏睡然后醒来
10生活在别处
11狭路相逢或最后的对视
光天化日
楔子
1孩子失踪
2不速之客正午敲门
3走向林地之靴
4从寻找到查案
5BP机响了
6水落尸出恸肝肠
7从眼泪到质疑
8葬礼
9后事之后
后记
前言
检测社会的良心(代自序)
在我这些年涉足的文体当中,报告文学写作的情况比较特殊,多为应约之作,即基本上都是杂志社出选题,由我采访并执笔完成,编辑基本不改动我的稿子。这情形,在我的诗歌、小说、散文、杂文的写作过程中,是不大出现的。
这种应约之作是不是就是应命之作呢?表面上是,骨子里不是。我不知道别国的报告文学作家是否有与此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只是由中国的特定国情所导致的。
杂志主持者处心积虑地考虑的,是读者的兴趣、市场的需要,他们在确定做什么不做什么的时候,主要从这里出发。而在接不接他们的选题,怎样接他们的选题上,我有我的立场。那就是首先考虑它有多大的社会认识价值?有多少可写性?自己有没有兴趣?有没有可能灌注进自己的审美取向、价值判断?还要考虑到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我能不能采访得到?通常能满足我如上考虑的,我便接,反之则说做不了。
由于来自他人的和自己的制约因素,我的报告文学作品的产量很低,到目前为止,只有这些。
我曾经发感慨说,写报告文学不出数。一位上世纪80年代的著名老报告文学作家,透露个中甘苦,说写这种东西,前期的调查采访量太大,一本笔记记下来,写作时能用得上的,有时就几句话。
一位朋友曾经向我转述过一位八〇后写手的话,八〇后写手说他根本瞧不起报告文学。我朋友反诘道:“瞧不起它的前提是你能把它写得很好了。你现在连写都写不成个东西,还有什么资格瞧不起它?”
我想,此种心理的产生,大约又跟中国现阶段的特定国情有关。我想在任何一个尊重真实,尊重真实信息的自由流通,尊重自由写作原则的地方,像这种轻视报告文学的看法,是没有土壤和市场的。
诺贝尔文学奖曾经颁发给捷克的报告文学作家基希。美国记者里德讲述十月革命的报告文学作品,在当时家喻户晓。斯诺的《西行漫记》适时地将一支被妖魔化的武装力量,还原为人形。雨果写有长篇报告文学《小拿破仑》,《一桩罪行的始末》狄更斯的笔写下过数量可观的社会生活特写。1939年阿垅写成的《南京血祭》,仍然是今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第一手文献。
一本译为中文的背面印有“内部发行”字样的即时之作《波兰团结工会成立记》,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在文学家族中,报告文学绝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文体,更不是一种可被轻视的文体。在自由写作的国度,报告文学因其直面现实真相的勇气和概括力,因其及时、准确的观察判断以及超前的历史感觉,而受到普遍的欢迎、尊重。
在自由写作的地域,汇聚在真实旗下的叙事文学,组成了一个强壮的有声势的家族。其中就包括特写、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非虚构小说、新闻小说。这几者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担负着各自的职能。在时间性上,报告文学和新闻小说是一样的,都要求当下性,要求即时即事而作,纪实文学和非虚构小说,则可以写多年以前的人、事,新闻小说和非虚构小说,以人物造型为中心,要求具备小说的美学要素。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则可以写得比较散文化一些。
显而可见,包括报告文学在内的非虚构叙事文学的繁荣发达程度,不仅从一个侧面看一个社会的普遍的良知水平,同时更标志着那个地方的开放自由程度。
依我个人的经验而论,相比之下,报告文学除去受事实和采访的约束以外,在行文上其实是兼容性很强的。它可以将散文、小说、杂文、随笔、政论的笔法移来使用,使文章丰富多彩。更不必去恪守小说的人称、叙事视角的要求,作者可以随出随人,想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进,想什么时候出什么时候出,想多议论一番或少议论一番,都随你的便。假使我们不拘泥于已知的什么文体概念,而将写报告文学当作写好文章看待,则这种东西的思想性文学性,就会自在其中。不待我们特意去标榜,偏见也就不攻自破。
在报告文学的写作上,我没有什么野心,因为它太受素材的制约,而非同一般的素材又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没有发生南京大屠杀,阿垅便无法去写《南京血祭》,如果不曾置身欧洲战场,萧乾便写不出《伦敦三日记》、《进军莱茵》。维克多.雨果如果不是亲历反抗雾月十八日政变的斗争,恐怕就诞生不了他那两本身临其境之感达于极致的报告文学经典。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还可以依赖于我们的眼睛和捕捉能力,还可以从日常性中提取东西。假如有机会有时间,我想我会在这个文体上再尽绵薄的,前提得是确实值得,确有价值,而不能像一次性纸巾,随用随扔。
对报告文学我有一个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它得是文学。
这本书里那篇《天理》只是我个人同情心的产物,一般认为我叙写的这个人和事太卑微太常见了,不具有重要性。可是我坚持认为,她们的生活状况命运走向,是应该引起重大关注的。叙写她们,是比写钱钟书、阎明复更有价值的。从中所检测的,不是别的,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良心。
2006年3月23日
后记
本书内收入的篇什,除两篇以外,都是写于上世纪90年代。发表的园地如下几家:《当代》、《传纪文学》、《炎黄春秋》、《海上文坛》、《中外期刊文萃》、《中国校园文学》、《科学与生活》、《中华文学选刊》、《潜江晚报》等。
写刑警的那一篇是公安系统特约的,收入的书叫什么名字,当时忘记问了,但肯定是有这么一本书。
数次遇到有人问我最近准备写什么,比较有把握地公开讲是两件,一为一本在职读研的女性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一为一本肯定会别开生面的《钱钟书评传》,目前尚在准备工作阶段。
读者诸君阅读现在这本文字的时候,如果感到有所获益,那您首先应该感谢的不是它的作者,而是它的编者。李世跃先生理所当然地是这本书的保姆和伯乐,而我也正是在跟他的合作过程中,才领略到他的不同凡响的识力和专业能力。
起初我并不清楚李世跃是何等样的编辑,直到今年入秋,我从这家出版社往回撤稿的时候,我才从他们口中得知了这个人在出版圈子的口碑。虽然他口中也说自己在商言商,但他做事的风格和速度每每有令我惊讶之处。
以上为后记。
这是一部报告文学集。 这是一幅精彩纷呈的人生画卷。 钱钟书、萧乾、阎明复、樊钢、张健……一个个当今国人耳熟能详的风云人物,都在这留下了他们生动而真切的身影。 共和国过去十多年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也在这里留下一行深深的印迹…… 本书内收入的篇什,除两篇以外,都是写于上世纪90年代。发表于《当代》、《传纪文学》、《炎黄春秋》、《海上文坛》、《中外期刊文萃》等。 本书收入钱钟书、萧乾、阎明复、樊钢、张健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风云人物,都在这留下了他们生动而真切的身影。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魔镜中的钱钟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3941061 如需购买下载《魔镜中的钱钟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魔镜中的钱钟书是文化艺术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5 的主题关于 报告文学-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