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2.0
本书以1931年大水灾为重点考察对象,讨论了灾害救治社会化的动因与条件、设置与路径取向、资源动员与信息交流、绩效与困境,丰富了民国史的研究内容,对推动现今救灾机构的建立、健全及救灾体制改革有借鉴意义。
绪论
第一章 在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中:1931年水灾的典型性分析
第一节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灾况——以1931年大水灾为中心
一、民国灾荒概述
二、时空比较:1931年水灾灾况分析
第二节 比较研究:1931年水灾的致因与影响
一、水灾致因
二、水灾影响
第二章 灾害救治社会化的动因与条件
第一节 民间慈善救荒传统的承续
一、从时间看,中国古代慈善事业更多由民间社会来经营运作
二、传统民间互助合作之风隆盛,披被甚远
三、慈善救灾传统的浸泽,育化民国慈善家群体生成的文化氛围
第二节 近代经济的发展和新兴社会力量的成长
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二、新兴社会力量的成长
第三节 大众传媒的强力助推和近代交通的发展
一、大众媒介的强办助推
二、近代化交通通讯的发展
第四节 近代民族国家思想的播扬与政府的“让渡”
一、近代民族国家思想的播扬
二、政府的“让渡”
第三章 灾害救治的社会化设置与路径取向
第一节 社会化的救灾理念与社会设置
一、社会化的救灾理念
……
第四章 灾害救治社会化的资源动员与信息交流
第五章 灾害救治社会化的绩效与困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931救灾社会化》使用大量的原始史料做铺垫,并尝试运用相关学科的一些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论证。其创新之处兹列如下:其一,运用大量第一手资料,采取对比的办法,分析、论证1931年水灾的危害、影响、发生原因及在民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典型意义。
其二,论述政府与民间灾害救治的社会化设置,特别是在两者之间救灾方式的变动取向,即官赈义赈化的取向。
其三,叙述报刊等近代大众传媒对灾情与灾因的关注及其关于救灾的建言献策。从救灾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角度,以笔者自己的组织设计,分析社会化的资源动员的具体情形,包括人力动员、筹募渠道、筹募宣传、筹募方法、捐助主体、捐助方式等详情。
其四,缕述民国时期罕见的乞赈现象。
其五,分析民国时期的代食品现象。
其六,以翔实的数据资料,分析1931年水灾救治的绩效。
囿于时间的短绌、本人所搜集材料的有限性以及相关知识准备的不足,缺漏之处实属难免,甚至较为凸显、严重:
其一,因《1931·救灾社会化》选择1931年水灾救济的这一个案,围绕该个案构架铺砌,形成一定规模,又因仅以社会化为切线,加之时间所限,资料来源口较为狭窄,途经分流外截,素材自然单薄,特别是有关量化资料,短期难以遍搜厘清而做一一交代。
其二,《1931·救灾社会化》主要在1931年的“点式”时段内、在社会化的平台上,进行布局架构,难免左支右绌、踬前踣后,重复之处甚多,混乱情形恐难一时理顺。
其三,因笔者知识浅窄、相关理论储备欠缺,史料铺陈相对厚重,理论分析不足,部分内容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其四,“救灾”二字看似简易晓白,但其内容较为丰富,涵盖面较广,可谓包罗万象。如何选择、处理这些内容及其关系,按照“社会化”的框架进行设计,笔者觉得有些如臂使身,力难随心。零碎、散乱、模糊和无所适从是笔者在编撰中最感头痛的事,恐怕也是《1931·救灾社会化》给读者的第一、也是最深刻和印象。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1931救害社会化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11104691 《1931救害社会化》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合肥 | 出版单位 | 安徽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00 | 印数 | 2000 |
1931救害社会化是安徽大学出版社于2008.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93.66 的主题关于 水灾-救灾-研究-中国-1931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