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88.0
随着我国危重症专科护士的引入和发展,危重症监护技术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危重症护理监护技术》以系统观为导向,以临床实践为根基,用十章的篇幅分别介绍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和皮肤系统常见的监护技术。对近几年出现的新理论、新方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如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护理、镇静与镇痛、压疮护理等;对临床常见疑难问题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如呼吸机的使用和管理、机械辅助循环技术、危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血液净化技术等。全书附有大量插图,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本书内容全面、系统,具有新颖性、科学性和很强的实用性。是危重症从业人员手头必备的重要工具书,亦可供临床各科护理人员、护理教学人员学习参考。
第1章 总论
第一节 危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
一、ICU及监护技术发展简介
二、ICU的人员编制
三、ICU的收治对象
四、ICU的结构与设施
五、ICU的感染控制
六、ICU的发展方向与展望
第二节 危重症患者的综合监测
一、呼吸
二、心率与心律
三、血压
四、中心静脉压
五、体温
六、尿量
七、心排血量
八、肝功能
九、肾功能
第三节 危重症监护护士的素质要求及能力培养
一、专业知识
二、心理素质
三、健康的身体
四、能力培养
第四节 ICU常用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一、多功能心电监护仪
二、呼吸机
三、血气分析仪
四、心电图机
五、床旁血滤机
六、除颤仪
七、控温毯
八、心肺复苏机
第2章 循环系统监护技术
第一节 心电图及心电监护管理
一、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二、心电图基础知识
三、常见心律失常
四、心电监护技术及管理
第二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与管理
一、动脉血压监测及管理
二、中心静脉压监测及管理
三、漂浮导管监测及管理
四、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监测及管理
五、无创心排血量监测及管理
第三节 循环系统常用实验室监测指标及管理
一、心肌酶学
二、脑钠肽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四、儿茶酚胺
五、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机械辅助循环技术的监护及管理
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二、体外膜肺氧合
三、心脏辅助装置
第五节 心脏紧急事件急救术
一、心肺复苏术
二、心脏电复律术
三、临时心脏起搏术
第3章 呼吸系统监护技术
第一节 常规经验监测
一、问诊
二、视诊
三、触诊
四、叩诊
五、听诊
六、嗅诊
第二节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一、监测方法和原理
二、监测的精确性
三、影响测量的因素
四、临床应用
五、注意事项
六、展望
第三节 动脉血气分析监测
一、测定方法和原理
二、标本的采集
三、监测项目和指标
四、临床意义
五、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的诊断标准
第四节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
一、测量方法
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三、适用范围
第五节 痰液病原微生物监测
一、意义
二、方法
三、注意事项
第六节 氧气治疗
一、缺氧的判断
二、氧气治疗适应证
三、氧气治疗装置及方法
四、注意事项
五、不良反应及防治方法
第七节 胸部物理治疗
一、治疗目的和意义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治疗的实施
四、疗效标准
五、注意事项
第八节 雾化吸入治疗
一、治疗装置
二、常用药物
三、机械通气患者的雾化吸入治疗
四、注意事项
五、研究进展
第九节 人工气道管理
一、人工气道的建立
二、气囊管理
三、温湿化管理
四、分泌物的吸引
第十节 正压机械通气监护技术
一、目的
二、禁忌证
三、并发症
四、临床应用
五、无创正压通气
第4章 神经系统监护技术
第一节 意识、瞳孔的监护及其临床意义
一、意识与意识障碍
二、瞳孔的观察
第二节 运动、感觉及反射系统的评估
一、运动系统
二、感觉系统
三、神经反射
四、神经系统语言功能障碍
第三节 颅内压监测
一、适应证
二、颅内压的分级
三、颅内压升高的临床表现
四、颅内压的监测方法
五、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
第四节 亚低温治疗
一、概述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实施
四、护理
五、并发症及其护理
第五节 镇静与镇痛
一、危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
二、危重症患者的镇静管理
三、危重症患者的谵妄管理
四、镇痛镇静的监测与护理
第5章 内分泌系统监护技术
第一节 血糖监测与控制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血糖监测
三、危重患者高血糖治疗指南
第二节 危重症常见内分泌紊乱性疾病
一、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五、肾上腺功能危象
六、垂体危象
七、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激素监测
一、人体主要激素来源及功能
二、下丘脑-垂体功能监测
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监测
四、肾上腺髓质功能监测
五、甲状腺功能监测
六、胰腺功能监测
第6章 消化系统监护技术
第一节 胃肠道功能评估
一、胃肠道的生理功能
二、危重患者的代谢特点
三、危重患者营养不良的危害
四、危重患者营养状态评定
五、危重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的评估
第二节 胃肠道置管技术及监护
一、胃肠道营养管的特性
二、胃肠道营养管的分类
三、置管方式的选择
四、置管方法
五、管道位置的检查方法
六、管道护理
七、管饲的护理要点
八、内镜下螺旋胃管置入术的护理配合
九、置管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
第三节 腹腔内压监测
一、概述
二、腹腔内压测量方法
三、影响腹腔内压的因素
四、临床应用与意义
五、危重患者腹腔高压的预防
六、进展与展望
第四节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及监护
一、概述
二、治疗原则
三、适应证及禁忌证
四、制剂分类及药理作用
五、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
六、输注方式
七、常见并发症
八、临床观察和监测
九、护理
第7章 泌尿系统监护技术
第一节 尿标本的留取
一、要求
二、标本种类
三、特殊尿标本的留取
第二节 特殊诊疗技术
一、膀胱压测定
二、膀胱尿道镜检查
三、耻骨上膀胱切开置管
四、经皮穿刺肾造瘘术
五、膀胱冲洗
第三节 血液净化技术
一、概述
二、血液净化技术的种类
三、血液净化治疗的抗凝方案
四、连续性与间歇性血液净化的比较
五、透析器的复用
第四节 血液透析
一、血液透析原理
二、血液透析装置
三、水处理系统
四、临床应用
第五节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一、分类
二、适应证
三、并发症
四、治疗参数的设置和置换液的配制
五、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第六节 血管通路的建立
一、血管通路的发展
二、血管通路的分类
三、血管通路的维护
第七节 腹膜透析技术
一、概述
二、腹膜的结构与功能
三、腹膜透析的原理
四、腹膜透析装置与方案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
六、并发症
第8章 血液系统监护技术
第一节 血标本监测
一、血常规监测
二、凝血四项监测
三、血液大生化指标监测
四、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五、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六、ICU诊断性失血
第二节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一、概述
二、机械预防方法与护理
三、药物预防方法与护理
第三节 静脉输液治疗技术
一、静脉输液治疗的发展
二、护理实践标准
三、危重患者的液体复苏
四、胃肠外营养治疗及监护
五、输液泵监护技术
第四节 临床输血技术与规范
一、静脉输血目的及原则
二、成分输血
三、自体输血
四、输血指征
五、常见输血反应及处理
第9章 免疫系统监护技术
第一节 免疫系统基本知识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二、抗原与抗体
三、免疫应答
第二节 危重症患者免疫系统特征
一、免疫功能低下
二、免疫功能紊乱
三、免疫缺陷
第三节 常用免疫系统监护项目
一、天然免疫功能监测
二、免疫球蛋白与补体监测
三、细胞免疫相关指标监测
四、细胞因子监测
五、移植术后免疫学监测
第10章 皮肤系统监护技术
第一节 伤口护理
一、伤口评估
二、伤口局部处理技术
三、伤口护理中的营养问题
第二节 压疮护理
一、概述
二、压疮预防
三、压疮的伤口护理
第三节 手术切口、造口及烧伤护理
一、手术切口护理
二、烧伤创面护理
三、造口护理
第四节 糖尿病足及足溃疡的预防与护理
一、评估与判断
二、计划与实施
三、效果评价
第五节 气性坏疽的监测与护理
一、气性坏疽特点
二、治疗和护理
三、传播途径
第六节 骨筋膜室综合征
一、病理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与护理
参考文献
《危重症护理监护技术》以系统观为导向,以临床实践为根基,用10章的篇幅分别介绍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和皮肤系统常见的监护技术。对近几年出现的新理论、新方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如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护理、镇静与镇痛、压疮护理等;对临床常见疑难问题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如呼吸机的使用和管理、机械辅助循环技术、危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血液净化技术等。全书附有大量插图,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危重症护理监护技术》内容全面、系统,具有新颖性、科学性和很强的实用性特点,是危重症从业人员手头必备的重要工具书,亦可供临床各科护理人员、护理教学人员学习参考。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危重症护理监护技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9167243 如需购买下载《危重症护理监护技术》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8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448 | 印数 | 3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