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42.0
本书从宏观理念、中观策略和微观操作三个方面展开。宏观理念包括“读写结合”的理论基础、中外语文课程文件的实际规划形态,“新读写结合”的具体内涵等。中观策略,研究确立了“新读写结合”观下的写作概念及其核心要素的共生关系框架,界定了针对四类“选文”的五种功能性写作概念,描述了“新读写结合”的两种取向,并构建了知识类型、阅读技能与功能性写作三者之间关系的框架。微观操作,为行动研究,主要考察五种功能性写作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具体编制情况,并规划出相应的编制策略,以及五种功能性写作在中学语文教学现场的具体操作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读写结合”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研究的构想、方法及价值
第二章 “读写结合”:多元理论视角下的阐释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读与写均是“建构”意义
第二节 图式理论:写作知识的表征及其功能
第三章 中外比较视野下的“读写结合”探究——课程文件层面的“读写结合”研究
第一节 我国语文课程“读写结合”考察
第二节 国外中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考察
第三节 “新读写结合”观
第四章 “新读写结合”观下的写作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第一节 “新读写结合”观下的写作概念及其核心要素
第二节 “新读写结合”观的表现形式
第五章 从“述而不作”到“述而能作”——教材层面的“读写结合”研究
第一节 针对“定篇”的评论性写作
第二节 针对“例文”的学习性写作
第三节 针对“样本”的模仿性写作
第四节 针对“用件”的“探究性写作”
第五节 我国新课标高中教材三种功能性写作情况考察
第六章 以学为主读写结合——教学层面的“读写结合”研究
第一节 读与写关系措置不当及矫正——以上海市康城实验学校的教学试验为例
第二节 “读写结合”失落于乱设“结合点”——以近几年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课例为例
第三节 读写教学的标准:美国语文课堂教学的观察与描述——以美国中学一堂“读写结合”课为评价参照
结语 “新读写结合”观:学习、本质及问题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新视点教与学系列丛书·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理论标准与实践》从宏观理念、中观策略和微观操作三个方面展开。宏观理念包括“读写结合”的理论基础、中外语文课程文件的实际规划形态,“新读写结合”的具体内涵等。中观策略,研究确立了“新读写结合”观下的写作概念及其核心要素的共生关系框架,界定了针对四类“选文”的五种功能性写作概念,描述了“新读写结合”的两种取向,并构建了知识类型、阅读技能与功能性写作三者之间关系的框架。微观操作,为行动研究,主要考察五种功能性写作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具体编制情况,并规划出相应的编制策略,以及五种功能性写作在中学语文教学现场的具体操作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新视点教与学系列丛书 | ||
9787504173560 如需购买下载《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1500 |
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于2013.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33.302 的主题关于 中学语文课-教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