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5.0
体裁作为音乐的一种类型化的样式,其类型化经过人类种族性格、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模式、情感表述样式、时代情感和精神等等长期复杂的沉淀,所以,一经类化形成便具有了某种约定俗成的情感符号性性质。本书从审美心理视角审视体裁的发生、发展、演化、形态、功能等特征,揭示其审美意义与审美内涵。
序
引言
绪论
一、音乐体裁的情感符号性特征
(一)情感需要物化释放(情感的符号化替代性释放)
(二)体裁对基本内容的规定性
1.体裁是对生活不同领域的把握
2.体裁是对情感不同表述样式的把握
3.体裁是不同思维模式的把握
(三)体裁的情感“符号性”
二、从审美心理视角看西方音乐体裁的产生
(一)人类社会分工的折射
(二)人类对自身生活认识逐渐深化的产物
(三)体裁是时代情感(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
三、从审美心理视角看西方音乐体裁的发展和演变
(一)基本要素的稳定性
(二)风格变化的开放性
(三)类型特点的融合性(体裁界线的模糊、体裁风格的交叉)
(四)体裁情感内容表现的扩张性
第一章 宗教崇拜的艺术情感——以圣咏、神剧、弥撒为例
一、形式——将信念予以具象呈现
(一)圣咏
1.格里高利圣咏统一了罗马教会仪式的音乐形式
2.格里高利圣咏是罗马教会统治地位的象征
(二)神剧
(三)弥撒
二、时代的灵魂祈求
(一)圣咏——不同时代中相同的审美范畴象征
(二)神剧——对上帝之爱的呼唤
(三)弥撒——宗教崇拜的具象替代
三、永远感恩的情愫(原始意象的呈现)
(一)“感恩”的情感是一种“原型”
(二)感恩是一种崇高的情感
第二章 原始情感中的艺术形式——以西方民间舞曲为例
一、审美的发生
(一)从人种、生活(生产)方式到思维方式的形成
1.人种、民族的分化
2.生活、生产方式——工具的制造
3.思维方式的形成
(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征服自然与风格分化
1.起源于西班牙的舞曲
2.起源于法国的舞曲
3.起源于德奥的舞曲
4.起源于意大利的舞曲
5.起源于匈牙利的舞曲
6.起源于俄罗斯的舞曲
(三)人与人之间分工协作的关系——音乐节奏形态特征的形成
1.民间舞蹈的来源——模拟式、操练式
2.狩猎民族舞蹈节奏的特征——刚性模式
3.狩猎民族舞蹈节奏模式的性格种类
二、综合关感的形成与发展
(一)宫廷生活浮华的需求——拉丁族国家音乐素材的多项运用
(二)严密思维方式的产物——发生在日尔曼民族国家的舞曲模式化
1.四乐章古(舞蹈)组曲的确立
2.古组曲的发展
本章附录:巴赫、亨德尔古舞蹈组曲结构图表
第三章 世俗情感中的艺术形式——以摇篮曲、船歌等世俗体裁为例
一、体验内模仿、构成移情情景
(一)唤起内模仿
(二)产生移情体验
1.音乐作品艺术形式方面的因素引起的移情
2.音乐作品的内容因素引起的移情
(三)移情与内模仿互为先导的功能
1.主动审美状态——移情为先导
2.被动审美状态——内模仿为先导
二、情感氛围的营造
三、形成引申表达
(一)情景化的引申表达
(二)意境化的引申表达
第四章 音乐形式的自由发展和格律概括——以赋格曲与奏鸣曲为例
一、第一个自由发展到格律概括过程——“点”的规定
二、第二个自由发展到格律概括过程——“线”的规定
三、第三个自由发展到格律概括过程——“面”的规定
(一)横向——时间性:节拍、节奏
(二)纵向——协和性
1.以泛音列为基础依据的协和关系
2.和声(Harmony)
四、第四个自由发展到格律概括过程——“体”的规定
(一)纵向:音响层次的拓展
(二)横向:主调音乐结构的形成
第五章 审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奏鸣-交响套曲中的小步舞曲与谐谑曲
一、小步舞曲的产生与大规模流行——民族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的折射
(一)小步舞曲产生发展的民族性、时代性沃土
1.生态环境与心理遗传
2.民族气质、民族性格
(二)民族性格、气质与文化特征的兴衰
1.小步舞曲生存沃土的流失
2.18世纪厚积薄发的德奥艺术精神
二、谐谑曲取代小步舞曲——从关注形式到关注内容
(一)音乐创作由服务宫廷转变为作曲家自我情感抒发需要
(二)奏鸣-交响套曲(各乐章)由拼贴组合性到贯穿统一性
1.丰富音乐的形象和内容、表达复杂的思想情感
2.增强戏剧性的表达
3.增强套曲的整体感
第六章 音乐表述中的再现性——以叙事曲为例
一、关于叙事曲的含义及来源
(一)叙事曲的含义
(二)叙事曲的来源
(三)艺术符号与现实符号的同构性
二、叙事曲“语法”的象征意义
(一)利用核心动机构成转喻原型
1.运用固定音调叙述事件发展过程
2.运用特定动机指代特定人物或事件
(二)以封闭的结构框架完成叙事意象性组合
1.变奏曲式
2.奏鸣曲式
3.三部曲式
4.自由曲式
三、叙事曲“语义”的象征意义
(一)叙事曲语义原型
(二)叙事曲题材来源
1.悲剧性历史史诗
2.神话传说
3.叙事性文学作品
4.爱情故事
5.对现实生活的幻想
第七章 音乐表述中的表现性——以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为例
一、符号来源
二、表现性体裁的语法分析
(一)多动机并存、多意象萦绕
(二)以开放的结构框架完成审美意象性组合
三、表现性体裁的语义分析
(一)以“第一人称”或“无指称”的表述方式
(二)内容的不可言说性
结语
附录一:主要分析、参考曲目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李小诺编写的《审美心理视野下的西方音乐体裁》由七个章节、绪论和两个附录构成:绪论是对西方音乐体裁的情感意义、产生和发展的总体论述。第一章,以圣咏、神剧和弥撒等宗教体裁为例,论述了宗教崇拜中的艺术情感。第二和第三章,分别以民间舞曲和世俗体裁为例,分析人类原始淳朴情感与音乐体裁类型化的关系。第四章以音乐元素在音乐历史上下文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点”、“线”、“面”、“体”的规定性,以及全面规范的代表体裁——赋格和奏鸣曲的形成过程为脉络,论述音乐符号由简单到复杂的几次由自由发展到格律概括的周期过程。第五章以奏鸣-交响套曲中的小步舞曲发展(转换)为谐谑曲的过程为例,分析这一现象承载的民族性、时代性等历史生态环境内容。第六章、第七章运用符号学的理论阐述音乐体裁的再现性和表现性。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审美心理视野下的西方音乐体裁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6926420 《审美心理视野下的西方音乐体裁》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审美心理视野下的西方音乐体裁是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于2011.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60 的主题关于 西洋音乐-音乐学-审美心理-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