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模式叫山寨

有一种模式叫山寨

钟殿舟,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9.0

书籍简介:

本书通过全面揭示“山寨”模式,剖析其强大的生命力所在,提出弱者的强势生存法则,以指导企业、个人在“山寨”精神的激励下,变为真正的强者。

书籍目录:

第一篇山寨现象横空出世:褒贬未定

今天你山寨了吗

哪些玩意儿在山寨

今天你敢山寨吗

勇敢祭出山寨的旗帜

第二篇著名企业山寨之路:根正苗红

微软山寨之路:技术跃进

三星山寨之路:兼收并蓄

丰田山寨之路:一路追随

联想山寨之路:从制造到营销

淘宝山寨之路:运营模式

当当山寨之路:商业模式

腾讯山寨之路:产品模式

吉利山寨之路:多方求索

小霸王山寨之路:敢为天下后

第三篇山寨精神核心实质:学习创新

模仿?复制?冒牌?剽窃?精髓在于学习

劣质?廉价?恶搞?DIY?出路在于创新

第四篇山寨精神成功之道:随机而动

市场嗅觉是把握商业机会的首要因素

商业速度是抢占市场先机的基本前提

应变能力是适应市场变化的根本保证

第五篇山寨精神独门武器:低价营销

以低端价格优势赢得市场青睐

迫使同行业商家降低产品售价

第六篇山寨精神发展动力:利润至上

紧盯利润,无所畏惧

薄利多销,“蚂蚁商人”垒起大厦

第七篇山寨精神市场策略:知己知彼

全面了解行业状况

准确估量自身实力

比较分析竞争对手

第八篇山寨精神竞争法宝:避虚就实

避免与对手比拼实力

争夺市场,寸土不让

第九篇山寨精神生存秘诀:链系共享

团结协作,资源共享

相互配合,形成链系

第十篇山寨精神终极目标:做大做强

山寨只是策略而非战略

品牌化是山寨模式的最终出路

后记

山寨,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前言

在过去的2008年里,“山寨”绝对是国内最火暴、最流行的词语。在这一年,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心里,都飘荡着浓厚的山寨气息。山寨因其实质性的产品推出和行为出现,在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迅速引起了民间和官方两种力量的密切关注,人们对此评头论足,态度各异。

虽然“山寨”一词是新近才兴起的,但“山寨现象”自古便已有之,其之所以没有消亡,就在于它是弱势群体对抗强权最直接有效的“反抗手段”。因为有了“山寨”精神,才使整个社会在最有活力的草根力量的刺激下保持发展。

如今,“山寨”作为一种弱者的生存模式,绝不是简单的仿造和剿窃,而是一种学习和创新,是一种在自身条件较弱时采取的强势生存法则。正是遵循这种强势生存法则,才使国内一些民营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的夹缝中存活下来,并最终做大做强,如联想、华为、奇瑞、比亚迪等知名企业。

依靠着山寨精神发展壮大的企业,从骨子里流露出与传统企业发展之路完全不同的特性:它们的核心实质是学习创新,它们的成功之道是随机而动,它们的独门武器是低价营销,它们的发展动力是利润至上,它们的市场策略是知己知彼,它们的竞争法宝是避虚就实,它们的生存秘诀是链系共享,它们的终极目标是做大做强……这一切,正是当前多数中小企业所缺失的致命弱点。作为整体实力无法与竞争对手相抗衡的中小企业,应在上述方面努力向这些具备山寨精神的企业看齐,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本书中,具备以下特征的企业都被划入具备山寨精神企业之列:以模仿或仿制其他企业产品起家的企业;以生产经营低技术含量和低利润而发展壮大的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某环节中不拘一格,别出心裁且取得成效的企业;在行业内以某种独特的形式引发革命性巨变的企业。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山寨精神”的“非正统性”,由于这种“非正统性”,驱使这些企业努力改变经营策略,打破原有局势,最终脱颖而出。

其实,具备山寨精神的企业并非真如传统观点给它们的评价:由于国内对知识产权的漠视导致这些企业见缝插针,钻了空子。同样,在国外,也存在很多“山寨”企业。

英国著名的“维珍公司”是家典型的具备山寨精神的企业,该公司的“维珍航空”、“维珍可乐”都是从“大企业屁股后面抢食的小狗”阶段开始发展起来的。只是,在发展过程中,它们采用了非同寻常的战略战术,最终成为英国最大的私营企业而己。其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曾说过一句名言:“与那些财大气粗且惰性十足的品牌相竞争,很容易让顾客感到我们的物有所值。”说的就是低价营销策略。

不管企业的规模大小,也不管企业的性质如何,企业只要具备了不屈不挠的山寨精神,必然能迎来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惟愿,山寨精神长盛不衰!

后记

山寨,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山寨”,一个在2008年火遍全中国的概念,从山寨手机开始,演变成一场蔓延全国的山寨运动,不论是具体的实物产品,还是虚拟的文化产品,都迎来了一场山寨模仿秀,除了山寨手机之外,有山寨电影、山寨服装、山寨春晚等,最不可思议的是,竟然出现了山寨明星。山寨现象的出现,不但为大众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可以让大家在这个经济危机的年份,有一丝丝的笑意。

在研究山寨现象之前,老实说,对于山寨,本来的印象并不好。但是,武汉大学出版社龙光桂编辑的约稿,却让我放下自己原来的预想,认真地去了解山寨现象的起源,思考山寨现象全面兴起的内在逻辑。

笔者渐渐发现,山寨现象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山寨现象古已有之,今天很多人心目中的品牌企业,如微软、三星、丰田、联想等,都曾经走过一段不短的山寨之路。但是到了今天,也只有到了今天,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山寨现象才有机会得到更大的传扬。

山寨现象,表面上是因为采取了山寨手段。之所以说一种事物是山寨,是因为有一个参照的非山寨的存在,山寨是对非山寨的一种抄袭、模仿、学习,然后才是一种创新,这个顺序不能违反。没有抄袭和模仿,不成其为山寨,而没有学习和创新,则不能突破自己,永远只能是山寨。

资源少、力量弱的企业和个人,为了摆脱自己的命运,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采取一切手段,要为自己在激烈甚至惨烈的竞争中赢得胜利,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谁能说这种行为不对?山寨,不过是弱势群体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而已。弱势群体在自己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顺势、借势、造势等方法,改变自己的处境,这就是山寨。当然,因为它的威力,已经被更多的弱势企业和个人采用,但是,不论是被多少人采用,山寨依旧还是一种弱势群体的合法奋争的有效手段,而不是如一些“大人先生们”所视为的洪水猛兽。

山寨现象,从内在分析是一种山寨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奋斗的精神,是一种不屈的精神,是一种求变的精神,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驱使下,那些弱势的群体不甘于平淡的命运,要力争上游,向自己底层的命运告别。这种精神,只要它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只要采取的是市场接受的方式,就不该受到否定和压抑。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曾经写过一本书《以自由看待发展》。在该书中,作者认为,人的实质自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重要手段,发展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众多方面的一个综合过程,它意味着消除贫困、人身束缚、各种歧视压迫、缺乏法治权利和社会保障的状况,从而提高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

对比来看,山寨,正是弱势群体的发展之道,是弱势群体提高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的过程。对于山寨,我们不但不应该打击,甚至更应该膜拜。虽然说,山寨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好的事物出现,但是,如果我们眼睛只盯着那些负面影响,而看不见更多的正面效果,进而对山寨禁止或者取缔,那不就是因噎废食吗?!可是,谁又会因为孩子在学习吃饭的时候哽住了,而取消他吃饭的机会和权利呢?!

在本书快要完稿的时候,恰逢每年一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人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会上,涉及各个领域的提案不断被提出,而“山寨现象”,也为代表们所关注,甚至曾经的知名女主持倪萍坚决反对山寨,而且有传言说她提出要对山寨现象“立法封杀”,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

笔者听到这个新闻,起始愕然,随之莞尔,想起了一句古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事物的发展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和逆转的,如果无视这个规律,一切都只能是徒然。钟殿舟2009.4.10

内容摘要:

  在过去的2008年里,“山寨”绝对是国内最火暴、最流行的词语。在这一年,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心里,都飘荡着浓厚的山寨气息。山寨因其实质性的产品推出和行为出现,在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迅速引起了民间和官方两种力量的密切关注,人们对此评头论足,态度各异。  本书则认为:山寨模式不是模仿,而是有效的竞争策略,是一种学习与创新的精神,是弱者变强的生存法则。  “山寨”一词是2008年网络上最流行的词汇之一、开始时被人们用来嘲讽一些通过简单模仿他人来获取利益的企业或个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再也不能以简单的方式来解读“山寨”一词。中国一些民营企业正是通过“山寨”的方式在中国巨型企业的夹缝中生存了下来。那些民营企业的生存能力令人侧目,可以说,它们创造了一种弱者生存的文化“山寨文化”或“山寨精神”。  “山寨模式”是一种弱者的自下而上模式,它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深刻了解市场的情况下,主动学习他人的长处、并加入自己的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智慧地采取市场策略。其实,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其弱势的一面,因此都应该有一种“山寨”精神立足现实、不断学习、勇于创造、灵活应用战略战术……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有一种模式叫山寨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7070202
《有一种模式叫山寨》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武汉出版单位武汉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有一种模式叫山寨是武汉大学出版社于2009.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279.2 的主题关于 企业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