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38.0
本书是诗人、散文家朱增泉将军的一部作品选集,共收入其近年力作29篇,包括了大多数产生过较大影响的篇章。
写在前面
第一部血泊中沉浮的帝国
长平之战
振长策而御宇内
寻访赵王城
秦皇驰道
边墙
孤独的陵园
同庆毋忘告林翁
第二部一望河山苍茫
遥远的牧歌
合楞其人
西域之旅
秦岭古道
兴隆山
第三部天下战事昨夜看
看懂新一代战争
巴格达的陷落
萨达姆
新闻部长萨哈夫
信息攻心战
一场胜败参半的战争
第四部缘何名将多寂寞
彭大将军
朱可夫雕像
战争中的巨头们
凭吊一处古战场
汉初三杰悲情录
第五部看我行读天下
彼得堡,沧桑三百年
海峡与战争
漫游河西
草原上的庙
罗布泊随笔
着陆场纪事我写文章有点“笨”,用的是“搬石头垒墙”式的方法,非把它垒得结结实实不可,恨不得把每一条缝隙都填得满满的,干活不偷懒,却不够灵巧。有二一一个词叫“笨重”,人们觉得我的散文比较大气、厚重,大概与我的写作方法比较“笨”有点关系。
我有时也曾想过,我的文章为何也能打动一些读者?我自己找到的答案是,别人用旺火爆炒三鲜,我用老铁锅慢火墩肉,各有各的味道,各有顾客喜爱。
我的散文随笔是属于“大散文”这一派的。大,就有一些“大”的标志。例如,我喜欢写一些重大题材,思考一些重大问题,习惯于从大处着眼看世界,从大处切入写文章,评说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也喜欢讨论他们的大得与大失.如此等等。
我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历史,岁月沧桑,聚散分合,光辉屈辱,成败得失,全在其中;悠久,丰富,深厚。在祖国大地上到处走吧,无论走到哪里,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被某个重大历史题目触动,非写不可,欲罢不能。
我喜欢立体地、而不是平面地析事论人。写了这一面,再写另一面;剥开这一层,再剥下一层;写一个人.既写他的功,也写他的过、他的哀、他的悲,如此等等。
我写秦始皇,以《秦皇驰道》为线索,写秦始皇的大得与大失,写秦朝的速亡教训。但我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最后为何由秦国统一了中国?秦国何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于是我往前追溯一步,又写了(《长平之战》、《振长策而御宇内》二文,说明秦国强大得足以统一中国,其奥秘在于早在秦赢政当政之前,他的列祖列宗,自商殃变法之后的历代秦王,已经走过了百余年强国奋斗之路。我这样来写秦国的巨大成功与秦朝的速亡,前后观照,着眼点全在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长策与大计”。我觉得探讨一下这类重大历史问题,是有某种现实意义的。
我写长城,发现长城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根装订线。正是依靠长城这根装订线,才把长城南北两边缝合到了一起,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历史。假如把长城这根装订线从中国历史中抽掉,这部古老的线装书将立刻散落一地,难以收拾,理不出头绪。因此,用今天的目光去审视我们一贯以长城为界思考历史问题的思维方法,某些传统观念是值得商榷的,是应作些转变的。
泱泱大国,对待本国的历史,应该具有一种历史大度。
我在写作历史题材时发现,古往今来,是南来北征的历史大潮在一波接一波地推动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古代的历史大潮主要来自北方,一浪又一浪地拍击着长城这道“长堤”,冲击着中原大地。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从秦皇汉武一直到明皇清帝,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在围绕着长城防线的安危,日夜思考着他们的帝业兴衰、生死存亡。进入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风向为之一转,挟带着海风潮汛的历史大潮主要来自南方,一浪接一浪地拍醒中国。鸦片战争发生于南方,太平天国起自南方,辛亥革命起自南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起义也起自南方。中国的千年封闭,是被来自南方的海风打破的。历史要离远了看,才能看到一些大尺度的历史规律。
苏联搞了七十年社会主义,竟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对于发生在二十世纪之末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怎能不令我痛苦地深深思索?为此,访俄期间,我带着强烈的疑问,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苦苦寻找答案,生发种种感慨,写下了一组文章。这本书的《彼得堡,沧桑三百年》、《朱可夫雕像》即是其中的两篇。
伊拉克战争令我投去格外关注的目光,不仅因为它是一场发生在信息化时代的新型战争,调动了我作为一名中国将军的职业敏感;同时,着眼于新世纪伊始的国际政治动向,剖析一下伊拉克这个国家、萨达姆这位人物,也都具有某种典型意义。所幸,我跟踪观察伊拉克战争所写的《观战笔记》一书,虽是政论性、时间性很强的随笔性作品,但我在书中所作的一系列分析和某些预见性判断,都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并且正在被事态的发展继续印证。
朱增泉2006年11月25日校毕记
在歌舞升平、笑靥如花的盛世,在太多的历史戏说和“名家解读”之中,本书保持着—个军人特有的严峻和警觉。是一本关于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兵家解读。作者立足在历史经线与现实纬线的每个交叉点上,以政治、经济、文化为背景,平视过往,环顾左右,言说兴亡,从军事战略的高度,论及国家兴衰、民族生存和个人沉浮,其中涌动的忧患意识与热血豪情令人肃然。此中没有寓言与演义,而是历史真实的残酷与确凿,也不是借古喻今,而是直面种种危机与险象,在对兴废沧桑的叙述中甚至也可以忽略细节与修辞的意义。这是一本具有硬度和质感的书,气象开张,目光雄阔,对历史的客观谨严态度,宏大的叙事风格,沉着从容、纵横自如的文笔,使它显得严肃、大气、丰厚、威严。读之令人五内俱热、肝胆明亮。
本书的作者不仅是 个诗人、作家,更是 位经历过战火洗礼和政治风云的我军当代高级将领,特殊的生存状态和特殊的视角,使这些文字被赋予了与众不同的气质。如果本书要有 个副标题,它应当是“关于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兵家解读”。作者立足在历史经线与现实纬线的每个交叉点上,平视过往,环顾左右,言说兴亡,其中涌动的忧患意识与热血豪情令人肃然。 全书文章30篇,以政治、经济、文化为背景,从军事战略的高度,论及国家兴衰、民族生存和个人沉浮。政权存续,国家统一,战事胜败,是其基本主题。此中没有寓言与演义,而是历史真实的残酷与确凿,也不是借古喻今,而是直面种种危机与险象,在对兴废沧桑的叙述中甚至也可以忽略细节与修辞的意义。本书告诉人们,历史就是“生存或者死亡”,现实也一样,它确切、严峻,拒绝猜测和妄想。 这是一本具有硬度和质感的书,气象开张,目光雄阔,将因此给人带来一种特别的阅读快感。相比同类题材的图书,对历史的客观谨严态度,宏大的叙事风格,沉着从容、纵横自如的文笔,使它显得严肃、大气、丰厚、威严。读之令人五内俱热、肝胆明亮。 更为可贵的是,在歌舞升平、笑靥如花的盛世,在太多的历史戏说和“名家解读”之中,本书保持着 个军人特有的严峻和警觉。 以政治、经济、文化为背景,从军事战略的高度,论及国家兴衰、民族生存和个人沉浮。
作者简介: 朱增泉,将军诗人,军旅散文家。从士兵到将军,历经四十余年军旅生涯,曾任集团军政委、总装备部副政委等职,中将军衔。现为全国政协常委。长期坚持业余写作,著有诗集《奇想》、《国风》、《黑色的辉煌》、《世纪的玫瑰》、《前夜》、《世纪风暴》、《地球是一只泪眼》、《朱增泉世纪诗选》、《西部随笔》、《边墙.雪峰.飞天》、《观战笔记》等。诗歌、散文分别获得过“八一”文艺奖、中国诗人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天下兴亡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3320033 如需购买下载《天下兴亡》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天下兴亡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于20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17.2 的主题关于 诗歌-作品集-中国-当代 ,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