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河谷中的聚落

黄土高原河谷中的聚落

周庆华, 编写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借鉴生态学原理,结合流域治理相关成果,通过对陕北人居环境空间形态演化历史的回顾,深入剖析了河谷沟壑地貌所形成的河谷集聚效应、河谷闭合效应、河谷传输效应、河谷交汇效应等相关规律,重点提出了三个层面人居环境空间形态演化的适宜模式,包括宏观层面河谷城镇空间递阶扩张模式、中观层面城乡空间统筹发展模式、微观层面小流域乡村枝状空间模式以及传统窑洞空间形态改进模式等。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本书以陕北米脂县为实例,结合水土保持相关工程措施,对有关模式进行了实践性深化,并初步完成了探讨性规划设计工作。

作者介绍:

周庆华,1959年出生于河北盐山。1983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考入清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2006年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安建筑科技

书籍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背景与问题 1.2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第2章 陕北人居环境与特殊的自然生态条件 2.1 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特征 2.2 人居环境发展与生态变迁第3章 陕北人居环境空间形态结构演化历程与解析 3.1 演化历程 3.2 演化阶段 3.3 演化分布 3.4 演化方式 3.5 演化特征 3.6 演化结构第4章 陕北人居环境空间形态结构演化生态动因

第1章 引言 1.1 背景与问题 1.2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第2章 陕北人居环境与特殊的自然生态条件 2.1 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特征 2.2 人居环境发展与生态变迁第3章 陕北人居环境空间形态结构演化历程与解析 3.1 演化历程 3.2 演化阶段 3.3 演化分布 3.4 演化方式 3.5 演化特征 3.6 演化结构第4章 陕北人居环境空间形态结构演化生态动因 4.1 多种动因作用 4.2 社会动因 4.3 经济动因 4.4 文化动因 4.5 技术动因 4.6 生态动因第5章 陕北人居环境空间形态结构演化适宜模式 5.1 生态适宜性与发展分析 5.2 引导框架 5.3 适宜模式 5.4 适宜模式构成关系第6章 案例一米脂县小流域乡村空间引导规划研究 6.1 米脂县城乡空间统筹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 6.2 高渠乡榆林沟人居环境的整合 6.3 高西沟社会经济发展可能途径 6.4 高西沟人居环境空间形态发展引导规划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附录 附录A 陕北人居环境总体空间分布调查 附录B 小流域乡村调查参考文献图表目录后记

内容摘要: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等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本书借鉴流域生态治理等相关成果,从黄土沟壑隐含的传统聚落基因入手,着重揭示具有原型价值的陕北河谷人居环境空间形态演化的历程、特征和规律,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河谷城镇空间递阶扩张模式、城乡空间统筹发展模式、小流域乡村空间模式以及传统窑洞改进模式等,力图对陕北以及其他流域河谷地区人居环境研究和地域性城镇化途径探讨提出新的思路。

编辑推荐:

本书借鉴生态学相关原理,结合流域治理相关成果,通过对陕北人居环境空间形态演化历史的回顾,深入剖析了河谷沟壑地貌所形成的河谷集聚效应、河谷闭合效应、河谷传输效应、河谷交汇效应等相关规律,重点提出了三个层面人居环境空间形态演化的适宜模式,包括宏观层面河谷城镇空间递阶扩张模式、中观层面城乡空间统筹发展模式、微观层面小流域乡村枝状空间模式以及传统窑洞空间形态改进模式等。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本书以陕北米脂县为实例,结合水土保持相关工程措施,对有关模式进行了实践性深化,并初步完成了探讨性规划设计工作。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黄土高原河谷中的聚落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人居环境科学丛书
9787112103928
如需购买下载《黄土高原河谷中的聚落》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黄土高原河谷中的聚落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X21 的主题关于 居住环境-研究-陕北地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