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易中天

我看易中天

郭勇健, 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9.0

书籍简介:

本书作者为易中天的弟子,后为易中天的同事,与易中天先生相处长达十年之久,他对老师的了解,亦非他人可及。书中作者对易中天为人为文的大量分析描述不仅表现出熟知及敬仰,也表现出作者的诚实与浑然忘我,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人物品评

易中天为什么这样红?

三盏灯:周国平、邓晓芒、易中天

从林语堂到易中天

第二章作品解读

易中天的学术著作与学术成就

易中天演讲艺术散论

钢丝上的舞蹈读易中天《破门而入》

爱情之死读易中天《中国的男人与女人》

笔记之笔记,反思之反思读易中天《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第三章现象反思

个人学界大众“易中天现象”评述

附录是非辨析

当虎豹遭遇狼羊易中天《对话》节目观后感

拷问成君忆成君忆的“道歉”和成君忆的“道德”

再驳成君忆

我为什么反对土等民?

历史能否通俗化?兼答尹宣先生对易中天的质疑

前言

摆脱现象,回扫本来周泽雄有个名词叫“现象级人物”。当人们提到易中天时,不再正儿八经地叫他“先生”、“教授”,而是代之以“明星教授”、“学术超男”和“超级书生”等娱乐性诨号,当易中天的读者不再被称为读者,而是被轻率且笼统地归入“易粉”或“乙醚”群体,我估摸,这当儿的易中天,就可以贴上“现象级人物”的标签了。

何谓“现象级人物”?坦白地说,我没能找到标准答案,虽然我又经常撞见这个流行称呼。依我理解,“现象级人物”系指一种另类的明星、偶像或大腕。与寻常明星、偶像、大腕的区别在于,他们的一言一行,不仅彰显出个体魅力;还极易扩张出强大的辐射力、附会出庞大的代表性。人们习惯于将某种代言人的身份加诸其上,他的成功已不再属于个人,有一大群人将群起而为之欢呼和骄傲,并可以毫不羞涩地分享他的荣耀;同样,他的失败也不再由他一人担当,会有人或自愿或无辜地为之分忧卸愁。以易中天为例,他因“品三国”而迅即红遍大江南北的声名,既可以被人树为一个正面样板,并要求“中国学界”为此“感到愧疚”,也可以反过来被指责到这种恐怖程度:易中天的成功竟折射出了“学术界的悲哀”。

这就是“现象级人物”必须承受的境遇,称善可臻于极大,道恶可趋于无穷,无论称善道恶,皆由嚼舌者率性为之,“现象级人物”本身则完全丧失了抵抗力:被抬进轿子是这样,被踹下擂台也是如此。制造“现象级人物”,符合媒体造势的需要,也多半迎合了大众的暖昧需求,但对于准确理解那位被“现象化”的人物,则毫无用处。当人物成了现象,必然伴随着一道道强烈的追光,在如此强光的烛照下,除了夸张和变形,不复有真相可言。

成为“现象级人物”,通常意味着他有望猎获大量未必应得的光荣或体面;作为代偿,他则必须承担海量与他毫不相干的责任,如果他怡然于这个身份,他甚至有义务取悦媒体,把所有虚假不实之词、荒诞不经之事,一肩扛尽,哪怕事关爪哇岛,他也视为自己的当然责任。现象化的过程往往与符号化同步,成为现象就是成为符号,而一旦成为符号,则此君是否还有必要还原成个体,也许就多此一问了。

在“现象级人物”的画廊中,不乏为自己的“现象化”而沾沾自喜者,甚至不乏为抬高自己的“现象化”等级而亲自推波助澜者,但以我对易中天先生的了解,我敢自负地说,他对此只有惶恐和无奈。

易中天的成功,固然有强势媒体介入的成分,但本质上属于实至名归。

早在六年前我撰文评论他的思想随笔集《书生意气》时,易中天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就牢牢夯实了。在那篇小文里,我斗胆归纳了易中天文字上的独家绝活,并将其命名为“易家路数”。我当时下的粗浅结论是:“与其说作者见识超拔,不如说他技艺惊人。原来,随笔是不必写得那么呆傻的,随笔作为一种写作文体,也是可以富饶变化的。通过对李泽厚的盘点,易中天曾经让我回想起李泽厚当年那句隽永的表达:艺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我还想接着话头补充一句:思想,同样可以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当思想获得了有意味的形式,思想也就同时获得了生命。”简单地说,我认为把易中天“现象化”,客观上构成媒体的一种恶作剧。在现象级人物中,原本充斥着不值得还原的泡沫大腕、真空明星,但面对易中天先生,我深深地意识到,如何使他迅速摆脱“现象化”闹剧,回归那位有血有肉、有才有德、有风有骨的作家易中天,已成燃眉之急。倘此功幸而告成(我并不乐观),既便于他的读者更加真实地面对自己“心爱的作家”,亦便于他的批评者把批评之锋芒集矢于文字而不是飘忽无定的芸芸现象中。终于,这工作有人做了,而且,来得晚不如来得好,我欣喜地发现,着手做这项工作的人,几乎就是不二之选。

本书作者郭勇健先生,先是易中天的弟子,后成为易中天的同事,与易中天先生相处长逾十年,其间教学相长之情境种种,自不在话下,而他对老师的了解,亦非他人可及。他坦言:“遇上易中天,我的人生便随之而改变了。”不用说,出于对老师人格学问的熟知及敬仰,书中对易中天为人为文的大量分析描述,难免也会流溢出温情。这是自然的,也是感人的。但同样自然的是,凭此,并不能使易中天摆脱“现象化”的樊篱。

“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这是一个极而言之的行为典范,以之自我悬鹄或可,以之苛责他人却万万不可。令我意外的是,勇健先生好像做到了这一点。至少,若我把这个原本只可施诸贤哲的苛求略降一级,改成“我爱吾师,我也爱真理”,那么,勇健先生就完全做到了。本着还原易中天、为易中天去魅的写作目标,再加作者拥有一枝健旺且信赖理性的笔,我们读到的与其说是《我看易中天》,不如说是“我论易中天”。一种本能的评家诚实,使作者一旦搦毫在手,立刻浑然忘我,只管把道理细细讲来,这确保了本书的品质。书中固然充盈着浓浓师恩,但我们几乎见不到曲为之讳的成分,个别段落对易中天的批评,连我这个局外人,读罢都暗暗心惊,瞿然心折。

不用举例了,你顺手翻到下一页,即可验证所言不虚。

是为序2007年4月27日于上海梅陇

内容摘要:

  本书作者郭勇健先生,先是易中天的弟子,后成为易中天的同事,与易中天先生相处长逾十年,其间教学相长之情境种种,自不在话下,而他对老师的了解,亦非他人可及。他坦言:“遇上易中天,我的人生便随之而改变了。”不用说,出于对老师人格学问的熟知及敬仰,书中对易中天为人为文的大量分析描述,难免也会流溢出温情。这是自然的,也是感人的。但同样自然的是,凭此,并不能使易中天摆脱“现象化”的樊篱。  本书作者本着还原易中天、为易中天去魅的写作目标,再加作者拥有一枝健旺且信赖理性的笔,我们读到的与其说是《我看易中天》,不如说是“我论易中天”。一种本能的评家诚实,使作者一旦搦毫在手,立刻浑然忘我,只管把道理细细讲来,这确保了本书的品质。书中固然充盈着浓浓师恩,但我们几乎见不到曲为之讳的成分,个别段落还有对易中天的批评。【作者简介】  男,1973年10月生,福建福清人。200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艺术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出版著作有:《永恒的偶像关于雕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作为艺术的舞蹈舞蹈美学引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创造的奥秘李维祀雕塑艺术研究》(岳麓书社,2007年)、与易中天合著《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年)。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我看易中天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1438152
《我看易中天》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成都出版单位四川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 200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我看易中天是四川大学出版社于2007.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4 的主题关于 易中天-人物研究 的书籍。